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內疏散走道是疏散時人員從超市購物區至購物區出口,或從購物區出口至疏散樓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內走道。人員的疏散路線一般是按照從超市購物區至購物區出口,從購物區出口至超市出口,再從超市出口到室外安全區域的順序組成,在以上的任一疏散環節中出現問題,都將嚴重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商家為了突出商品和賣場功能,在超市購物區,購物通道兩側的貨架高度都在6m~8m之間,貨架的長度在10~30m之間,火災中嚴重阻礙人們視線,影響疏散。此外,倉儲式超市的貨架通常為鋼制材料,且貨架上儲存有大量的可燃貨物,一旦發生火災,鋼制貨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變形、坍塌,給超市中人員的疏散帶來更多困難。
再者,超市內疏散走道被擠占也是影響超市人員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通常設計單位和消防監督機構在設計審查時,對建筑審批比較嚴格,而對建成后內部設置不予重視。建審時,因為現場沒有設置貨架,疏散距離往往以直線計算。但超市建成后,由于貨物和貨架的安放,疏散距離的直線往往就變成了折線。這樣,由于貨物和貨架的安放而變長了的疏散通道就有可能不滿足消防設計規范的要求,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
客流變化對安全疏散造成很大壓力。超市的客流量具有隨時間變化的特點,在節假日、店慶以及開展各式的促銷活動期間,購物人員劇增。如深圳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平均客流量每日3.2萬人,節假日一般可達6.5萬人,最高曾超過8萬人,若按日營業時間14h,人均購物時間為20min,則店內平均實時購物人數近800人,節假日為1600人,人均面積2.6m2,即0.38人/m2[6]。這樣的“人口密度”已接近影劇院、禮堂、體育館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然而在現實的消防設計和消防審核過程當中,往往對超市的人員密度估計不夠,對超市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期的人員密度考慮不周,為超市安全埋下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消防設施不合格影響人員安全疏散。疏散指示標志不明顯。疏散指示標志應安裝在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墻面上,安裝間距不應超過20m。在實際安裝時,由于倉儲超市的空間高、跨度大,加之安放貨架的影響,有的可能要安放在貨架上,不便于引導人員進行安全疏散。
滅火器配置不當。滅火器配置是為了有效快捷地撲滅初期火災。但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經常發現滅火器配置中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數量不夠;二是型號不對(應配ABC,而配BC;應配氣體,而配干粉等);三是放置地點不當。倉儲式超市應嚴格按滅火器配置規范配備符合要求、達到數量標準的滅火器。滅火器要放置于通道邊,既便于取用,又不影響人員的疏散。
(二)不同火災階段對安全疏散的影響
火災前期煙氣影響人員安全疏散。火災過程中的燃燒狀況通常是不完全的,一般都會產生大量的濃煙。煙氣是火災中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危害最大的因素。椐統計,在建筑火災中約75%~85%的死亡人員是由煙氣致死的。
一般說,超市火災初期產生的煙氣對人的危害主要體現在煙氣的高溫對人構成的灼傷、有毒成分對人的毒害以及煙氣的減光性對人的能見度和步速的影響幾個方面,尤其是煙氣的減光性和刺激性對人疏散時步速的影響,在人員的安全疏散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否有刺激性的煙氣,都會影響人員疏散的步行速度,特別是倉儲超市由于商品的儲存量大,這些可燃物的煙氣中不僅含有大量沒完全燃燒的組分,而且含有CO、HCN、SO2等很多有毒、有害的組分,限制人員的步行速度,影響安全疏散。
火災中期超市中貨架發生坍塌影響人員安全疏散。倉儲式超市的貨架通常為鋼制材料,雖拆裝方便,但隨著火場溫度的升高強度下降引起坍塌的危險。我們知道,300℃左右鋼材強度開始下降,500℃左右強度下降近一半,700℃強度喪失殆盡。因此,鋼材雖屬不燃材料,但在火災的高溫作用下其強度急劇降低,導致貨架變形、坍塌,給超市中人員的疏散帶來更多困難。特別對于臨時搭建在通道或出口處的貨架和展臺起火,將使疏散人員無法靠近附近的安全出口,這些安全出口就如同虛設,嚴重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
超市發生轟燃對安全疏散的影響。建筑防火設計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即建筑物一旦起火,要設法延長火災初期階段的時間,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對人員進行疏散。當超市發生火災,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火災發生轟燃的快慢,一是空氣的供給,二是熱量的損失。在火災的撲救過程中,由于破拆等原因會使大量空氣進入火場,有可能出現轟燃。如果超市火災過早出現轟然,使火災迅速轉入旺盛期,在一片火海人員中逃生的希望幾乎為零。
