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各類車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近5年機動車年均增量1500多萬輛,駕駛人年均增量2000多萬人。但是,公交車、出租車、客貨運輸、特種作業車輛等領域的職業駕駛員,屬于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作業的人群,職業病及職業性常見病發病較為普遍。駕駛員的職業健康問題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可能接觸的有害因素
駕駛員接觸到的有害因素,根據常見情況及來源,可分為三類:一是機動車本身產生的有害因素,包括振動、噪聲、汽油、廢氣、高溫等;二是機動車駕駛這一特殊職業所產生的有害因素,如精神緊張,生活無規律,特殊操作體位等;三是駕駛機動車時可能接觸的某些特殊環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如礦山生產環境中接觸的粉塵。
振動是機動車駕駛作業較為突出的危害因素。機動車的振動,可通過身體的支持部分傳至全身,引起駕駛的接振反應,發生身體局部振動和全身振動。如手臂可傳導方向盤的振動,中低頻率(2~20Hz)大振幅的垂直振動可作用于駕駛員的臀部和腰部,并引起駕駛員發生全身振動。
噪聲是機動車駕駛作業另一突出的危害因素。機動車發動機運轉、汽車鳴笛、所載物體震動、道路狀況、周邊環境因素等均可產生不同強度的噪聲。一項針對駕駛室的噪聲測定顯示:駕駛室平均噪聲在規定標準85 dB(A)以下,但車輛鳴笛時可高達98.1dB(A),大大超過國家標準。
駕駛員可接觸到各種化學物,以汽油及廢氣中的有害組分為主,大約有30種,其接觸與駕駛習慣、道路環境和車輛設備有關。
粉塵及生物因素,也是駕駛作業會接觸到的有害因素。有報道表明,城市公共汽車內總粉塵濃度為1.4~10mg/m³;飄塵濃度為0.05~0.33mg/m³;車廂內積塵中游離二氧化硅為35.68%~60.84%;細菌總數11677~92698個/m³。駕駛員長期從事運輸煤炭、水泥、石頭等作業,還可能導致塵肺病。
此外,機動車駕駛過程中,駕駛員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加上駕駛室內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易引起植物神經功能混亂,造成外周和心腦血管收縮、心電傳導性改變和心機缺血性改變,這些改變可降低駕駛人員的思維能力、判斷力,對行車安全產生障礙。
職業危害及影響
駕駛員可能罹患的職業病包括:振動病、聽力損傷、汽油和尾氣中毒等。
振動可使駕駛員罹患振動病。當駕駛員開車時間較長時,其手部末梢血管和肌肉就可能產生痙攣,表現為手麻、手痛、手脹、手涼等癥狀,嚴重時,還可以引起手腕及手指關節的骨質增生、關節變形,導致手臂振動病。中低頻率的大振幅振動作用于駕駛員的臀部和腰部,可導致腰椎骨膜增生、增厚、椎間隙變窄,脊柱的正常生理弧度消失、腎下垂等改變;全身振動可引起外周神經、前庭、內臟和血管功能的改變,使駕駛員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惡心、頭昏、食欲不振、腿腳痛及感覺異常等。
駕駛員長期接觸噪聲,可發生聽力損傷甚至噪聲聾。早期的聽力損傷,可在脫離噪聲接觸后恢復,但反復接觸強噪聲,就可造成不可完全恢復的聽力損害。調查結果顯示,在駕駛員中可發生輕度和中度的高頻和語頻聽閾損傷,以高頻聽閾損傷為主,且隨工齡的延長而加重。駕駛員聽力損傷發生的概率為6.41%~53.08%。
汽油與機動車尾氣可使駕駛員發生中毒。汽油易揮發為蒸氣,可經呼吸道被人體吸收。汽油中毒,輕者表現為頭暈、四肢無力、健忘、心煩、失眠、惡心、食欲不振、反應遲鈍、情緒波動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暈倒、意識喪失、四肢抽搐。機動車尾氣主要成分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也可致人中毒。如長期接觸低濃度氮氧化物,可引起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二氧化氮還可使呼吸道的感染率增高。一氧化碳輕度中毒,不僅可引起劇烈頭痛、頭昏、心跳、眼花、四肢無力等,還可影響駕駛員的注意力。
