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舉一作物(稻麥蔬菜)對不同重金屬元素吸收的特點、轉移、分布與積累
??????? 答:小麥對不同重金屬元素吸收的特點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和積累有害元素,并且向地上部分轉移,對于不同植物其轉移能力和途徑也有所不同。由葉片吸收的元素則常常在地上部轉移或積累,而很少運送到根部。
??????? 1植物對于鉛(Pb)的吸收:Pb的毒性較Cu、Zn大,但其在土壤中和植物體中遷移性較差。Pb在土壤中易被固定,進人植物體后易沉積在根部,而轉移到植株的其他部位是有限的。研究表明,作物對非必需元素Pb的吸收累積能力最弱。小麥籽粒Pb的吸收系數值0.005,莖稈的值0.008一0.017,根系的值0.094一0.117。根莖籽吸收系數的比例為21:3:1。
???????? 2植物對鎘的吸收:Cd具有很強的生物毒性,并且在土壤中具有較強的化學活性。與其他重金屬相比,Cd較易被植物吸收,這與Cd的生物化學性質有關。小麥籽粒Cd的吸收系數值0.067-0.077, 莖稈的值0.177-0.097,根系的值0.621-0.982,根莖籽吸收系數的比例為 11:3:l。
???????? 3植物對 Hg 的吸收:土壤中 Hg 對植物的毒性和植物對 Hg 的吸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Hg 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態,一般而言有效態和有機結合態的 Hg 易于被植物吸收,從而也易于對植物發生影響。
??????? 有害元素在作物體內的轉移與分布:
??????? 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和積累有害元素,并且向地上部分轉移,對于不同植物其轉移能力和途徑也有所不同。由葉片吸收的元素則常常在地上部轉移或積累,而很少運送到根部。
??????? 1.Pb轉移和分布:植物對Pb的吸收主要累積在根部,其次為莖、葉。因此,植物一般蓄積Pb的含量順序是:根>莖>葉>果。
???????? 2.Cd 的轉移和分布:在無灰土壤中,Cd 在冬小麥各器官中的分布表現為根>葉>莖>鞘>籽粒。在用灰土壤中,小麥各器官中 Cd 的含量為根>葉>籽粒>鞘>莖。但無論施灰與否, Cd 在根、葉中的含量顯著大于其他器官,也高于土壤中 Cd 的濃度,說明小麥對 Cd 具有富集作用,根系吸收的 Cd 除積累在根系外,主要分配到葉片中,其他器官相對較少。
??????? 重金屬元素在作物中的積累
??????? ① 同一植物對不同的金屬元素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和分布狀況; ② 不同的植物對同一元素的吸收以及吸收后在體內的運輸和分布也是不同的。
??????? l ) Pb 在作物中的積累
??????? 一般情況下,植物吸收的 Pb 大部分積累在根部,只有極少部分向上運輸
??????? 2 ) Cd 在作物中的積累
??????? 九、試論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及其對策?(以植物生產類為例)
??????? 答:蔬菜生產為例子
???????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第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不健全;///////第二,食品安全相關的標準不完善;檢測能力弱。我國雖然也制定了不少農產品和食品標準,但無論是標準的制定還是實施,碰到的最大困難是對標準所規定的技術指標缺乏完善的檢查體系和相應的評價分析儀器。////////第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能交叉;//////// 第四,環境污染制約著食品的安全性;化肥、農藥等殘留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第五,食物的源頭污染;////////第六,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操作不規范;食物加工中濫加化學添加劑,導致食物中毒現象日益嚴重。////////第七,目前市場中,制假售假情況嚴重。
??????? 導致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環境污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如著名的日本汞中毒事件、比利時二惡英事件等。///////第二,在農業、畜牧業的種植、養殖過程中使用不當的化學物質對食品造成污染,如豬肉的 “瘦肉精中毒事件”、蔬菜中農藥殘留所引起的中毒事件等。///////第三,由于食品生產過程中,不恰當地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食品中有毒物質和重金屬含量超標,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第四,食品在儲存、銷售過程中受到污染,包括生物污染,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第五,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日益為人們所擔心。
??????? 發展無公害蔬菜
????????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品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經有關部門認證并允許使用無公害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蔬菜。
??????? 我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形勢嚴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有:①無公害蔬菜生產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②農藥殘留速測技術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完善。③菜農在蔬菜產地和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薄弱,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宣傳和監督管理。
??????? 發展對策
