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是煤礦生產中的“致命傷”,不解決這個問題,礦山安全生產難保障。這一簡單的道理是所有煤礦同業們周知的,但能否將其時時刻刻放在心上;能否將其置于企業發展的主要位置;能否在企業發展資金緊張的情形下,確保安全設施到位、管理到位是關鍵中的關鍵。下面是一篇關于預防瓦斯事故措施的文章,推薦給業內同行,以資借鑒。
眾所周知,瓦斯爆炸需要三個條件,而在井下生產過程中,氧氣濃度大于12%這個基本條件是時刻存在的。因此,杜絕瓦斯事故,關鍵是防止瓦斯積聚及瓦斯積聚后采取正確的措施處理以及杜絕高溫熱源的存在。現以低瓦斯的新汶礦區為例,研究預防瓦斯事故的關鍵措施。
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
礦井在生產過程中,健全合理、穩定、可靠的通風系統,保證工作面有充足的供風量,是防止瓦斯積聚的前提條件。
健全穩定、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從1995年開始,新汶礦區對通風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優化改造,使通風系統匹配合理、高效穩定,主通風機在合理區域內運行。采取的措施:一是制定通風系統管理標準,根據各項指標對通風系統可靠性進行評價;二是從源頭上把住設計關,杜絕通風系統中平面交叉、采區內部上下兩頭進風、不合理串聯通風、擴散通風、老塘通風;三是對現有的通風系統進行優化改造,更換低效高耗主通風機,對總回風巷進行擴修降阻,根據管理標準調整優化采區系統,減少通風設施;四是巷道貫通后及時調整通風系統,防止風流紊亂。
保證工作面有充足的風量。保證工作面充足的供風量有效沖淡瓦斯、防止瓦斯積聚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一是礦井堅決執行以風定產,嚴禁超通風能力開采;二是明確工作面配風標準,對確定為瓦斯異常區的采掘工作面,在正常配風量標準的基礎上再增加10%;三是嚴格掘進供風管理,保證風筒出口到迎頭距離不超過5米,杜絕風筒出現破口、積壓、接頭漏風現象,對瓦斯異常區及長距離、大斷面的掘進工作面配備使用高效低耗對旋式通風機和大直徑風筒。
杜絕掘進工作面無計劃停風。據有關資料統計,掘進巷道的瓦斯積聚有80%是由于通風不好引起的,且有70%的瓦斯事故發生在掘進工作面,事故原因大都是因為局扇無計劃停風、工作面風量小引起的。加強掘進工作面供風管理,杜絕無計劃停風的主要措施:一是實行采掘供電分開,掘進工作面供風實行雙風機雙電源,如果主風機停止運轉,則備用風機自動進行切換運轉,杜絕工作面停風現象;二是執行有計劃停風制度,對需要檢修停風的工作面提前編制有計劃停風通知書,撤出全部人員且設備停電后方可停風,恢復通風前,按規定排放瓦斯。
積極開展瓦斯地質研究,確定瓦斯異常區裝備管理標準。預防瓦斯事故要積極進行瓦斯地質研究。在全礦區選取有代表性的煤層和地點進行采樣,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研究得出瓦斯地質數學模型,預測未采區域瓦斯含量情況。另外,對各煤層內炮眼瓦斯進行定期監測,并記錄建檔,得出實際的瓦斯含量曲線。
根據瓦斯涌出情況和瓦斯地質研究數學模型,劃分確定瓦斯異常區,制定瓦斯異常區裝備管理標準,在開采異常區域時,按照標準進行裝備管理,提高工作面供風量,安設瓦斯監測探頭,配備專職瓦斯檢查員,對掘進工作面安裝使用雙風機電源等。
瓦斯積聚的處理
在礦井生產過程中,因地質條件、開采技術和通風管理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瓦斯積聚現象。瓦斯積聚一般發生在采煤面上隅角、停風的巷道、巷道高冒區等地點。出現瓦斯積聚現象并不可怕,關鍵是采取正確的措施進行處理。
采煤面上隅角瓦斯積聚的處理
由于風流在采煤面上隅角形成渦流,同時該處風速較低,而瓦斯比重比空氣小,浮在空氣上部,生產過程中涌出的瓦斯易積聚在上隅角,不易被風流帶走,因此上隅角最易發生瓦斯積聚。處理措施:一是在回風巷安設抽出式風機和長度為100米的負壓風筒,強制將上隅角高濃度瓦斯排到回風巷風流中進行稀釋;二是加強安全監測管理,在采煤面上出口5米處和抽出式風機出風口20米處各安設1臺瓦斯監測探頭,隨時監測瓦斯情況,超限時及時切斷工作面電源;三是加強瓦斯檢查,并在抽出式風機出風口20米處增設瓦斯檢查點;四是加大采煤面傾斜方向與回風巷的角度,使風流流經上隅角的面積盡可能大一些;五是將上隅角切頂排支柱提前回掉一排,并及時放頂;六是加強超前支護,保證回風巷通風斷面不低于原設計斷面的80%;七是在上隅角安設噴霧設施,及時消滅摩擦產生的火花。
掘進工作面瓦斯積聚的處理
