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概念和比較優勢與科學優化的方法,針對安全的重要性、本質性、相對性、客觀性和普遍性,提出并探討了“生命安全至高無上、事故災難是安全風險的產物、安全是相對的、危險與風險是客觀的、人人需要安全”5大安全科學公理;在公理的基礎上,推導演證出了“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秉持事故可預防信念、遵循安全發展規律、把握持續安全方法論、遵循安全人人有責準則”5大安全科學定理;應用科學借鑒與模仿研究的方法,歸納總結了7大安全科學定律。
【關鍵詞】 安全科學公理;安全科學定理;安全科學定律;安全科學規律
Preliminary Study on Axioms and Theorems of Safety Science Luo Yun, Xu M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Five axioms of safety science that were ‘life safety is supremacy’, ‘accident is resulted by risk’, ‘safety is relativity’, ‘hazard is objectivity’, and ‘everybody needs safety’ according to importance, essence, relativity, objectivity, and universality were proposed based on concept,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cientific optimization. Five theorems of safety science that were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first should be insisted on’, ‘the belief that accident could be prevent should be uphold’, ‘the law of safety development should be followed’, ‘methodologies of continuance safety should be held’, and ‘the criterion of safety is everybody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followed’ were deduced based on five axioms of safety science.
Key words: axiom of safety science; theorem of safety science; principle of safety science; law of safety science
羅 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許 銘: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安全工程專業副教授,博士
0 引 言
在黨和政府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實施安全發展戰略,以及對公共安全上升到關系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的大背景下,安全學術界面臨著提供理論支撐、智力支持的任務和挑戰。在公共安全科學理論的體系中,最為基本的理論問題就是對安全科學公理、定理和定律的研究和探討。這一基本理論問題,一直制約著安全科學理論體系自身發展完善,以及對公共安全發展和安全生產科學監管實踐的理論導向。
公理是事物客觀存在及不需要證明的命題,據此,安全科學公理可理解為“人們在安全實踐活動中,客觀面對的、并無可爭論命題或真理”。安全科學公理是客觀、真實的事實,不需要證明或爭辯,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具有客觀真理的意義。安全科學公理的認知對推導安全科學定理發揮著基礎性、引證性的作用。安全科學公理是在人們長期的安全科學技術發展和公共安全與生活工作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和建立起來的。
定理是指事物發展的必然要求或必須遵循的規律,定理可基于公理推導得出。安全科學定理是基于安全科學公理推理證明的規律和準則。安全科學定理為安全科學的發展和公共安全活動提供理論的支持和方向引導,對公共安全工作或安全科學監管的實踐具有指導性,是安全活動或工作必須遵循的必然規律及基本原則。
定律,也稱作法則,是基于經驗或理論歸納推理的事物的客觀規律。安全科學定律是為安全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是人類安全活動的基本法則或方法論。安全科學定律具體包括4大經驗定律和3大理論定律。
1 安全科學公理的分析與探討
基于概念和比較優勢與科學優化的方法,我們以為在當今的安全科學理論發展和公共安全實踐認知水平基礎上,可以提出如下五大安全科學公理:生命安全至高無上、事故災難是安全風險的產物、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客觀的、人人需要安全。
1.1生命安全至高無上
“生命安全至高無上”是安全科學的第一公理,其涵義是:“生命安全至高無上”是指生命安全在一切事物中,必須置于最高、至上的地位。即要樹立“安全為天,生命為本”的安全理念。安全科學的第一公理表明了安全的重要性。
對“生命安全至高無上”這一公理理解可以從個人、企業和社會三個角度來認識。“生命安全至高無上”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和整個社會所接受和認可的客觀真理。對于個人,生命安全為根,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對于企業,生命安全為天,沒有生命安全,就沒有基本的生產力。對于社會,生命安全為本,沒有人的生命安全,社會不復存在。生命安全是個人和家庭生存的根本,是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需要有“100-1=0”的哲思,這個1就是安全。
“生命安全至高無上”這一公理告訴我們,無論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政府管理者,都應該建立安全至上的道義觀、珍視生命的情感觀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1.2事故災難是安全風險的產物
“事故災難安全風險的產物”這一公理的涵義是:事故及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取決于安全風險因素的形態及程度,或者說,事故災難是風險因素的函數,風險因素是事故災難發生及其后果嚴重度的變量。安全科學的第二公理表明了安全的本質性或根本性。
“事故災難是安全風險的產物”是客觀的事實,是人們在長期的事故及災害規律分析中得出的科學結論。安全的目標就是預防事故、控制事故,避免災難的嚴重程度,而這一公理告訴我們,只有從全面認知安全風險出發,系統、科學地將風險因素控制好,才能實現防范事故災難、保障公共安全的目標。
安全風險是事物所處的一種不安全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將可能導致某種事故或一系列的損害或損失事件的發生。事故是由生產過程或生活活動中,人、機、環境、管理等系統因素控制不當或失效所致,這種不當或失效,就是風險因素。理論上講,事故都是來自于技術系統的風險,系統能量的大小決定系統固有風險,而且系統存在形態和環境決定系統現實的風險。風險因素的概率和程度決定安全程度,安全程度或水平決定事故預防的能力。
“事故災難是安全風險的產物”這一公理首先讓我們認知到安全的本質,第二明確了安全工作的目標;第三指出如何實現對事故有效預防的方向。
1.3安全是相對的
“安全是相對的”這一公理的涵義是:指人類創造和實現的公共安全狀態和條件是動態、變化的,公共安全的程度和水平是相對法規與標準要求、社會與行業需要存在的。安全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安全沒有終點,只有起點。安全的相對性是安全社會屬性的具體表現,是安全的基本而重要的特性。安全科學的第三公理表明了安全的相對性特征。
安全科學是一門交叉科學,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針對安全的自然屬性,從微觀和具體的技術對象而言,安全存在著絕對性特征。從安全的社會屬性角度,安全的相對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們從自然屬性來理解安全技術標準的絕對性的同時,也必須從社會屬性來理解安全的相對性特性。
由于人類控制安全的科學是發展的、技術是動態的、經濟是有限的,人類安全的能力是發展、動態和有限的,方法和手段是變化發展的,因此,在特定時間、空間條件下,安全是相對的。絕對安全是一種理想化的目標,相對安全是客觀現實。
安全是相對的,表明安全不是瞬間的結果,而是對事物某一時期,某一階段過程狀態的描述。相對安全是安全實踐中的常態和普遍存在,因此應做到相對安全的策略和智慧,應對安全的相對性,就需要有如下策略:要建立發展觀念;要樹立全過程思想;要具有“居安思危”的認知。
1.4危險是客觀的
“危險是客觀的”這一公理的涵義是:指社會生活、公共生活和工業生產過程中,來自于技術與自然系統的危險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危險因素的客觀性決定了安全科學技術需要的必然性、持久性和長遠性。安全科學的第四公理反映了安全的客觀性屬性。
人類需要發展安全科學技術是因為人類生產、生活活動過程中,面對的各種自然系統和人造系統的客觀危險性和危害性,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危險性越來越復雜,危害性越來越嚴重。辨識、認知、分析、控制危險性,消除、降低、減輕其危害性,就是安全科學技術的最基本任務和目標。
“危險是客觀的”這一公理告訴我們,首先應充分認識危險或危險源,只有在充分認識危險的基礎上,才能分析危險,進而控制危險,消除危害、避免事故災難的發生。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