??????? 1.蔬菜產區生產環境的問題:良好的生產環境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必備條件。第一,城鎮和工業污染造成生產環境中一些有害污染物超標,從而不利于蔬菜的生產。不斷加強蔬菜生產區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工作,對蔬菜生產區周邊的工廠、企業要加大排污治理力度。嚴禁在蔬菜生產區建立“三廢”污染廠礦。///////第二,進行產地評價與劃分,對一些地區或區域的土壤中富含某類重金屬,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時,應有意識地避開。從而避免蔬菜中重金屬含量超標。
??????? 2.蔬菜種植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問題,農藥的不正確使用會導致蔬菜中農藥的殘留量超標
??????? 3.蔬菜生產者的理念問題:生產者對無公害蔬菜生產重要性的認知程度,將直接關系到蔬菜在選種、種植過程中農藥使用等問題,對蔬菜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廣泛宣傳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技術,對一些蔬菜種植地區的農民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和相關農藥施肥技術教育,確保蔬菜生產者的理念發展與無公害蔬菜生產產業發展相適應。
??????? 4.蔬菜的市場經營問題? 5.蔬菜的監督檢測工作問題
??????? 6.發展無公害蔬菜,必須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相關的政策支持
??????? 十、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思路淺析。
??????? 答:(一)為了確保這一系統工程順利實施,必須建立健全以下五大體系:
??????? 第一是農業標準化體系: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上都必須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做好與國際接軌,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實用性,使標準成為各方面共同遵守的準則。
??????? 第二是農產品質量與環境檢測體系:充分利用科研、教學、質量監督等部門的檢測設備,在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根據標準進行環境、生產資料、產品的檢測,開發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尤其是快速檢測技術。
??????? 第三是認證體系:根據農產品標準化的要求,對農產品開展產品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促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成為名牌。
??????? 第四是執法體系:圍繞農產品標準化的工作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將農產品安全納入法制化軌道,嚴格執法檢查。
??????? 第五是信息體系:隨著農產品流通量的與日俱增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建立全國聯網的農產品信息體系可高效進行監控管理。
??????? (二)在建立健全上述五大體系的基礎上,以標準化為重點,對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實行全程控制,把住以下五道關口:
??????? 1、把住環境保護關: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
??????? 2、把住農資、原料關:對農藥、肥料、獸藥、飼料、生長調節劑、添加劑等實現監控,按種植、養殖對象明確發布禁用名單,人畜用藥也應分離。在水果、蔬菜、茶葉產區嚴禁銷售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 3、把住生產操作關:對生產者進行培訓、宣傳、教育,使他們在農產品生產或加工過程中嚴格按制定的標準操作。
??????? 4、把住物流交易關:(1)堵住走私進口渠道,加強進口動植物產品的檢驗檢疫,防止不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如動物雜碎)和飼料(如動物骨粉)流入國內;(2)是農產品批發交易過程中售出方與購入方應專門簽定衛生安全的質量協定,出具質量證明,證明產品符合有關衛生安全的標準;(3)是農產品貯運要注意技術問題,例如,控溫控濕,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產生與污染。
??????? 5、把住市場監督關:對市場上的農產品應加強抽查和檢驗檢疫,定期和不定期公布衛生安全不合格廠家的名單。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的專賣市場、專賣店、專賣柜,讓消費者能購買到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放心產品。編印一些宣傳品對消費者進行引導和幫助,使消費者也能正確識別真假。對假冒偽劣農產品更要嚴厲查處,同時發揮新聞媒介和群眾參與的監督機制。
??????? 十一、農業標準化及其作用:
??????? 答:農業標準化是指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標準化體系的制定及其實施與管理的一個動態發展過程。農業標準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政策性、技術性、經濟性和法制性。農業標準化體系包括“農業標準化決策、管理與認證體系”、“農業全程標準體系”、“農業標準化示范推廣體系”、“農業標準化監測與檢測體系”和“農業標準化市場管理與市場服務體系”五大部分。
??????? 作用:(1)農業標準化在現代農業國際貿易中的作用:①農業標準化是優質農產品占領市場的重要手段/////②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高質量、擴大出口///////③作為農業標準化工作基礎的農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是保護本國市場的重要技術措施//////④農業標準化工作保證引進消化順利進行/////⑤擁有先進的農業標準可在競爭中占主動 (2)農業標準在現代農業國際貿易中的作用:①推動作用②協調作用③保護作用④仲裁作用
???????
