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管道輸送過程中的火災爆炸主要原因有:
1)管道處理不徹底。氧氣管道、閥門在安裝前或檢修時脫脂不凈;閥門及密封填料等材質不符合技術要求、管道、閥門內存在氧化鐵皮、焊渣等雜質,這些雜質在高速氧氣氣流中相互沖撞或與管道內壁發生摩擦,能產生高溫導致燃燒并引發爆炸;氧氣管道及配套設施中有殘存的油脂、溶劑等可燃物時,在高純度和高壓力的氣流中會迅速燃燒爆炸。
2)置換不徹底。氧氣管道檢修、動火焊接前,對管道未用干凈無油的氮氣或空氣進行置換,管道內形成爆炸性氣體;
3)腐蝕變形。管道長期使用因腐蝕導致管壁減薄或穿孔、熱脹冷縮導致管道強度大幅度下降,可造成管道泄漏,遇明火發生爆炸;
4)外部明火。管道過分靠近熱源、管道附近存在有明火、與管路相連接的焊接工具的回火導入管道內部等因素使管內氣體過熱可引起爆炸;
5)雷擊產生巨大的電磁、熱、機械效應和靜電作用等,也會使管道及構筑物遭到破壞或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6)操作問題。在開關閥門時過快過猛、或閥門未全開,從而使氧氣流速過高,高速的氧氣流與閥門、管道的彎頭等處產生激烈的撞擊、摩擦而產生高溫形成點火源.
7)氧氣管道氣流調節處會產生靜電,當氧氣干燥且含有金屬微粒或塵埃時,能產生靜電放電,若氧氣管道未作靜電接地或接地不良,產生的靜電火花可成為易燃氣體的點火源導致燃爆。
有限空間風險辨識及防范措施
冷凍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普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吊車司機崗位安全提示卡
挖掘機、裝載機司機崗位安全提示卡
起重輔助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道岔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拼裝輔助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危險源辨識及評價方法
危險源識別方法、程序與劃分
危險源辨識、分類和風險評價、分級辦法
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危險源識別與分類
危險源辨識及LEC評價法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辨識方法及內容
重大危險源告知牌(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