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塵爆炸(采取防救相結合的原則)
(一)防治措施:
(1)確保各除塵設施運行的有效性,生產和安全部門要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整改,保證粉塵濃度遠低于爆炸臨界點;
(2)控制著火點:
①各工段要定期檢查電器元件及線路有無線頭松動,接觸不良或短路等事故,并及時糾正;
②對粉塵產生重要部位(如倉庫、包裝間等),應定期檢查粉塵泄露情況,并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尤其是在此工作區域內動火等,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相關安全規定。
(二)救治措施:
粉塵是易燃易爆物,當空氣中粉塵含量達到一定濃度時,遇到火源就容易產生爆炸。一旦發生粉塵爆炸,應立即啟動緊急救治方案
(1)操作人員雖然能及時發現,但一時不能控制局面時,立即向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報告上報。并停止生產和物料輸送。同時使用消防水和滅火器,盡可能把火源撲滅,火源在沒有得到確定是否撲滅時,絕對不能向災區輸送物料,防止粉塵與空氣接觸發生,再次爆炸。
(2)當粉塵出現火花時,任何人不能站在粉塵料倉正前方。所有無關人員必須撤離到安全的地方。防止粉塵二次爆炸。
(3)指揮部迅速通知有關人員,及時查明原因,下達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指揮人員,應急搶險實施人員及各專業救援隊伍立即趕到現場。
(4)搶險隊員來到事故現場后,迅速佩帶必備的防護器材和工具,在崗位操作人員配合下,準備實施搶險作業。
(5)在實施自救的同時,在火源無法控制時,應盡可能移走周邊的易燃物,防止火勢蔓延和粉塵二次爆炸,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立即報告上級有關部門,請求社會支援,調動消防隊伍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搶險。
(6)生產系統應保持按程序停車,以盡量減少連鎖事故發生和崗位操作人員的傷害。
(7)生產崗位除少數人員處理事故之外,其他人員應盡快疏散到安全地帶。
(8)根據現場情況,判斷可能引爆的其他場所,應急救援指揮部確定通知爆炸可能涉及的區域內人員或居民疏散和轉移。
(三)發生粉塵爆炸事故處理事項
(1)現場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防火、防爆區的注意事項。
(2)穿防爆工作服,在滅火的過程中禁忌造成粉塵飛揚。
(3)當有火災發生,撲滅后,注意檢查起火現場,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4)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實施方案,不得隨意蠻干。并及時向指揮中心請示報告
2、火災應急預案
(1)初起火災,現場人員應就近取材,進行現場自救、撲救;控制火勢蔓延。必要時,應切斷電源,防止觸電。
(2)自救、撲救火災時,應區別不同情況、場所,使用不同的滅火器材。
①撲滅電器火災時,應使用干粉滅火器,防止觸電。
②撲滅存放物品(胚芽、纖維)時,可用消防水滅火和滅火器。
(3)遇有火勢較大或人員受傷時,現場人員在組織自救的同時,應及時聯系應急救援組,啟動公司應急預案。應急救援組總指揮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求助外援。
(4)辦公室接到應急信息后應立即核實現場的處置情況,組織有關人員或應急隊伍趕赴現場。
(5)應急隊伍到達現場后,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人統一指揮,按分工要求進行疏散人員,搶救物質,盡可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3、觸電傷亡事故應急預案
(1)當發生人員觸電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對觸電人按下列要求進行緊急挽救。
①首先切斷電源開關或用電工鉗子、木把斧子將電線截斷以斷開電源;
②距電源開關較近或斷開電源有困難時,可用干燥的木輥、竹竿等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或帶電體。
③可用幾層干燥的衣服將手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觸電者的衣服,使其脫離電源。
(2)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的輕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①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不嚴重,神志還清醒,或雖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要使之就地休息1-2小時,并嚴密注意觀察;
②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較嚴重,無知覺,無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時,應立急進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則應采用胸外心臟擠壓法。聯系事故救援小組,送醫院檢查治療。
③如果觸電者的傷害很嚴重,心臟和呼吸都已停止跳動,瞳孔放大,失去知覺,則必須同時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兩種方法。聯系事故救援小組,送醫院檢查治療。在途中不能中斷急救工作。
4、機械人員傷亡事故預案
