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企業之間,企業與部門之間,企業內部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對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有企業將直接面對世界,迎接全球化的挑戰,面對發達國家所提出的“社會條款”,必須在安全生產管理上有所突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安全管理的自我責任明顯加大。為適應形勢的變化,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須接受新觀念,采取新方法,探索新模式,建立新體系,使安全管理工作適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本文僅就企業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做初步探討。
一、適應企業發展要求,轉變安全管理模式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企業安全管理的模式普遍為經驗化管理。即依靠安全管理人員在生產實踐中獲得的個人經驗來抓安全管理工作。不可否認經驗化管理在過去生產力落后,管理方式相對簡單的時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科技進步的不斷加快,企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經驗模式的弊病日益顯現:(1)隨著技術的進步,工藝的改進,使得企業對市場的響應周期縮短,生產流程加快。安全管理內容也隨之不斷創新,經驗化管理中的盲點不斷增多,客觀上給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被動。(2)經驗管理的水平高低受制于個人的工作經歷、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不易于形成一貫性,特別是在人員更替的時候,往往適應期比較長,給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程度的混亂,有的甚至出現滑坡。(3)每個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不一,造成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的難以進一步提高,特別容易形成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的工作風氣。
從某種程度上講,經驗化管理是一種狹隘的管理方法。隨著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工藝的提高,經驗化管理的弊端暴露無遺,必須加以改革,采用系統化、標準化管理的模式加以解決。眾多實踐表明,對于工業復雜系統,安全依靠技術系統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還不足以杜絕事故,在人、機(物)、環、管這四要素中直接影響技術系統和人的可靠性的組織管理因素,已成為是否導致系統發生事故的最深層原因。因此從整體出發,對整個系統實施全方位管理勢在必然。
系統化管理是以安全系統的思想為基礎,從企業的整體出發,把管理重點放在事故超前預防的整體效應上,實行全員,全面,全過程,全天侯的安全管理,使企業達到最佳安全狀態。機械電子行業自80年代以來開展的“安全性評價”工作,使各企業普遍建立起符合自身特點的系統化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這就是安全管理系統化,標準化的真實反映。進入9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制定頒發了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該體系標準是從企業整體出發,把管理重點放在整體效應上,并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納入企業總的管理體系當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實施,不僅繼承了傳統安全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而且引進了體系管理的思想,達到與國際職業安全衛生接軌的程度。可以說,他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一次新的重要變革,將會對企業在未來國際市場競爭中起到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從現在開始,建立起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將成為今后安全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二、完善安全管理結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類型的經濟成分、資本構成、人員結構的企業層出不窮。安全管理方式也必須適應變化。特別是隨著國家深化企業改革和轉變經營機制的穩步推進,部分國有大中型企業內部形成了經濟成分復雜,資本構成形式多樣的特點。傳統的安全管理結構單一造成安全管理難以到面、到點、覆蓋企業動作的各個部門。導致安全工作受到削弱,甚至管理失控。很難想象,一個事故頻發的企業,其安全管理結構是完整的。因此正確認識安全管理結構改革在新時期的作用和地位,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
健全安全管理機構,落實安全主管職責。
任何一個系統化管理結構中,都必須有一個樞紐與核心。安全生產管理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安全管理要發揮好作用,就必須單獨設置自己的管理機構,并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安全主管職責,確保安全管理系統的正常運作。目前,部分企業中的安全管理機構被合并甚至撤消,導致安全主管機構空虛,或有職無權,這樣一來,在企業的整體管理體系中產生缺陷和漏洞。這種結構性缺陷是安全管理工作最可怕的。因此必須以單獨的組織結構形式設置安全主管機構,并落實責、權、利,成為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權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為企業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健全安全管理網絡,形成安全管理合力。
