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化領導,構建層層互保的安全生產領導體系
一是堅持領導掛帥。針對圍墾造堤工程施工點多面廣,水陸同步作業,工程采石量大,安全生產責任較重的情況,他們在施工準備期間,就成立了由園區管委會一把手及投資方、監理方、施工方的法人代表組成的工程總指揮部,既從宏觀上實施安全生產指導、管理,又從微觀上檢查、考核各作業點的安全生產運行狀況,查找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有效地預防了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是健全組織機構。工程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技術組、安全組、評優組和協調組等各職能小組,由管委會、投資方、監理方和施工方四方單位分別派員組成,并明確了機構的職責。四方單位根據工程總指揮部的要求,分別成立工程指揮部。指揮部有安全組、分管安全專職副指揮,監理方有專門分管安全的監理人員,施工方有安全科,班組有安全員,園區安全生產監督機構有工程監管聯絡員,安全組織機構健全,發揮出指揮靈便、措施同步、協同良好的重大作用。
三是完善管理網絡。根據工程總指揮部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要求,管委會與投資方、建設單位分別簽訂了安全責任狀,建設單位與施工班組、施工班組與現場人員人員也分別簽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落實到施工人員,實現了總指揮部、管委會、投資方、施工隊齊抓共管的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由管委會、投資方、施工方抽調精干力量,建立安監員制度,在總指揮部直接領導下負責日常工作。劃分安監員安全責任區,將安全監督責任落實到每名安監員身上,做到了人人身上有壓力、有動力,形成了“安全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良好局面,使安全工作逐步實現規范化、制度化。明確安全生產員、安全生產責任人,達到了每個班組、每個作業地點都有安監員在現場監督安全生產,形成了群策群力、群防群管抓安全的格局,構建了“上下互通、層層互保、全員覆蓋”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
二、強化責任,構建獎懲分明的安全責任管理體系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園區摸索形成了以落實“三個定位”和嚴把“三關”為主體的安全制度管理模式。
一是制度定位,嚴把行為關。圍墾工程動工之初,管委會與投資方金盟公司就聯合制訂了《圍墾灘涂施工作業安全應急救助預案》。在施工組織中,無論大小施工單位,只要參與工程施工,他們均要求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員,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同時要求各施工單位做到規范施工,重點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勞保用品穿戴整齊,危險源(點)必須有相應的防護措施,力爭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現象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他們從規范安監員的安全行為入手,按照工作性質和職責范圍嚴格劃分“安全責任田”,形成自管委會到施工單位再到施工班組的“安全責任鏈”,做到定人、定事、定責。建立了“一月一會一安排,一月一查一整改”例會制度,每月1、10、20日為安全生產檢查日的例查制度,重大隱患排查制度,“‘查、排、防’三位一體”現場監督檢查制度,安全信息匯報、登記、反饋制度,安監員責任追究制度等,使圍墾造堤工程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工程建設樹立了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
二是管理定位,嚴把細節關。細節決定成敗。他們通過建立領導負責機制和安監員負責機制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每個環節、每個層次,時時處處有人抓安全的局面,形成了網絡化、梯次化的安全制度管理格局。由于施工地點遠離海岸線2公里外,而且潮汛復雜多變,為此,他們建立了“出收工點名簽到制度”,確保回家“一個都不少”;施工過程中,他們建立了“班組專人瞭望制度”,及時掌握潮汛,確保施工人員能安全撤退;建立了氣象預警制度,與市氣象局建立“綠色通道”,有專人與氣象局保持熱線聯系,確保氣象、潮汛信息在第一時間掌握,在第一時間發布,在第一時間通知到各施工小組,每個施工人員。遇到惡劣天氣,寧愿經濟受損,也不莽然施工。正是這些看似細小的制度,確保了圍墾工程的安全無事故。
三是標準定位,嚴把考核關。工程總指揮部以“安全保生產,安全創效益”為主題,根據圍墾工程實際情況,先后制訂下發了《圍墾造堤工程安全生產考核辦法》、《圍墾造堤工程安全生產工作達標競賽考核標準》、《圍墾造堤工程文明施工隊伍評比辦法》等文件,結合安全工作考核標準,從組織領導、宣傳發動、具體實施、事故控制率、檢查考核、表彰獎勵等方面加強安全工作管理力度,先后評出文明施工隊伍12支,文明施工先進班組21個,先進安監員20名。
淺析繩索防墜器在高處作業中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班組班前安全活動記錄
建筑行業安全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研
農村自建房安全常識知多少?一張圖告…
夏季施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相關人員!進行高處作業時請注意!
送你一份建筑工地安全口訣,簡單又好記
這10種情形易出事故,須高度警惕!
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臨時用電方案
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淺談我對企業安全生產的一點看法
安全監理規劃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淺談如何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