(1)發生機械人員傷亡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對人員進行固定、包扎、止血、緊急救護等。
(2)必要時,應立即聯系事故救援小組,送醫院檢查治療。
(3)事故發生后,應立即上報辦公室。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以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4)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辦公室按照規定的上報程序執行。
5、中毒窒息急救
(1)搶救人員在進入危險區域前必須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護用品,必要時也應給中毒者戴上,迅速將中毒者移到通風暢快的地方,靜臥保暖。
(2)在急救過程中,救護人員一定要沉著,動作要迅速。在進行搶救的同時,應盡可能通知醫生到現場進行診治。
6、中暑急救
(1)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將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三種類型。
(2)先兆中暑急救:使中暑者及時離開高溫環境,到通風良好和陰涼處安靜休息,擦去汗液,給予適當濃茶、淡鹽水或清涼飲料。也可適當選服下列成藥如:藿香正氣水(丸)或用清涼油涂前額。
(3)輕癥中暑、重癥中暑急救:對中暑者首先按“先兆中暑”急救方法處理,然后馬上送醫院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7、酸、堿等有毒有害化學液體噴濺的應急處理
(1)酸、堿物料噴濺至眼睛時,應立即到最近的反向水龍頭處徹底沖洗眼睛至少15分鐘以上,防止酸堿對眼睛的進一步傷害。
(2)酸、堿物料噴濺至身上時,應立即除去外衣,就近或到更衣室進行沖洗至少15分鐘以上,防止進一步傷害。
(3)沖洗完畢后,受傷害者可在同事陪同下到醫院診治。
(4)物料泄漏崗位人員應立即將泄漏管路進行維修處理,不能處理時要圍出警戒區域,掛警戒標識,專人值守,防止對其他人造成傷害。
八、應急響應的分級及程序
為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和處置原則,根據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的情況,應急響應分為一級響應、二級響應、三級響應。
| 一級響應 | 發生著火、爆炸,公司不能控制局面,人員大量受傷(或有死亡)。 | 請求上級支援 |
| 二級響應 | 發生著火、局部爆炸、機械傷害經緊急停車處理,能恢復正常,人員輕傷。 | 集團、公司、車間、班組等 |
| 三級響應 | 發生著火、內燃無人員受傷。 | 公司、車間、班組 |
九、現場恢復
1、一級響應
(1)當火災或爆炸得到有效控制時,由指揮部指揮長根據事故控制情況宣布警報的解除及恢復正常狀態。
(2)專人監測現場,防止復燃、復爆等二次事故發生。
2、二級響應
(1)當事故情況等到控制時,由車間主任根據事故控制情況宣布警報的解除及恢復正常狀態。
(2)專人監測現場,防止復燃等二次事故發生。
(3)組織有關人員準備開車。
3、三級響應
事故情況得到控制后,由車間根據事故控制情況宣布警報的解除及恢復正常狀態。
4、應急救援結束后由生技部、安全管理部有關單位總結應急救援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并對應急救援預案加以修訂。
十、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及清點
1、疏散、撤離
(1)事故現場人員按車間平面圖所示方向逃生,出車間后再按車間周邊平面布置圖所示疏散方向撤離現場。
(2)非事故現場人員按車間周邊平面布置圖所示疏散方向撤離現場。
2、事故現場人員清點
發生事故后,人員按規定路線撤離到規定地點后,進行清點人數。各消防隊進入現場前,由各隊長點清人數。每次進入現場必須由各隊長點清人數,并報告總指揮。
十一、后期處置
由指揮部組織實施下列工作:
(1)清理收集污物,清除事故后果和影響,恢復正常工作。
(2)救治安撫受害和受影響人員,按規定給予補償。
(3)協助有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及相關責任,寫出事故及應急救援工作報告。
(4)統計事故受損情況。
(5)組織人員清理救援設施器材,及時補充更換。
(6)對事故發生及應急救援過程進行總結和評估,制定有效預防措施,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完善。
(7)宣布事故結果及相關責任人處理意見,對全體員工進行事故教育。
(8)負責發布信息和上交報告,整理事故及應急救援材料歸檔。
高溫中暑人身傷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高溫中暑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物資倉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
鋰電池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船舶保安事件緊急情況的現場處置處置…
化學品船卸載時管系泄漏現場處置方案
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現場處置方案
灼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的現場處置方案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LNG儲罐壓力過高問題處置方案
高處墜落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機械傷害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火災事故(事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