???????
??????? 名詞解釋
??????? 1食品安全:包括廣義的食品安全和狹義的食品安全。廣義的食品安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生產結果安全。??? 狹義的、一般意義上的食品安全主要強調的是質量安全。它主要指生產出來的食品及其在消費過程中對人體健康沒有直接或潛在的不良影響。
??????? 2綠色食品:是指經專門機構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農產品的統稱。綠色食品主要強調的是達到一定質量要求、對人群健康不會產生不利結果的食品的統稱。
??????? 3無公害蔬菜:指蔬菜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品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經有關部門認證并允許使用無公害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蔬菜。
??????? 4風向頻率:某方面的風占全年各風向總和的百分率。
??????? 5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氣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水體中有機物質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的量。 BOD 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表示在經過的時間t所消耗的氧量,為BOD用;另一種是表示在經過時間 t 后,剩余的溶解氧的量,為 BOD 余。
??????? 6水體中化學需氧量:指水樣在規定條件下用化學氧化劑(如重鉻酸鉀、高錳酸鉀等)處理時,其溶解性或者懸浮物質消耗該氧化劑的量。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越多。
??????? 7總需氧量:指在高溫下燃燒化合物所耗去的氧量,以TOD 表示,單位是mg/L
??????? 8重金屬:指密度大于5g/cm3時或4g/cm3時的有毒金屬元素。
??????? 9生長調節劑:用于刺激或抑制植物的生長過程,其中包括脫葉劑、干枯劑和脫花劑。
????????? 誘殺劑:用于誘殺昆蟲的制劑。
????????? 驅蟲劑:用于驅除昆蟲的制劑。
??????? 10.作物的農藥殘留:指農藥使用后殘存于作物中的農藥原體、有毒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稱,殘存的數量稱為殘留量。
??????? 11富集系數:即蔬菜中某污染物含量占土壤中該污染物含量的百分率
??????? 12 效應濃度:每一種物質要產生危害作用所必須達到的一定濃度。
??????? 13污染系數=風向頻率/該風向的平均風速
??????? 14 土壤污染物:凡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產量和質量,還通過糧食、蔬菜、水果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
??????? 15 半衰期:農藥在作物上的吸附量降解50%所血藥的時間。
??????? 16 亨利常數:反應農藥分子在水中和空氣中的分配情況。
??????? 17 農藥起始殘留量濃度:用藥一小時后采樣分析的農作物食用部分的農藥殘留量。
??????? 18關稅壁壘:是指一國對進口商品以較高的商品稅率征收保護性關稅,使其市場銷售價格上升,競爭力削弱,從而保護國內市場免受沖擊,保持穩定。
?????????? 關稅是貨物經過一國關境時征收的稅收。
??????? 19非關稅壁壘:是指除關稅以外的一切限制進口的措施。
??????? 20貿易技術壁壘:是現代國際貿易中商品進口國在實施貿易進口管制時,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章、規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認可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產品制定過分嚴格的技術標準、衛生檢疫標準、商品包裝和標簽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的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目的的一種非關稅壁壘保護措施。1、靈活多變性2、復雜性3、堅固性4、隱蔽性5、利弊雙重性
??????? 21綠色壁壘(環境壁壘):是名義上為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為由而被新興的貿易保護主義所利用而形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綠色壁壘的基本類型大致有綠色技術標準、綠色環境標志、綠色包裝制度、綠色環境衛生檢疫制度、綠色補貼等。
??????? 22認證:是保證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是國際通行的對產品、服務、管理體系進行評價的有效方法。
