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飽和度? 溶液質量濃度等于溶解度的溶液稱為飽和溶液;低于溶質的溶解度時,為不飽和溶液;大于溶解度時,稱為過飽和溶液。同一溫度下,過飽和溶液與飽和溶液間的濃度差稱為過飽和度。各種物系的結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過飽和度,過飽和度是結晶過程必不可少的推動力。過飽和溶液性質很不穩定,只要稍加震動或向它投入一小粒溶質時,那些含在過飽和溶液中的多余溶質,便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直到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為止。
在適當的條件下,可制備過飽和溶液。其條件為:溶液要純潔,未被雜質或灰塵所污染;裝溶液的容器要干凈;溶液要緩慢降溫;不使溶液受到攪拌、震蕩、超聲波的振動或刺激。某些溶液降到飽和溫度時,不會有晶體析出,要降低到更低的溫度,甚至要降到飽和溫度以下才有晶體析出。這種低于飽和溫度的溫度差稱為過冷度。如硫酸鎂水溶液可以維持到飽和溫度以下17℃而不結晶。
如圖14—2超溶解度曲線和溶解度曲線將濃度—溫度圖分割為3個區域:在AB線以下的區域為穩定區,在此區域溶液尚未達到飽和,因此沒有結晶的可能:CD線以上為不穩定區,也即在此區域中,溶液能自發地產生晶核;AB和CD線之間的區域稱介穩區,在此區域中,溶液雖處于過飽和狀態,但不會自發地產生晶核,如果在溶液中加入晶種,晶種會逐漸增大,促使溶液結晶,故可視為介穩區決定了誘導結晶時的濃度和溫度間的關系。
超溶解度曲線、介穩區及不穩區這些概念,對結晶操作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例如,在結晶過程中,將溶液控制在介穩區且在較低的過飽和度內,則在較長時間內只能有少量的晶核產生,而且主要是加入晶種的長大,于是可得到粒度大而均勻的結晶產品;反之,將溶液控制在不穩區且在較高的過飽和度內,則會有大量的晶核產生,于是所得產品中晶粒必然很小。
?
低溫甲醇洗消耗偏高原因及解決措施
裝卸搬運作業安全風險告知卡
檢維修作業安全風險告知卡
蒸化作業安全風險告知卡
刷毛作業安全風險告知卡
整經作業安全風險告知卡
硝酸鈉使用注意事項
煤氣設備與管道附屬裝置安全
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注意事項及預防措施
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評價報告記錄
天然氣危險性分析
化驗室潛在安全隱患與防護措施
埋地燃氣管道的安全間距控制
危險源辨識及風險控制
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及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