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清單中的LECD各指:
危險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D—危險性
三個主要因數的評價方法如表1、2、3、4所示
表1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預料
6 相當可能
3 可能,但不經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不可能
表2 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包括四班三運轉)
6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幾次暴露
5 非常罕見地暴露
表3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分數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100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7 嚴重,重傷
3 重大,致殘
1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針對被評價的具體的作業條件,由有關人員(車間主任、安全人員、技術人員、工人代表等)組成小組,依據過去的經歷、有關的知識,經充分討論,固定L、E、C的分數植;然后計算三個指標的乘積,得出危險性分值D;最后依D值大小確定風險等級。
表4 危險性分值D
D值 危險程度 風險等級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5
160~320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4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1
有限空間風險辨識及防范措施
冷凍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普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吊車司機崗位安全提示卡
挖掘機、裝載機司機崗位安全提示卡
起重輔助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道岔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拼裝輔助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危險源辨識及評價方法
危險源識別方法、程序與劃分
危險源辨識、分類和風險評價、分級辦法
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危險源識別與分類
危險源辨識及LEC評價法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辨識方法及內容
重大危險源告知牌(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