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塘沽爆炸事件發生后,如何在危機環境下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成為大家關注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網友們也通過微博微信向我們咨詢此類問題。還有不少網友就現場的搜救人員、志愿者以及普通百姓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怎樣的防護向我們提問。
針對網友們關心的事故后個人安全防護問題,我們邀請到了專家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可以給奮戰在第一線的同胞們些微的幫助。
首先,我們請專家先來為大家解答科普一些關于突發爆炸事件中個人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
Q1:突發爆炸事件,威脅人身安全的常見危害有哪些?
鵬亮專家:在突發爆炸事件中,威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廣泛存在的是呼吸危害。呼吸危害主要分三類,即顆粒物、氣體和缺氧。
? 顆粒物包括粉塵、煙、霧和微生物。粉塵一般為固體物質在受力條件下破碎產生;煙為物質燃燒氣化后,在空氣中冷凝后形成的微小顆粒;霧為液態的顆粒物,多為液體噴灑或冷凝形成;微生物包括各種細菌、病毒、真菌、毒素等,它們都屬于顆粒物,在空氣中一般會附著在其他顆粒物上進行傳播。
? 第二類呼吸危害是各種有毒氣體或蒸氣。蒸氣是指常溫常壓下某些液體、固體物質蒸發或升華產生的氣體。
? 第三類工業環境中常見一些缺氧環境。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時,因通風不良、氣體置換、發生耗氧化學反應和燃燒,狹小空間中的氧氣濃度降低,造成缺氧。
在突發爆炸事件中,現場往往能夠遇到各種形式的危害。本次事件起因尚未確定,可能會遇到高壓有害氣體泄漏、有害液體泄漏、化學火災等次生災害。
Q2:爆炸事件發生后,現場救援工作應該如何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救災人員的安全?
鵬亮專家:簡單地講,任何突發事件的現場都是分區管理的。按照現場作業內容及危害級別高低,分熱區、溫區和冷區,冷區外屬于安全區域。
? 熱區是危險排除作業區,一般也是危害級別最高的區域,除排險作業,往往還需要傷員救援作業,這個區的外圍用紅色警示線相標識。
? 溫區位于熱區之外,為污染降解作業區,現場危害低于熱區,其外圍用黃色警示線標識。
? 冷區也是支援作業區,為熱區和溫區作業人士提供各種支持,其中會設置指揮部、物資存放和人員集結地點,其外圍用綠色警示線標識,這也是公共人群控制線,標志著危險作業和安全區的界限。
在每個區的邊界處都應設置關卡,目的是嚴格控制進入各區的人員職能和數量,檢查進入人員的裝備是否符合各區域作業所需的個人防護級別。
Q3:我們看到報道,除了消防員沖鋒在救災的最前線,還有轄區內的民警及武警等救災人員也先后趕赴現場搜救。不同區域的救災人員應該需要怎樣的個人防護裝備?
鵬亮專家:在爆炸事件現場,我們通常會分為熱區、溫區和冷區三個區域進行管理。進入不同控制區域人員的防護裝備也是需要分級的。
A級個體防護
A級個體防護適用于熱區-危險排除區。
防護對象包括:接觸高蒸氣壓和可經皮膚吸收的氣體、液體:可致癌和高毒性化學物:極有可能發生高濃度液體潑濺、接觸、浸潤和蒸氣暴露的情況:接觸未知化學物(純品或混臺物);有害物濃度達到IDLH濃度:缺氧。
A級個體防護設備:
? 呼吸防護:全面罩正壓空氣呼吸器(SCBA)
? 防護服:全封閉氣密化學防護服,防各類化學液體、氣體滲透
? 防護手套:防化學物
《關于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通…
一般有毒物品目錄(2002年版)
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
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評價
職業危害防治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
低溫作業人員冷損傷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企業如何做好職工的防寒保暖工作
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
硫酸的危害性和預防措施
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