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需求,安全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由于海上交通具有高風險性的特點,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海運業的發展,航行于海上的船舶數量、類型、噸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量船舶頻繁活動于港口和海上交通要道,使海上通航密度大為增加,重大海上交通事故時有發生,而每起海事一般都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后果,因此海上交通安全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作為海上交通安全鏈中重要一環的海事主管部門,可以從風險管理的視角出發,前瞻性地分析海上交通風險問題,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1海上交通風險的定義及特點
1.1定義
海上交通風險是指海上交通中所發生的可能導致船舶遇險的情況,主要包括自然風險和通航環境風險。自然風險是指由于海上自然條件惡劣給海上交通帶來的不可抗拒的危險,如霧、雨、雪和夜間引起的視距降低、目測距離受限等,導致船舶發生事故的機率增大。通航環境風險主要是指:(1)海上礁石、淺灘及水中障礙物給船舶航行帶來的風險;(2)航路的自然條件和交通密度給海上交通帶來的風險,主要指狹窄航道和交通密集水域,其航道寬度、彎曲度、深度、危險物的分布,船舶活動的密度和頻度,船舶遭遇態勢(對遇、橫交和追越)等因素;(3)海上燈塔、航路標志出故障而帶來的風險。
1.2特點
海上交通運輸業是一種高風險行業,可以運用風險管理的知識分析海上交通風險的特點。
(1)偶然性和突發性海上交通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就某一海上交通風險而言,它的發生是偶然的,在發生之前人們無法準確預測海上交通風險何時會發生及其發生的后果。
?。?)潛在的巨大破壞性海上交通風險發生后,如果處置不當,不僅會造成船舶、貨物的巨大財產損失,而且還可能會導致人員傷亡,造成交通堵塞、海洋環境污染,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
(3)極大的危險性海上交通風險一般發生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因此海上交通風險處置的難度大多很高,也就是說海上遇險者和救助者的生命時刻都面臨著惡劣海洋氣象的威脅。
(4)緊急性海上交通風險發生后,人命與財產必將受到嚴重威脅,情況隨時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此需要緊急救助,才能把損失減到最小。
2風險管理理論在海上交通風險處置中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海事部門提出把海上安全監管關口前移,對海上交通安全的處置重點從“事后處置”變為“事前預控”,利用風險管理理論,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和科學手段,結合海上監管的實際需要,努力降低和規避各類海上交通風險,提高監管能力,取得明顯成效。
2.1風險管理定義
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學科,人們利用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等手段,并在此基礎上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的后果,期望達到獲得最大安全保障和最小財產損失的目的。
2.2應用
在海上交通風險管理中,當海事部門發現海上交通風險來臨后,首先進行風險識別,即對海上交通所面臨的及潛在的風險進行判斷、鑒定性質并歸類;其次進行風險估測,即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大量風險信息加以分析,預測風險發生的嚴重性和引起損失的程度;再次進行風險評價,根據交通部海事局所規定的安全指標或公認的安全指標衡量風險的程度,確定風險的正確處置方法和救助力量的正確配置;最后選擇風險管理技術,即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實現風險管理目標。風險管理技術分為2類:一類為控制型,即采用風險預控手段,避免、消除和減少海上交通事故發生的機會,或采取措施限制已發生的損失繼續擴大;另一類為救助型,是指在實施控制技術后,對無法控制的風險所做的直接救助,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合理配置救助力量,采取有效的救助方法,避免巨大損失的發生。如寧波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監控室運用風險管理的有關理論建立一套海上交通風險預控、預警制度,在海上交通監管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03年7月15日,值班員在對北侖海上船舶動態進行監視時,發現北侖6號錨位15萬t級礦船“礦勇”號偏離警戒圈,有走錨嫌疑,而其旁邊有一大型油船拋錨,值班員立即啟動風險預控應急程序,采取正確措施,及時排除險情。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體系研究與優化
淺談水路運輸安全管理工作
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方法
高速路易發事故小心應對
大貨車行車安全劃重點
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船舶電氣裝置操作安全的那些事
關于電動車的“文明出行,安全騎車,…
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淺談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道路運輸安全基礎知識
汽車維修工作安全知識
如何提高汽車駕駛員預防事故的能力
創新安全管理手段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