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人需要安全
“人人需要安全”這一公理的涵義是:每一個自然人、社會人,無論地位高低、財富多少,都需要和期望自身的生命安全健康,都需要安全生存、安全生產、安全發展,安全是人類社會普遍性及基礎性的目標。安全是人類生產、生存、生活的最根本的基礎,也是生命存在和社會發展的前提和條件,人類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安全作為保障和基礎。安全科學的第五公理表明了安全的普遍性或普適性。
人人需要安全、人人參與安全、人人共享安全,這是安全的普遍性特征。因為人人需要安全,就必須人人參與安全,最終實現人人共享安全。
人人需要安全的普遍性還可以從事故災難發生危及的無指向選擇性來認識,即一旦事故災害發生,其對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危害,不會因人的膚色、性別、年齡、角色、地位、財富、權勢的差別而選擇,所具有的差別是隨機性的,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正因為在事故災難環境中,人人危及的特性,因此,對事故災難的防范,需要人人參與,隨之,安全的成果實現人人共享。
2 安全科學定理的分析與探討
根據上述的5個安全科學公理,相應地可以推導出5大安全科學定理: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秉持事故可預防信念;遵循安全發展規律、把握持續安全方法論、遵循安全人人有責原則。
2.1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
定理1 “堅持安全第一原則”是指人類一切活動過程中,時時處處人人事事必須“優先安全”、“強化安全”、“保障安全”。對于企業,當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效率發生矛盾和沖突時,必須“安全第一”、“安全為大”。
由安全第一公理可知,人的生命安全至高無上,因此,在一切活動過程中,必須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即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安全第一”這一口號,起源于1901年美國的鋼鐵工業。盡管在當時受經濟蕭條的影響,美國鋼鐵公司提出“安全第一”的經營方針,致力于公共安全的目標,不但減少了事故,同時產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百年之間,“安全第一”已從口號變為公共安全基本方針,成為人類生產活動,甚至一切活動的基本準則?!鞍踩谝弧笔侨祟惿鐣磺谢顒拥淖罡邷蕜t。“安全第一”是在社會可接受程度下的“安全第一”,是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力做到的“安全第一”?!鞍踩谝弧笔且粋€相對、辯證的概念,它是在人類活動的方式上相對于其它方式或手段而言,并在與之發生矛盾時,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公共安全是社會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前提和保障,沒有安全就沒有穩定,更談不上發展。在企業,發生事故不當會造成生產效率和效益的影響,還會導致員工生命的喪失和經濟的巨大損失。因此,在社會活動和發展,企業生產與經營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安全是第一的原則。 “堅持安全第一原則”這一定理要求人們首先要樹立“安全第一”的哲學觀,第二要做到全面的“安全第一”;第三要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生產等基本矛盾與關系。
2.2秉持事故可預防信念
定理2 “事故的可預防”的基本涵義是指從理論上和客觀上講,任何來自于技術系統、人造系統的事故發生是可預防的,其災難導致的后果是可控的。事故的可預防性是基于對事故的因果性及其致因規律的認知。正因為有了對事故這一特性和規律把握,我們能夠堅信“事故可預防”的定理。
“事故可預防”是基于“事故災難是安全風險的產物”這一公理推導的。事故是技術系統風險的不良產物。技術系統是“人造系統”,是可控的。我們可以對技術系統從設計、制造、運行、檢驗、維修、保養、改造等環節,從人因、物因、環境、管理等要素出發,甚至對技術系統加以管理、監測、調適等措施,對技術存條件、狀態和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實現對技術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實現對事故的防范。對于來自于自然的災害,其發生我們不能根除,但可以預測、預測和應對,規避其后果的嚴重性。對于人為故意的社會事件災難,更是可以從社會風險因素出發,消除其發生的基礎和原因,實現避免社會突發事件的發生。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事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作為社會主宰者的人類,秉持事故可預防的信念,在不斷地與事故博弈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安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繼承前人的智慧,秉持事故可預防的信念,向著“本質安全”以及“零傷害、零事故”的目標邁進。
2.3遵循安全發展規律
定理3 “安全發展”這一定理是指人類對安全的需求是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人類的安全標準和規范是不斷提高的;二是指人類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要以安全發展為基礎,只有安全發展,才能有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和持續發展。
安全發展是社會文明與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社會文明與社會進步程度越高,人民對生活質量和生命與健康保障的要求愈為強烈。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必須堅持安全發展。
由“安全是相對的”這一公理可知,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安全認知、標準和科學技術水平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
該定理告訴我們,安全是發展的過程,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安全,看待安全的各個環節。一是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二是要實現安全目標的不斷提升。
2.4把握持續安全方法
定理4 “持續安全”這一定理是指安全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實踐的過程,在任何時期從事安全活動,注重安全理念和方法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尋求安全與資源的最優化匹配組合。
由“危險是客觀的”這一公理可知,在任何時期、任何條件下,危險都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安全就是永恒的話題,要實現安全的永恒性,就必須把握持續安全的方法論。
“一個時期對發展起積極作用而被肯定的東西,在另一個時期就可能成為制約發展而被否定的東西”,對安全的理解也是這樣,要想保持安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必須強調持續安全的理論,把握持續安全的方法。
由該定理可知,安全是持續的,在從事安全活動時,就應該樹立持續安全的理念,把握持續安全的方法,來適應發展環境的變化和人們需求的變化。
2.5遵循安全人人有責的準則
定理5 “安全人人有責”這一定理是指安全需要人人參與,人人當責,堅持”安全義務,人人有責”的原則,建立全員安全責任的網絡體系,實現安全人人共享。
“人人需要安全”公理表現安全對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既然人人需要安全,那么人人就應該參與安全,為安全盡責。其中“責”我把它理解為“責任心”、“安全職責”、“安全思想認識和安全管理盡責”等。不論是公民、官員、企業家,都應該對安全盡責,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處處講安全”,以及“我的安全我負責、他人安全我有責、社會安全我盡責”的安全氛圍。
“安全人人有責”這一定理告訴我們,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基本命題,是事關國社民生的重大問題,它既影響自己也影響別人、既涉及到個人也涉及到社會,每個人都在一條船上,每個人都居住地球村,因此,必須人人為安全負責、盡責。
3 安全科學定律的分析與探討
基于定律的概念,目前安全科學定律可歸納總結出海因里希定律、墨菲定律、安全效率定律和安全效益4個經驗定律,以及安全性定律、風險最小化定律和本質安全定律3個理論定律。
1.海因里希定律
海因里希法則基本涵義是:不同程度的事故具有從輕到重、從小到大的金字塔規律,小的事故頻繁發生,就會伴隨嚴重或大的事故發生,要防范重大的事故,需要從一般性的所謂小事故入手。所謂事故金字塔,如圖1所示。

圖5-1 海因里希法則
2.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作出的著名論斷,亦稱莫非定律、摩菲法則等。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所謂:“可能發生的都會發生”。
墨菲定律給安全科學啟示是:危險的客觀性,決定了事故的可能性,我們如果認知可能、消除其可能,事故就沒可能;相反,如果忽視可能、放任可能,就有可能。墨菲定律讓我們懂得:不能忽視小概率危險事件;安全事故應該成為我們長鳴的警鐘;安全工作要應用預知、預測、預警、預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