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過勞死”常見報端。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有全、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鐘家棟、我國著名數學家張廣厚、音樂家施光南、清華大學的兩位年輕教授……這些才華橫溢的科學家、藝術家、管理人員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卻在人生最寶貴的年華—50歲上下猝然離世!而在我們身邊,“過勞猝死”這個禍魔之手已屢屢伸及工地,由此造成的死亡約占了在建工程施工工地死亡人數的25%。數目驚人!近來此類事故各地時有發生,且有上升趨勢。
去年夏天,位于南寧市鳳嶺開發區的一個建筑工地上,有位阮姓的小伙子在施工沉砂井時突然暈倒,眾人當即將他從井里拉起并抬到稍平整的地方,邊為其做人工呼吸,邊急向“120”求救,但為時已晚,他還是一聲不哼永遠地合上了眼。同月底,一名韋姓的中年男子在搬運鋼筋,約一個小時后,眼見著韋某大汗淋漓,眼睛發呆,言語不清,手腿發抖,口吐白沫,像酒醉似的站立不穩,最終癱倒在地。在送往醫院途中,該男子停止了呼吸……
為何出現“過勞猝死”?
“過勞猝死”是在亞健康基礎上發展、惡化的結果,多發生在35~50歲的人群中。亞健康亦稱慢性疲勞綜合癥,是以持續或反復發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虛弱性疲勞為主要特征的癥候群,特點是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但自我感覺很累,工作時無精神,生活中缺少樂趣,而且常伴有抑郁、焦慮等情緒反應,處于一種似病非病的第三狀態,即亞健康狀態。疲勞、營養不良、運動不當、心理不健康等都會導致亞健康狀態。有專家認為,亞健康主要因疲勞、壓力、挑戰或挫折等心因性原因引發,以疲勞不堪、情緒低落、心情煩躁、失眠等身心失調為主要表現。可以肯定的是,在亞健康人群中,如果長期疲勞得不到消除,就會過勞,直至引起嚴重疾病。
據調查,人群中有半數以上者常小病纏身,有三分之二的人存在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視覺紊亂,記憶力明顯下降,有三分之二的人感到腰酸背痛,關節疼痛,四肢乏力,力不同心,近半數的人則脾氣暴躁、焦慮不安,煩腦苦悶,心情憂郁。他們都長期保持一種緊張的狀態,或工作壓力大,高效率、高強度、工作量多,程度復雜,或生活、經濟負擔加劇,一直以來承受著沉重的心理包袱。現代生活中,他們正常作息規律遭到破壞,長期感到艱辛磨難,受著人情世故的煩擾、滿負荷工作的重壓,疲勞得不到緩解而積淤,心境無法放松而緊縮,張弛之間失衡越來越嚴重,慢慢地,生理和心理承受力日益衰減,人就過勞了。
造成“猝死”的前5位原因--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都是隱蔽性很強的疾病。據統計,50%的心肌梗死病人平時只會偶爾出現胸悶和胸痛的現象。人從青年時期就開始積累疾病,到中年已“冰凍三尺”,正值人體的轉軌階段,許多人還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背景疾病并逐漸產生影響,由于疾病的隱蔽性蒙蔽了過勞者,這一時期,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只要遇到過度疲勞等誘因,就容易產生嚴重的后果,即我們不愿看到的“過勞猝死”。
施工工地如何防范“過勞猝死”?
既然“過勞猝死”的已經染指施工工地,無疑工地上的工人(多數為農民工)便成為了“過勞猝死”的高危人群。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防范這“惡魔”的肆虐搗鬼呢?
一、思想重視,提高防患意識,積極營造健康心態。
民工進場前,施工企業對工人的崗前培訓即應含有預防“過勞猝死”在內的衛生教育內容,講述“過勞猝死”的起因和預防常識。一方面讓民工了解工地的具體勞作情況,另一方面讓他們懂得一定的個人衛生和預防疾病(包括職業病)的有關常識。如此使民工們做到心中有數、有所準備、有所防范、及時調整好心態,適應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下繁重的體力勞動,隨時把握住身體的變化,逸勞結合,加以控制,以防不測。
淺析繩索防墜器在高處作業中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班組班前安全活動記錄
建筑行業安全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研
農村自建房安全常識知多少?一張圖告…
夏季施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相關人員!進行高處作業時請注意!
送你一份建筑工地安全口訣,簡單又好記
這10種情形易出事故,須高度警惕!
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臨時用電方案
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淺談我對企業安全生產的一點看法
安全監理規劃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淺談如何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