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發生頻率高,死亡率大,因而高處墜落事故被列為建筑施工五大傷害之首,約占全部事故的60%以上。因此,研究建筑施工高處墜落的特點、分析事故的成因,尋找事故發生規律,采取相應預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極為緊迫的。
一、高處墜落事故的特點
? 從發生事故的主體看,根據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重大傷亡事故800例》,由于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及由于未使用或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而造成墜落事故的占事故總數的68.2%。從發生事故的主體的年齡來看,23~45周歲的人居多,約占全部事故70%以上。
從發生事故的客體看,原因多方面,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好,安全經費投入不足,安全檢查流于形式,勞動組織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現場缺乏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與生產秩序等。
? 從發生事故的結果看,作業離地面越高,沖擊力越大,傷害程度越大。
? 從發生事故的類型看,高處墜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裝登高架設作業過程中與腳手架、吊籃處、使用梯子登高作業時以及懸空高處作業時發生。其次在“四口五臨邊”處,輕型屋面處墜落,還有些墜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時、和其它作業時發生。
二、高處墜落事故成因
? 任何事故的原因都可從人、物、方法、管理、環境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高處墜落事故成因分析也不例外: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l、作業者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病等防礙高處作業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業者本身處于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日。處于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日,反應遲鈍,懶于思考,動作失誤增多,而導致事故發生。
3、作業者生理或心理上過度疲勞,使之注意力分散,反應遲緩,動作失誤,思維判斷失誤增多,導致事故發生。
4、作業者習慣性違章行為,如酒后作業,乘吊籃上下,在無可靠防護措施的輕型屋面上行走。
5、作業者對安全操作技術不掌握。如懸空作業時未系或未正確使用安全帶,操作時彎腰、轉身時不慎碰撞桿件等使身體失去平衡。走動時不慎踩空或腳底打滑。
6、缺乏勞動危險性認識。表現為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思想上麻痹,在欄桿或腳手架上休息打鬧,意識不到潛在的危險性。安全工作上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飛鳥拉糞,哪這么巧落在我頭上!”。
(二)物的不安全狀態
l、腳手板漏鋪或有探頭板,或鋪設不平衡。
2、材料有缺陷。如使用竹竿為青嫩、枯黃、黑斑、蟲蛀以及裂紋貫通二節以上的毛竹:使用木桿為易腐蝕、易折裂以及枯節,蟲眼的木料:鋼管與扣件不符合要求。
3、安全裝置失效或不齊全。如人字梯無防滑、防陷措施,無保險鏈。
4、腳手架架設不規范。如未綁扎防護欄桿或防護欄桿損壞,操作層下面未鋪設安全防護層。
5、個人防護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無產品或已老化的產品。
6、材料堆放過多造成腳手架超載斷裂。
7、安全網損壞或間距過大,寬度不足或未設安全網。
8、“四口五臨邊”無防護設施或安全設施不牢固、已損壞未及時處理。
9、屋面坡度超過25度,元防滑措施
(三)方法不當
l、行走或移動不小心,走動時踩空、腳底打滑或被拌倒、跌倒。
2、用力過猛,身體失去平衡。
3、登高作業時未踩穩腳踏物。
(四)管理的不到位
1、腳手架搭設方案指導性不強。
2、勞動組織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進行高處作業。
3、安全教育不到位。從事高空作業人員未經培訓就上崗,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
4、安全檢查不仔細,流于形式,腳手架安裝完畢后,未經驗收或草率驗收了事。在使用前未檢查作業環境。
(五)環境不適:
在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從事露天高空作業。
中五區段煤倉澆筑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滑坡段土石方安全專項方案專家論證
移動模架操作規程及安全措施
貨物/物料堆高相關規范要求是多少
橋梁施工安全環保保證措施
大模板、樓板等構件安裝作業的安全防護
監理質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土建部分
壓力管道冬季施工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施工注意事項
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高空作業具體安全措施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
腳手架的搭設要求
冬季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