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影響安全培訓質量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現
(1)在思想認識上尚存在著重管理、重裝備而輕視培訓的傾向。例如,有的單位在減人提效過程中,專職培訓機構要么被合并掉,要么成了“空殼”,甚至成為轉崗分流富余人員的安置場所。當然,也包括有關培訓的必須設施(設備)陳舊老化、圖書資料不足等問題。
(2)在培訓的目標規劃方面,缺乏前瞻性和針對性。盡管大多數企業每年都要制訂培訓計劃,且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看起來對安全培訓工作十分重視,但是,這種“年年歲歲花相似”的培訓計劃,往往隨著職代會的結束而“沉睡”在檔案袋里,對全年培訓工作沒有多大的實際指導意義。
(3)培訓模式和培訓內容比較單一,尚存在著理論脫離實際、搞“大一統”式培訓的弊端。一次集中脫產培訓,往往將幾個專業工種集中在一起上課,盡管培訓數量很可觀,但其效果甚微。更有甚者,為了爭名次、慕虛榮,選派參加培訓的人員為一些熟悉的“老面孔”,把安全培訓變成了“運動員”、“專業戶”式的培訓,使本應接受培訓的人員失去了受訓的機會。這樣,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也就難以提高。
(4)專業師資力量薄弱。長期以來,作為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往往講不了專業技術課,而是靠聘請生產技術崗位上的人員來授課,并按技術職稱等級支付授課費。雖然這部分人員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受各種因素影響,難以保證培訓工作的前后連貫性和培訓內容的系統性。
(5)培訓方法上缺乏靈活性和生動性。目前,集中脫產培訓,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理論灌輸為主,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討論活動,學員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必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尚不完善,即便是有了電化教學設施,多數情況下也只是一種擺設,有的設施只是為了達標需要,達標過后即物歸原處或閑置不用。
(6)對培訓的考核及發證更是把關不嚴。以往培訓都是由培訓部門自編教材、自己組織培訓、自己出題考試、自己組織批卷,然后上報領證,不管培訓效果如何,只要參加培訓,人人都可以過關。至于培訓上崗后效果如何,培訓部門很少進行回訪或跟蹤調查。由于對培訓質量缺乏嚴格的考核認證,對培訓機構和受訓人員缺乏有效的雙向制約機制,使培訓中:“寬進寬出”、“高分低能”、甚至“只要交了錢就能拿到證”的現象難以杜絕,這是造成培訓流于形式的癥結所在。
2 提高安全培訓質量的主要對策
2.1 五個結合
(1)培訓計劃的制訂和培訓內容的安排,要與現場條件和隊伍素質狀況的實際相結合。安全培訓目標和計劃,必須根據企業對職工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而確定,突出重點和關鍵環節。必須看到,我們的安全培訓,與正規學校的基礎教育有著截然的不同,即使是脫產培訓,仍然受到時間、年齡、文化程度等種種限制。這就要求我們的培訓,必須以崗位應知應會為根本,以提高現場操作技能為核心,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受訓人員掌握現場崗位操作的基本要領和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
(2)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專業性培訓與綜合性培訓相結合。要摒棄過去那種單一的、僵化的重數量輕質量的做法,綜合考慮培訓內容,充分利用培訓時間,突出重點,兼容其他,注重提高職工素質。要以專題業務培訓為主線,將企業現狀、戰略決策、奮斗目標、主要業績、重點工作、突出問題等內容作為培訓的公共課程講授到位,將法律法規常識、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穿插其中。通過短期培訓,使職工思想觀念明顯轉變,效忠企業意識明顯增強,業務技能明顯提高。
(3)安全理論培訓要與事故案例教育相結合。從以往發生的各類事故教訓來看,職工安全技術素質低、自保意識差和違章作業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煤礦井下的絕大部分職工只有初中或小學文憑,對于枯燥的理論教學,既不感興趣,也缺乏理解能力。但他們有井下現場多年的摸爬滾打實踐經驗和親身感受。參加培訓的工種來之于生產實際當中,有些事故是他們的親身經歷,事故的慘烈場面和深刻的教訓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的。因此,搞好案例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好方法,通過生動的案例討論分析,變灌輸式為啟發式教學,使學員能夠記得牢,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起到強化培訓效果的作用。
(4)安全技術知識培訓要與法律常識培訓相結合。隨著煤礦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不斷推廣應用,特別是內部勞動力資源的動態優化調整,使安全生產知識陳舊的周期大大縮短,只有不斷地培訓,不斷地提高專業素質和崗位技能,才能適應生產要素優化和減人提效的需要。同時,也必須看到,隨著《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新《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今后上級檢查安全工作,主要是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對查出的各類安全問題,包括違章行為,將從執法的角度做出行政處理決定;對于問題處理當中雙方存在的爭議,將通過行政復議和法律訴訟的程序予以解決,過去我們習慣稱之為“三違”的現象,如果對照《條例》和《規程》,那就是“違法”了。因此,安全培訓既要注重技術業務知識的“充電”,又要不斷提高全員的安全法律法規意識,增強依法治礦、依法規范安全行為的自覺性。
(5)階段集中教育與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安全培訓是提高安全素質的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漸近、循環不斷的過程。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工作中去,改善行為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培訓部門要建立健全學員學籍管理檔案,對學員培訓、考核及上崗后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等予以全過程的“寫實”;要經常深入基層,搞好跟蹤調查,主動征求基層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對培訓工作進行實事求是的評估與分析,在遵循教學計劃和培訓大綱的前提下,不斷探討和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培訓工作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備課、授課質量,力求教學方式和內容貼近實際。
2.2 一個完善
要完善培訓管理與考核監督機制。一是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不同部門參加的培訓領導小組,負責培訓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的研究制訂、執行監督、評估分析等工作,從源頭抓起,保證培訓目標、任務、內容、人員、責任的落實,避免培訓工作走過場或流于形式。二是充實培訓師資力量,發揮人、財、物集中管理的優勢。根據目前企業自辦技工學校因生員不足而出現教學設施閑置和師資力量過剩的狀況,可將礦區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合并到技校。這樣,有利于盤活閑置資產,解決投入不足等問題,使技校成為安全技術培訓的重要陣地。三是建立和完善考核監督機制,改變培訓質量由培訓部門獨家評價的現象。培訓質量的高低,最有說服力的是上崗后的表現和產生的效果,是用人單位的口碑。因此,安全技術培訓,不僅要注重理論上應知應會的考核,更要注重現場操作中應知應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并作為對培訓部門工作業績考核和獎懲的重要依據,以此增強其責任心和壓力感。四是要把安全技術培訓質量作為職工競爭上崗、優化組合的基本條件,并與技師評聘和個人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即使是相同工種,也要視技術素質的差異和勞動貢獻的不同,適當拉開分配檔次,向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傾斜,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職工學習運用安全技術知識的積極性。
(劉志杰)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