1 事故特征
1.1 危險性分析
危險化學品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若由于操作失誤,或由于桶體本身的質量問題,均有可能導致危險化學品泄漏。
隨著季節的不同,造成泄漏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如在炎熱的夏天,若桶裝液體裝得太滿,桶內液體受熱膨脹,超過鐵桶承受極限,導致鐵桶破裂使得危險化學品泄漏。
這些危險化學品一旦發生泄漏,將會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1.2 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
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的區域、地點或裝置有:
甲類車間;
甲類倉庫;
在運輸過程中。
1.3 事故前可能出現的預兆
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的前兆是攪拌缸有裂紋,或現場可以聞到、或通過可燃氣體探測儀可以探測到危險化學品氣體濃度超標,這時說明危險化學品已經有微小泄漏了。
2 應急組織和職責
2.1 應急組織機構
本現場處置方案的應急自救組織機構設置如下:
成立現場應急小組,由現場負責人和各生產小組組長所組成。其中,現場負責人為現場應急小組組長。
2.2 工作職責
2.2.1 崗位員工職責
發現泄漏,立即關閉相關管道閥門;
報告班組長或應急小組組長;
接受并執行本應急小組的指令。
2.2.2 組長職責
接到員工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進行確認;
組織本班組員工,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若泄露量超出本班組控制能力,則上報本車間應急小組組長;
接受并執行本應急小組組長的指令。
2.2.3 應急小組組長職責
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本應急小組成員;
根據泄漏情況,下令按操作規程緊急停車;
組織本應急小組成員,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根據泄漏情況,組織疏散車間員工到指定地點;
若泄露進一步擴大,或導致火災爆炸,上報應急指揮部,請求啟動危險化學品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接受和執行應急指揮部的指令。
3 應急處理
3.1 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對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應及時、正確處理,防止事故擴大。泄露處理包括泄露源控制及泄露物處理兩大部分。
3.2.1 泄露源控制
停止一切操作,關閉相關閥門;
管道發生泄漏后,應及時關閉供應閥;
鐵桶發生泄露后,將泄漏口朝上,將桶內液體轉移到其他空桶內,并上蓋。
3.2.2 泄露物處理
現場泄露物要及時進行引流、覆蓋、吸收、處理,使泄露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泄露物處置主要有3種方法:
引流
對于四處蔓延擴散的液體,一時難以收集處理,采用引流的方法,將泄露的液體引流到安全地點。
覆蓋、吸收
對于泄露量不大的液體,可采用消防沙覆蓋吸收泄露的液體。
廢棄物處理
在應急救援過后,所產生的液體廢棄物,轉由專業公司處理或經過無害處理后方可廢棄。
3.3 報告事項
3.3.1 報警電話及聯系方式
報警電話及聯系方式見附件1。
3.3.2 報告內容
泄露發生的地點和時間;
泄露液體的名稱,發生泄露的原因,泄露量以及可能泄露的總量;
已采取的措施,報告人及電話。
4 注意事項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設置現場警戒線,嚴禁非相關人員進入現場。
切斷火源,嚴禁火種,使用不產生火花工具處理,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
救護人員應處于泄露源的上風側,不要直接接觸泄露物。
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
危險化學品泄露時,除受過特別應急訓練的人員外,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嘗試處理泄漏物。
防止泄露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空間。
高溫中暑人身傷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高溫中暑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物資倉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
鋰電池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船舶保安事件緊急情況的現場處置處置…
化學品船卸載時管系泄漏現場處置方案
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現場處置方案
灼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的現場處置方案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LNG儲罐壓力過高問題處置方案
高處墜落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機械傷害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火災事故(事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