??????? 質量認證:就是第三方依據程序、標準對產品、過程或服務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給予書面的保證(合格證書)。
??????? 23現代農產品質量的相關概念:
??????? 農產品質量:是指反映農產品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征總和。為了能夠定性定量地把農產品質量特性這個名詞來具體反映農產品的適用性,一般把農產品質量特性分為以下五類:
??????? 1、內在特性: 由農產品的理化性能體現,如稻米的直鏈淀粉、膠稠度、糊化溫度、蛋白質、食味,米面的自然斷條率、彎曲斷條率等,小麥的蛋白質、面筋、賴氨酸含量等。
??????? 2、加工特性:如稻米的加工精度、雜質總量、不完善粒、碎米總量、出糙率、整精米率等。
??????? 3、感官特性:如稻米的外觀品質(堊白米率、長寬比、透明度、色澤等)、市場品質(氣味、手感等)。
??????? 4、安全衛生狀況:農產品重金屬元素(如砷、汞、鉻、鉛等)和黃曲霉等含量、農藥殘留量以及細菌等其他有害物質含量。
??????? 5、農產品使用的指標值:主要是指可靠性(如保質期、保鮮期、貨架期、存貯方法、干重等商業特性)??煽啃跃褪侵冈谝幎ǖ臅r間和條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
??????? 農產品質量等級: 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和購買力不同的人,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不同。同一種農產品,由于質量特性的水平不同,其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也不同。這種質量水平的差異稱之為……
??????? “農產品質量”中的“質量”是一個術語,不應作為單一的術語來表示在比較意義上的優良程度,也不應用于定量意義上的技術評價。為了表達這些含義,應使用下列術語:
????????? (1)“相對質量”:表示農產品在優良程度和比較意義上按相對的基準排列。
????????? (2)“質量水平”和“質量量度”:表示在定量意義上進行精確的技術評價。
??????? 我們常說的農產品品質,實質上指的是農產品質量,其內涵系營養品質、加工品質和商業品質等的總稱。其中營養品質是農產品的物質基礎和核心,商業品質是農產品的外在客觀要求。
??????? 補充:
??????? 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與突破技術壁壘的措施:1.揚長避短,合理布局,大力發展優勢產業///////2.建立與應用統一標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3.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技術壁壘預警機制//////4.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5.壯大精深加工業,增強企業綠色競爭力///////6.建立和完善農業法律法規體系,加大農業執法力度
??????? 我國農產品標準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1、對農業標準化的宣傳不夠,推廣、實施力度不大///////2、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滯后,不能滿足農業標準化發展的需求///////3、農業標準化實踐經驗不足,范圍不廣////////4、標準體系較為混亂,檢測缺乏權威性,認證不規范,執行不嚴格,支撐力度不夠/////////5、我國農業標準化的基礎平臺尚未形成
??????? 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的建設:(一)健全農產品防疫與農藥、獸藥殘留監控法規///////(二)建立健全農產品藥物殘留社會監控體系(包括所需的技術標準) /////(三)加強無公害農產品有關的科研投入與開發//////(四)加強農產品終端檢測條件建設和社會化管理/////(五)實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 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質量認證原則:為保證質量認證發揮其作用,質量認證需遵循客觀性、獨立性、權威性、標準化和公開性原則。
???????
企業環保管理中的節能減排措施分析
電廠煙氣粉塵超標的處理措施是什么?
實驗室環境污染如何處理?
常見環境違法行為有哪些?
污水處理行業分析報告
污水處理基礎培訓
國內各地的農村污水治理新標準
為積極參與國際公約履約提供法律保障
危險廢物管理制度
施工環境保護措施
如何進行環境因素識別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垃圾分類的難點解析
施工環保措施計劃
分析我國周邊安全環境
什么樣的聲音稱為噪聲?噪聲污染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