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企業都會表明企業已通過ISO9001、ISO14001、OHS18001的認證,而中國對于上市公司也于2009年7月1日起強制施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那么關于這兩者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他們的聯系在那里,本文將對此進行簡單的敘述。
一、基礎和背景介紹
(一)目前國際最新的版本或標準
目前國際上對內部控制最權威的定義標準應該推美國的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起人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簡稱COSO委員會)于1992年9月發布,1994年進行了增補的《內部控制一整體框架》。
一體化管理體系目前最新版本包括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和OHSAS18001:2007《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二)發布機構不同
1、國際上發布機構
《內部控制一整體框架》是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美國會計協會(AAA)、財務經理人協會(FEI)、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聯合創建的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COSO委員會發布。
一體化體系中的三個體系基本都是出自于國際標準化組織。
2、中國發布或制定機構
目前中國對內部控制標準進行正式定義的機構有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 。
而一體化體系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三)制度、體系制定背景或目的不同
1、內部控制制度
COSO報告是在美國金融風險加劇,財務欺詐抬頭,社會各界對內部控制和獨立審計師寄予厚望的撐D褦時刻,由五個職業會計團體聯合并潛心研究近4年左右的時間才誕生的。
內部控制基本目標是幫助企業奔向經營目標、完成使命和減少經營過程中的風險。
COSO同時把內部控制細分為經營效率與效果、財務報告可靠和遵紀守法三類具體目標。
而一體化體系三個體系各有不同的具體目的。一體化體系中質量管理體系最先出現,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進顧客滿意。
然后隨著全球化貿易的開展,企業能否在全球經貿活動中生存、競爭、發展,質量(Q)、環境(E)及職業安全健康(OSH)問題已成為不可回避的全球化的問題,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對全球的環境以及職工職業健康安全提出了要求。
所以制定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目的是規范全球企業及各種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
而OHSMS18000(SMS)職業健康標準 是企業為了提高社會形象和控制職業傷害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所制定的。
二、內部控制與一體化內容
(一)內部控制
1、五個要素
內部控制包括5個要素,分別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的溝通與交流、內部的監控。
按照COSO的定義控制環境是指企業(按西方說法為組織)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要求,如員工的倫理道德、管理層的管理哲學和風格等,它是其他四個要素的基礎。
風險評估則是企業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的評價,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是一個獨立體,都存在于一定的法律、環境、行業、政策等的監管或約束,在此過程有各種不同的風險,所以企業需要先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
控制活動則是在對風險識別、評估其危害性、重要性的基礎對風險所進行的管理和控制,安排企業資源對風險進行控制。
控制活動必然會形成一定的報告,也可以說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包括內外部的信息,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因此對信息的判斷和利用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溝通和交流。
任何制度都沒有最完善的,都需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內部的監控就是對內部控制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
2、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
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全面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重要性原則。
(二)一體化體系
1、實施一體化所需的流程圖(PDCA)
一體化管理所需的流程可以概括為PDCA,是指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四個階段。
計劃(plan)階段的作用類似于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要素,實施(do)階段就如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要素,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階段則相當于內部控制的信息的溝通與交流、內部的監控要素。
2、一體化的資源管理
一體化的資源管理包括:資源提供、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工作環境、信息、與供方(包括合作伙伴)的關系、支持性文件。
資源管理所包括的內容與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要素來對比,感覺資源管理更偏向于微觀和企業某一層面來進行規范,而控制環境則是從明確治理結構和人文方面進行要求。
三、制度、體系完善程度和認證、鑒證情況和證明效果
目前內部控制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國內也沒有官方正式公布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內部控制的要求散落在諸如《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 5 號棗內部控制審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等。
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情況也沒有強制性或自愿性認證的指引,只是對上市公司有一個2009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指引(征求意見稿)》要求由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情況進行鑒證。
而一體化相比之下要完善得多,先后已經有不同的版本,同時也有官方正式制定的適合中國企業的版本,也在法律層面針對某些企業有強制性的認證要求或自愿性認證的指引。承擔認證的機構要求相比內部控制只能由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要求要寬松。
企業對于兩者的認識以及自愿認證和鑒證的要求是不同,一般企業都會自愿進行一體化認證,且認證后一般會頒發認證合格證書來證明企業在產品質量保證、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已具有的一定的國際水平。而內部鑒證一般只有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內部控制鑒證的報告,而不會頒發證書證明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達到怎樣的水平。
四、內部控制的局限性
一體化經過多年的修改,現在已經有比較先進和完善的版本,而內部控制卻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首先: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標準過于主觀。根據COSO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有賴于對內部控制三類目標或五個控制要素的實現程度。但評價標準基本上都是主觀判斷。其實,一個企業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完全可以通過它客觀的市場業績體現出來,例如企業市場價值,客戶滿意度,持續獲利能力增長情況等。
其次:.內部控制系統中會計與審計的色彩太重,考慮企業現存的和微觀的或規避風險的事情多,與業務平臺和業務拓展關系不大,防范風險也是被動的,缺乏能動性。所以,至今還有許多公司認為內部控制只是財務主管和財會人員的事情。
五、小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雖然內部控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方面,但從其目的來說,內部控制與一體化體系是全面與局部的關系,一體化體系是實現內部控制三個具體目標中(經營效率與效果、財務報告可靠和遵紀守法)中的經營效率與效果目標的很好的實施工具。
企業安全管理體系融合實踐
雙重預防體系、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與…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礎…
質量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評審報告…
建立一體化風險防控體系 打造安全生…
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手冊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手冊
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員工健康保障程序…
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什么是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礎…
QHSE管理體系簡介
產品生產過程及環境、安全運行控制程序
中石油QHSE管理體系
淺析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