此外,駕駛員在振動、噪聲等有害因素綜合作用下,還容易罹患職業性多發病,如胃痛、高血壓、冠心病、腰痛、肩周炎、痔瘡、下肢靜脈曲張、視力疲勞綜合征等。
預防措施
振動病預防。為減少車輛行駛時的振動,駕駛員座位應該用彈簧、海綿坐墊制作。采用彈性好的坐墊和靠背開車時應戴松軟手套,減少手與離合器和方向盤的直接接觸。盡量選擇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駛。當路面凹凸不平時,應減速行駛;裝載貨物應受力均勻,減少空載,避免共振;根據路況選用輪胎花紋和型號,左右輪胎要對稱平衡。為減少震動,應避免舊車“超期服役”,及時更換陳舊、磨損的零部件,加強對汽車的定期維修和保養。保持正確的駕車姿勢,確保腰椎受力適度,臀部置于坐墊和靠背的夾角中,以在操作時不要向前移為宜。持續駕車時,盡量進行間歇性休息。一次駕車時間一般不宜過長,一般每隔2h可停車休息,這樣可以幫助肌肉消除疲勞并起到復原作用,減少震動帶來的危害。
降低噪聲強度方面,應使用低音喇叭。一般而言,汽車高音喇叭噪聲對駕駛員聽力危害較大,因此汽車應使用低音喇叭。在不妨礙駕駛安全的情況下,可關閉車窗,在車上播放舒緩的音樂。
汽油和尾氣中毒預防。接觸汽油作業,要穿好工作服,戴橡膠手套和口罩,盡量避免身體皮膚與汽油直接接觸,且站在上風口操作;嚴禁用嘴直接吸吮取油;工作中不得吸煙、餐飲,工作結束后應用熱水和肥皂將手臉洗凈。為預防一氧化碳中毒,駕駛員在發動機工作的任何時候都不要將車窗完全關死;保持良好車況,防止發動機廢氣逸出彌散到駕駛室內或車廂內;需要較長時間停車時,應將發動機熄火;絕對不要躺在發動機工作的汽車里睡覺,尤其不要在裝有空調的汽車里睡覺;不要在車庫里起動發動機。
頸椎病預防。應調整好汽車駕駛座,使方向盤和踏板容易夠得到;駕車時要坐直,臀部盡量靠緊椅背,上身挺直,膝蓋略屈,但不可妨礙操縱方向盤;必要時可調整后視鏡角度;操縱方向盤時手臂應稍彎曲。要避免突然和強行、過度扭轉頭頸部,倒車時盡量用反光鏡觀察車后情況;若確需扭頭時,應適當調整坐姿,以使頸部不致過度扭轉,連續扭頭時間不宜過長;平時開車時應避免急剎車及突然加速,以防頭頸部與軀干移動速度不一致而產生頸部肌肉痙攣。
視力疲勞綜合征。為防范視力疲勞綜合征,應選用質量上乘的擋風玻璃。因為質量差的擋風玻璃會引起視力疲勞綜合征。駕駛員在停車后盡量眺望遠處或綠色植物,以緩解眼部疲勞,或者做眼保健操;駕駛員常飲茶能加速視紫質合成,有效保護視力,對保障行車安全能起到積極作用。
最后,駕駛員要注意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飲食要有規律,多攝入新鮮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飯后應休息30min后再開車,有助于吸收消化。適當增加運動量,在開車間隙應保持體育鍛煉。保持充足睡眠,若長期睡眠不足,可導致神經衰弱。駕駛員每年應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
《關于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通…
一般有毒物品目錄(2002年版)
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
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評價
職業危害防治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
低溫作業人員冷損傷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企業如何做好職工的防寒保暖工作
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
硫酸的危害性和預防措施
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