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對當前穩定控制裝置的一些建議
5.1穩定控制措施的優化前提
目前在我國,穩定控制措施以切機、快關、切負荷、電氣制動等為主。考慮到充分利用原有穩定控制執行設備(經濟性)的基礎上,如何優化穩定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方式、控制量大小、控制時間長短等)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從本質上多屬于非線性整數規劃問題,其數學描述如式(2)所示。式中Ni為各控制措施量,Ci為控制系數,它反映了控制時間、控制權重等,η為控制措施下的控制裕度,它等于實際控制效果減去嚴格按穩定分析軟件得到的穩定控制效果。優化的本質在保證穩定控制裝置的有效性的基礎上滿足經濟性的目標,主要是要從大量的措施組合中快速搜索出最優策略。文獻[8]提出了一種快速搜索算法。而在具體應用優化算法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遵守一些原則,如:優先考慮電氣制動與直流調制;在切機或快關時,應結合機組的接線、運行方式與進相等特殊問題;從機組的疲勞損耗的積累效應的角度,應用排隊論或概率方法,盡量使機組由于切機而造成的疲勞損耗最小化,尤其對于汽輪機組。在基于以上前提的基礎上,將快速穩定分析軟件得出的穩定策略(或離線穩定策略)配合以適當的快速優化算法,方可得到切實可行的最優的穩定控制措施。
5.2控制裝置與策略的開放性
目前的穩定控制裝置中普遍使用的仍是“離線預決策,實時匹配”的控制方案,并且這也是最實用的一種方案;但是它的主要問題是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失配情況。為了減少失配的缺陷,作者認為在區域子站應采用開放式的對策表,利用控制中心的在線計算,準實時/實時地生成最新運行狀況的控制策略,對各區域子站進行刷新;也可在區域子站中加入智能控制,如對運行方式與對策表之間的自學習或模糊控制能力??傊?,應形成本地/遠方多種途徑的對策略表的修正,使之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減小了失配情況,并且增加了靈活性、可靠性,延長了穩定控制裝置可使用的壽命。一個功能較為完善的穩定監控系統應該以實時數據處理為中心,充分考慮對策表中數據間的聯系。比如采用數據庫的方式就可以保持數據庫各表之間的天然聯系,具有“對象關聯”的特點,有利于實現數據圖形一體化,如圖3所示。圖中穩定對策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它可以通過數據庫接口被各種基于不同控制策略的、與網絡分布無關的在線實時、準實時/離線穩定計算模塊加以刷新,并可接收、存儲動態安全評估模塊的評估結果,為調度運行人員提供系統實時的安全狀況。
5.3適當增強穩定控制裝置的預防能力
目前的穩定控制裝置基本上都是基于1967年DyLiacco提出的確定性安全穩定分析構想中的緊急控制思想,只考慮系統發生了(預想)事故后不穩定怎么辦,而對系統未發生故障時的運行狀況不管不問,哪怕是系統已經處于不安全狀態(但未發生事故)。而在實際中的大多數時候系統都是處于無故障運行狀況下,因此在不過重的增加運算與數據通訊負擔的前提下,在區域子站中加入一些安全分析的功能(也可以考慮與當地的EMS接口)又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樣可以使區域子站的運行人員對本站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安全性進一步了解,并在適當時候做出一定調整使系統盡量保持在一個高穩定度運行狀況下。同時這對于今后的電力市場下的能量交易也是有益的。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作者認為動態安全域法[12]可望勝任此任,且“域”的思想也有利于實現大電網綜合穩定性(橫向上功角、電壓、頻率、負荷穩定性與縱向上預防、緊急、恢復控制)的聯合、協調控制,有利于實現電力系統災變防治。
6結語
隨著電力系統規模的擴大以及安全穩定問題的日益突出,僅靠單純的就地控制或區域穩定控制已不能滿足大電網穩定控制的要求,因此,針對大電網微機穩定控制系統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現代電網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之一的穩定控制系統,不僅要研究其非線性動態大系統的穩定性理論與優化運行控制理論,而且還應在實用化的道路上解決好如何提高其可靠性,協調好“幾性”[7]的關系,如何優化其穩定策略,如何象“四統一”的保護產品一樣形成標準化、規則化、統一化的穩定裝置,如何對大電網穩定控制裝置進行試驗仿真等諸多問題。
民用住宅建筑的配電方式和安全措施
電纜橋架積灰清理
機修、電氣防護
電氣保護、儀表專業危險點控制措施
熱控危險點分析及控制措施
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防雷措施
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級隱患…
臨時用電作業風險分析及安全措施表
車間安全生產注意事項
配電箱安裝及使用安全要求
保證電力施工現場作業安全的組織措施…
怎樣進行線損分析
防臺防汛安全措施
焊接立焊時的操作方法
跌落式熔斷器的正確操作方法
用電設施接地安全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