掘進工作面只要供風充足,涌出的瓦斯會隨風流及時排出,一般不會發生瓦斯積聚,但對個別涌出量較大的煤層,采取正常的通風方式不會解決瓦斯積聚問題。如新汶礦區潘西礦十九層煤后五回風巷在掘進時瓦斯涌出異常,炮眼瓦斯高達100%,采用一般的通風方式迎頭還經常發生瓦斯積聚。對該區域進行分析發現,煤層內瓦斯壓力小,不適宜采用瓦斯抽放,經研究采取了如下綜合治理措施,保證了安全生產。一是對該掘進工作面配備使用了兩套雙風機雙電源,其中兩臺主機為30×2kW的對旋式風機,使用直徑為600毫米、每節長度增加至20米的風筒,迎頭風量達每分鐘600平方米,及時稀釋了涌出的高濃度瓦斯;二是在離迎頭5米處回風側和回風流中各安設一臺瓦斯監測探頭,將監測數據及時傳送到地面中心站,監測探頭增設斷電功能,保證瓦斯超限時立即切斷巷道內所有電器設備電源;三是為防止靜電火花的出現,風筒吊掛全部改用布條;四是放炮使用二級乳化炸藥,提高了爆破安全性;五是為克服電煤鉆防爆性差的缺陷,取消電煤鉆打眼,改用風鉆打眼。
啟封盲巷瓦斯積聚的處理
近幾年,新汶礦區在啟封盲巷探查瓦斯時,發現有些盲巷瓦斯濃度接近、達到甚至超過瓦斯爆炸下限,對這些巷道排放瓦斯恢復通風時,如果處理不當,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啟封盲巷恢復通風時,執行嚴格的瓦斯排放制度,保證了瓦斯安全排放。一是搞上去清所排放的巷道封閉時間、地質情況、巷道長度及斷面等基本情況,估算巷道內的瓦斯濃度及數量;二是編制周密嚴格的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報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審批;三是排放時要堅持斷電、撤人、限量的原則,總工程師現場指揮,救護隊協助參加,要注意控制風流并由外至里逐段排放,嚴格控制排出的瓦斯量,使混合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控制在規定濃度以內。
臨時停風巷道的處理
臨時停工的工作面要保持正常通風,對因故臨時停風的掘進工作面,應立即撤出人員,停風時間不超過8小時的要打柵欄,停風1個月以內的要設置板閉,長期停工和停風時間超過1個月的,必須進行磚閉。
嚴格瓦斯檢查制度,臨時停風的必須按規定檢查瓦斯。對瓦斯瓦斯異常區掘進工作面停風時間不超過2小時,其他區域掘進工作面集風時間不超過8小時,可由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停風時間超過規定,必須由救護隊進行瓦斯探查。
控制和消除引爆火源
據有關資料統計,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火源主要有電火花和放炮,其中,電火花占50%,放炮占31.8%,其他占18.2%。
杜絕井下電氣失爆
電氣失爆最容易產生電火花,新汶礦區曾經發生的兩起瓦斯爆炸事故都是由于線路失爆而產生電火花引起的。現在井下使用大量的機電設備,使瓦斯爆炸潛在危險性增加,因此應加強電氣設備管理,防止電氣設備失爆。主要措施:一是防爆電氣設備必須取得合格證,入井前需要由專門的防爆檢查員進行安全檢查,合格后方可入井;二是防止電纜碰撞、急彎、劃傷、刺傷等機械損傷;三是電纜導線連接要牢固,無“雞爪子”、“羊尾巴”和明接頭,有過電流和漏電保護;四是設置接地保護和漏電保護裝置,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發現漏電要及時處理;五是按程序操作電氣設備,嚴禁帶電維修電源開關和搬遷電氣設備、電纜電線,做到日常維護檢修和巡回檢查相結合。
防止放炮引燃瓦斯
放炮工作涉及炸藥領退、編號、導通、腳線紐結以炸藥運送、預制炮頭、打眼定炮、聯炮、一炮三檢、聯線放炮等十幾道工序,每天都要反復操作,如果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尤其是現場放炮環節出現問題,在瓦斯異常區就可能發生瓦斯事故。因此,要加強放炮管理,抓好放炮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一是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認真檢查放炮前后的瓦斯情況;二是放炮前后沖刷煤塵;三是堅持使用水炮泥、黃泥封孔;四是規范放炮操作程序,嚴格執行放炮管理規定;五是加強雷管導通工作,杜絕不合格的雷管出庫。
《中國礦業報》 (許增勝)
鍋爐作業安全風險告知卡
鍋爐司機作業指導書
鍋爐高硫煤摻燒技術措施
壓力容器使用和檢修安全防護
履帶式起重機吊裝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橋式起重機吊裝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塔式起重機吊裝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輪式起重機吊裝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管道焊接標準
吊車吊裝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
氧氣、乙炔安全使用方法
壓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截止閥的作用
氣瓶安全使用基本常識
液化氣鋼瓶的檢驗與安全使用
二氧化碳鋼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