(三)火災中人員異常心理和行為對安全疏散的影響因素分析
火災中人員的行為是相當復雜的,一般情況下,動機、行為、目的三者的指向是一致的,即使在過程中出現三者指向的偏移,人的生理系統會通過反饋自動修正心理與行為系統。但在火災情況下,由于遠離室外安全地帶的焦慮與對煙氣的恐懼交織在一起,“心理—行為”系統將會發生異常[11]。主要表現為:
①“行為—動機”歷程縮短。從感知火災信號到做出行動反應,一般在5—10s,在這個過程中超市中疏散人員缺乏理智的分析判斷過程,行為具有紊亂性。
②“動機—行為—結果”的不一致性。火災發生時,疏散人員常會出現與結果不一致的甚至相反的行為,如習慣往狹窄角落或有光亮的地方奔跑,甚至從高處往下跳等反常行為。
③行為的盲目性。火災時人們都隨其他奔跑人流或無煙火的地方撤離或按照自己最熟悉的出口奔跑,一旦出口受阻就只能原路返回,在返回途中有可能因被煙火封堵而遇難。
④行為的排他性。人們在逃生時,往往不顧他人,全部精力都致力于盡早地逃離火災現場,導致混亂和擁擠,即使在撤離人員不多的情況也會如此,從而延誤時間,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⑤行為的無序性和多向性。由于每個人的心理素質的差異,所選擇的逃生方式呈現出無秩序性和多種可能性。
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遇到火災的第一反應、能否合理選擇逃生路線、遇到煙氣反應如何等是決定能否安全疏散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經過統計,顧客進入超市的時候,只有10.1%的人員一定會留意超市內的消防設施和明確安全疏散通道。其余的人員不會留意(33.9%)或是偶爾留意(56.0%),這些人員在超市發生火災的緊急情況下,很難在短時間里找到合適的安全出口,貽誤最佳的疏散時機。對于大型的倉儲超市,由于超市內結構復雜,疏散距離長,加之對疏散出口的位置不明確,慌亂之中尋找安全出口勢必會給人員的安全疏散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在得知火災發生后,絕大多數的人會采取理智的疏散方法,會立即進行疏散(30.3%)和主動啟動消防報警按鈕后進行疏散(28.1%),或在疏散過程中主動幫助他人(12.1%)和采用自救行為(17.1%)進行安全疏散。有6.6%和2.3%的人會采取原地避難和收拾貴重物品的行為。在建筑火災中,原地避難是疏散道路不暢,確實無法進行安全有效疏散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自救方法,然而在超市為了方便貨物的購買和儲存,往往采用大空間,大體量的建筑結構,發生火災后煙氣和火勢會迅速蔓延,在這樣的建筑結構中,很難找到一個可以適合原地避難的場所,所以在超市火災中進行原地避難是不可取的。發生火災后,收拾貴重物品的行為更是危險。
在對超市的工作人員的調查結果中,大多數的超市曾經組織過消防安全疏散演練,并對員工進行過安全知識教育,使得大多數的超市工作人員熟悉了超市的安全出口,這對引導顧客有秩序地進行安全疏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仍有17.3%的人不熟悉超市安全出口,更危險的是有16.7%的超市工作人員會先整理商品和財務,為防止顧客趁火行竊待全部顧客疏散完畢后自己再離開火場,這在引導顧客正確疏散和保護自身的安全方面是非常不利的。
5.改進意見
通過分析,對倉儲超市的消防現狀提出以下改進意見:
(1)做好審查和監督工作。尤其是對超市的通道和出口的審查監督,充分考慮內部設置對疏散距離的影響。
(2)嚴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市在特殊時間的客流量超出超市的實際設計能力。
(3)商家要履行對顧客的消防安全告知義務。采用廣播或在出入口等明顯部位張貼疏散示意圖等方法告知顧客本超市的疏散預案和疏散路線。
(4)合理設置消防設施,正確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滅火器,嚴格按照規范設置防排煙和自動滅火設施,對鋼結構進行防火處理。
(5)對超市的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訓和疏散演練,制定疏散預案。
?
加油站火災事故的預防對策
防火涂料施工專項措施
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作業指導書
化工倉庫防火安全技術總指導
靜電噴涂防止粉塵爆炸方面的安全對策…
火工品管理安全措施
預防煤層自燃發火安全技術措施
防止主井向井下串煙火的安全技術措施
消防防火安全措施方案
消防安全出口設置要求
動火作業安全注意事項
消除靜電的方法有哪些?
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冬季安全生產六防措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設置要求
企業火災事故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