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特征
1.1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由于輸變電工程施工機械作業多,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罩、帽、殼、蓋、壓力表、減壓閥等附件不齊或損壞),作業人員違章操作等,極有可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1.2事故發生的地點或設備的名稱:極有可能發生在彎鋼機、砂輪機、切割機、圓盤鋸、攪拌機、空壓機、發電機等加工機械作業中。
1.3 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機械傷害事故主要發生在施工過程中機械操作,一般都是輕傷或重傷,甚至死亡事故。
1.4 事前可能出現的征兆:一是教育培訓不夠,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技術水平低,自我保護能力不強;二是不參加安全學習,安全行為意識不強;三是機械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四是安裝位置不當;五是隱患排查處理不力;六是不熟悉機械操作規程或使用說明書等。
2、應急組織及職責
2.1 成立應急處置救援隊
2.1.1應急組織:施工隊成立現場應急處置救援隊,由施工隊隊長擔任應急處置救援隊隊長,專(兼)職安全員任副隊長,技術員、班組長、班組骨干為成員,組成現場應急處置救援隊。
2.1.2主要職責:應急處置救援隊隊長、副隊長等,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組織救援組成員,急救擔架、藥箱等應急器材趕赴事故現場施救,同時報告施工項目部應急工作組(指揮小組)。在施救過程中,加強對環境的檢查評估,防止事故的擴大。結合傷員的受傷情況,搬動傷員,避免施救不當造成二次傷害。
2.2 成立應急處置工作組
2.2.1 施工項目部成立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組,由項目部經理任應急處置工作組組長,副經理(技術負責人)任副組長、技術員,安全員、綜合員、施工隊隊長等為成員,組成現場應急處置指揮小組。
2.2.2主要職責:
組長:負責現場急救指揮,全面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保持與應急辦公室的聯系,必要時直接向地方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匯報,并保持聯系。
副組長:負責及時布置現場搶救,保護事故現場,落實防范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并及時通知當事人的親人。
成員:在組長的指揮下,負責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做好現場查勘記錄、對當事人及周圍人員的詢問記錄等,負責引導援救人員和救護人員到達指定地點。
3、應急處置
3.1應急處置程序。
3.1.1在場人員應立即施救,保護事故現場,報告事故情況。
3.1.2應急處置救援隊應立即組織車輛、擔架、急救藥品、器材等趕到事故現場,在應急救援隊長的指揮下,組織應急救援隊成員進行施救。
3.1.3施工項目部應急處置工作組趕赴事故現場,結合《人身傷害事故應急預案》,指揮現場急救處置工作,并報告應急響應領導小組;必要時直接與地方政府或其他應急單位取得聯系,請求現場應急處置支援。指派專人在相關道路引導應急處置支援和急救人員到達指定地點。
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1應急救援人員在展開救援工作前,應查清機械和受傷人員的相關位置,環境及其安全狀況,如:立即停止救援區域其它作業,斷開施工機械電源,確認無擴大傷害的危險,救援通道(路線)暢通方可施救,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
3.2.2檢查周邊區域,有無其他機械運行,是否處于安全狀況,如:安全裝置不齊,應立即整改消除危害因素。
3.2.3救援人員應及時將傷員搬移到安全區域,遇有外傷的,應立即采取包扎、止血措施,防止傷員失血過多,對肢體有骨折的,應就近取適當木板條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
3.2.4待急救車輛趕到現場后,立即協助救護人員將傷員搬移到急救車輛上,并指派專人護送。
3.3事件報告流程。
3.3.1 應急救援單位聯絡方式和聯系人員(見附件一)
3.3.2 事件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現場應急救援隊負責人報告;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向施工項目部應急處置工作組報告,項目應急處置工作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遇情況緊急時,施工項目部應急處置工作組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事故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一旦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現場救援人員應立即查清機械和受傷人員的相關位置,環境及其安全狀況,有無擴大傷害的危險,機械電源是否斷開等,確認安全后方可施救。同時檢查周邊區域,有無其他機械運行,是否處于安全狀況,如安全裝置不齊,應立即整改消除危害因素,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并及時將傷員搬移到安全區域,在搬移傷員之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立即采取包扎、止血措施,防止傷員失血過多,對肢體有骨折的,應就進取其適當木模板條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待急救車輛趕到現場后,立即協助救護人員,將傷員搬移到急救車輛上。
4、注意事項
4.1 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救援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在旋轉機械處救援時,不得戴手套。
4.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外傷處理時,保持個人整潔,必要時對首部進行消毒處理;為傷員包扎傷口時,必須進行傷口消毒,防止感染;擔架充分展開、放置平穩、牢靠,必要時有專人把持。急救車輛停放位置應盡量靠近傷員,無法靠近時,必須處于安全區域。
4.3 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應急處置救援人員,在事前必須接受應急預案和處置預案培訓和演練;所有人員必須了解應急器材的存放位置,熟悉掌握操作使用規程和方法,防止操作不當,造成事態擴大。
4.4 現場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項;一是令行禁止,統一指揮、服從命令,服從管理;二是在自救和互救時,加強協作配合,現場應急指揮小組組長,必須互救負責人保持良好的溝通,有效制定救援計劃,并組織實施。
4.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組根據現場人員傷亡情況,在第一時間內確認人、財、物、機等多方面的應急處置能力,需要外援處置的,立即報應急領導小組確認,也可以直接與地方應急處置機構取得聯系,請求應急處置援助。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應急處置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等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和用具,確保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4.6 應急救援結束后,必須保持現場原始狀態,等待地方政府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上級主管部門,現場勘查,得到拆除現場、恢復工作的指令,方可恢復工作;
4.7 在應急處置施救過程中,必須保持原始狀態,被移動或拆除的的物品、材料,必須做好狀態標識。
高溫中暑人身傷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高溫中暑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物資倉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
鋰電池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船舶保安事件緊急情況的現場處置處置…
化學品船卸載時管系泄漏現場處置方案
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現場處置方案
灼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的現場處置方案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LNG儲罐壓力過高問題處置方案
高處墜落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機械傷害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火災事故(事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