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預防事故的需要
在工業生產中,各種工藝過程和生產裝置,都是為了把預料和資源轉變成半成品或成品,而這種轉換不可能達到完全的程度。因此,必然會有一部分剩余的能量或剩余的物質不能被控制,可能會造成對生命的危險和資產的損失,甚至會導致社會的災難。這種負效益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且這些影響在建設以及生產的初期階段也是不容易被覺察的,所以為了保障生產,必須從預防事故這一根本目的出發,對建設項目和生產運行中的安全性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
2. 是制定安全對策的需要
現代工業生產需要應用現代各種科學領域的知識和專門技術,綜合采取管理、技術和教育等綜合對策,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因而要進行安全投資。安全投資必須講究效益,這就有一個方案優化的問題。系統安全所指的不僅是有效地控制并消防危險,而且包含在系統的運行周期、操作效率和投資費用方面達到最佳的配合。也就是要考慮最佳的綜合效果。在可行性研究中進行安全論證,可以預先判明所建項目及應用新技術可能帶來的主要危險及其可能產生的各種后果,確保在決策過程中考慮所包含的危害,以便于正確選擇廠址、合理布局、確定正確的技術路線和基本防災對策。在系統的設計中進行安全評價,可以鑒別設計中薄弱環節,以便于及地糾正,這是一種最經濟地獲取系統安全的方法。
3. 是加強安全管理的需要
從國家宏觀的安全管理來說,通過安全管理評價,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危險性的情況及其對社會的危險程度,可以使安全管理部門、監督監察部門及時了解整個社會生產的安全狀況,部署監督監察力量,以便于確定重點管理范圍與對象。對于已投入運行的企業進行安全性評價,可以全面地掌握企業及系統的安全狀況,進一步修訂安全規程,改善防災設施與組織,使企業具備應有的防災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是實現本質安全化的需要
通過安全性評價,使得凡是需要人操作的設備、系統、在人的操作失誤后,應能夠自動保障人身和設備、系統的安全。如設計各種安全聯鎖裝置、程序控制系統等,即使人操作失誤,設備、系統能拒絕執行,確保安全。
通過安全性評價使得設備、系統應具備自我保護能力,即當故障發生時,能夠自動切除故障部分,切入備用部分或安全地停止運轉,并發出警報,以便操作人員及時發現與維修。
某熱電廠安全評價
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
陸上石油天然氣站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陸上石油天然氣井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安全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環保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技術管理體系評價方法
木材加工環境風險評估
風險評價的方法
危險源分類
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報告
最小割集與最小徑集在事故樹分析中的…
危險源的分類
幾種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
安全風險評價方法對照表
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