傳統安全管理網絡是一種基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呈垂直分布的管理網絡,俗稱“一竿子插到底”。這種管理網絡條塊分割,分工過細,特別是橫向拓展廣度不夠,難以形成生產的全過程、全方位管理,相對綜合能力不足,無法及時反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更難以對企業安全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等作出正確的評估和預測,導致安全管理滯后于企業的發展。更突出的是安全管理網絡和整個企業生產經營脫節,形成其相對封閉的動作,容易使整個網絡僵化,失去活力。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革,在原有基礎上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加以完善,采用開放式的網絡形式,形成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結構,特別要注意橫向聯系的暢通,使安全管理影響、滲透、融合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層次,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從而為企業生產活動提供保證,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適應改制特點,狠抓二級安全管理建設。
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改組、改制過程中產生了一大批不同組織形式,不同資本結構,不同運作方式的二級單位。部分二級單位具備獨立法人地位,獨立承擔本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搞好二級單位的管理,成為當前國有大中型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舊有的管理結構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對安全管理結構的構成加以改革,根據二級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二級單位安全管理建設。特別是針對松散型和半松散型管理的二級單位,必須盡快健全其安全管理的組織結構,使之成為能獨立完成安全管理職能的單位。使得二級企業的安全管理在企業轉型、改制、重組中減少因管理結構脫節造成安全生產失控的可能性,以保證企業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指出的是,針對不同性質的二級單位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建設對企業整體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三、貫徹“以人為本”理念,轉變安全管理思路
在目前的許多企業,安全管理仍定位于為企業生產發展服務的輔助性管理上,是服從和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的。通常安全與生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不存在本質沖突。但是這并不代表二者之間能夠始終保持一致。事實上,在企業實際活動中,生產與安全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由于安全管理定位于輔助管理上,企業經營過程中,重生產輕安全的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造成“說起來安全重要,干起來安全次要,忙起來安全不要”的現象時有發生。
現代安全管理必須轉變管理思路,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樹立著眼于企業發展,促進質量、效益與安全衛生綜合管理的觀點。
樹立“保護勞動者就是保護企業生產力”的思想
首先對于勞動者的保護就是對企業生產力最直接的保護。作為生產力最主要的因素,勞動者在企業生產經營和效益增長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企業減少機會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最簡捷途徑。
強調“安全第一”,變輔助性管理為核心管理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方針已實行了幾十年,但由于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長時期存在,許多情況下落實不夠。其癥結就在于安全管理是從屬和服務于生產需要的輔助性管理的觀念。必須改變這種陳舊觀念,樹立安全管理是企業的核心管理的思想。安全管理并不是從屬和服務與企業生產的,是企業本身生存和發展所必須進行的核心管理工作之一。因此,安全管理是企業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和法律規范所必須的。從這一點講,今后,必須盡快轉變安全管理的思路,真正確立安全第一的核心地位,確立安全管理“以人為本”的思路,這也是作為一個守法企業所必須的。
強調“安全管理與職業衛生同步發展”的思路
不可否認,許多企業在安全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的穩步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整體安全生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事故數量和傷亡人數,經濟損失都有明顯下降。但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預防事故,減少損失只是安全生產的最基本要求。從更深層次上來分析,企業的安全生產要著眼于為員工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生產效率,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為此必須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強化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改變目前安全管理重眼前輕長遠,重安全輕衛生的狀況。盡快創造條件,引進清潔化生產的概念,將職業衛生和環境保護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互促進,相互發展,以加快職業衛生的發展。除了注重現有的作業環境改善、促進員工健康外,還應更多的關注創造舒適、高效、有益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文化環境,以全面提高企業員工工作的質量。在這方面,雖然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要求必將向國際接軌,我們必須先行一步,使安全和衛生同步發展,以全面保證員工的安全和健康,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陳超鷹 高云)
特種設備的管理臺賬表格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總臺帳
項目應急救援預案臺帳
傷亡事故登記表
死亡事故登記臺帳
重(輕)傷事故登記臺帳
特種作業人員臺帳
職業危害管理臺賬
傷亡事故統計指標及其計算方法
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是什么?
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類型
為什么乙炔鋼瓶不能橫躺臥放?
氬弧焊工安全操作規程
作業現場安全管理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是什么?
保潔安全措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