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危險性評價與控制,是安全系統工程的一項基本方法,也叫危險性預先分析(PHA)和危險性預測評價技術,主要包括危險性確認、危險性評價、危險性控制三部分。系統危險性評價與控制可以在事故發生之前對傷亡事故進行預測,從而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將事故消滅于萌芽狀態。?
?????? 1? 理論根據?
?????? 主要的理論根據有以下幾方面。?
?????? (1)事故隱患+觸發條件。按事故成因理論,各種事故的發生都是多種偶然因素連鎖反應的結果,因此生產系統中存在的諸多危險因素,若沒有人為失誤或其它條件去觸發,也不會造成事故。開展系統危險性評價與控制,一方面可以消除危險源,排除事故隱患,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突發事故的觸發條件。?
?????? (2)安全im(危險→0)危險性。傳統安全認為安全和危險是兩個互不相容的絕對要領而系統安全則認為不存在絕對的安全,安全是一種模糊數學的要領按模糊數學的說法,當危險降低到某一種程度,即危險發生的概率<10-6時(參見危險概率定性分級),人們就可接受這種危險,認為這種危險是安全的。人們要想根除一切危險是不可能的,能使危險減少到尺可能小,以致于趨近于零,這就是所謂的“安全”。在預測、評價系統安全時,當危險不超過可接受的危險時,系統就是安全的。但這種可接受的危險水平必須得到社會的公認,所以在進行系統危險性評價時,強調了對不能排除的危險(隱患)要加強管理,控制到不至于造成人員傷亡了財產損失。?
?????? (3)能量的不正常散逸。高溫燙傷、燒傷是熱能的作用,機械傷害是機械能的作用,高空墜落是勢能的作用等。這些不政黨能量的散逸,必須作用在一定的承受因素上(如人、物)才會發生事故。所以要控制危險的發生,一是消除能量的散逸,二是使承受因素不與破壞因素相接觸。這就是我們要在危險控制中確立的二條基本原則,各種危險的控制措施,都必須圍繞這兩條原則去制訂。?
?????? 2? 系統危險性評價與控制?
?????? 對系統危險性進行評價與控制,主要是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的評價與控制,最終達到減少事故的嚴重程度和降低事故的發生概率。首先是查找危險源,確定危險點,其次是對危險源點進行分析與評價,最后制訂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危險源點主要分固有危險源和人為危險源兩大類。?
?????? 2.1 固有危險湖泊點的查找與控制?
?????? 固有危險源主要是由作業內容及工種、崗位結合過去的事故進行查找,固有危險源一般有以下幾類:?
?????? (1)化學危險源。如煤氣框、油庫、焦化的化產等,可能引起的事故有火災、爆炸、環境污染、中毒等。?
?????? (2)電氣危險源。如電器的漏電、靜電、電弧等,能造成人體傷害和死亡以及引起火災、爆炸等。?
?????? (3)機械危險源。它分勢能型和動能型兩大類,由它引起的事故如墜落、墜物崩塌、跌倒、打擊等。?
某熱電廠安全評價
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
陸上石油天然氣站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陸上石油天然氣井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安全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環保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技術管理體系評價方法
木材加工環境風險評估
風險評價的方法
危險源分類
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報告
最小割集與最小徑集在事故樹分析中的…
危險源的分類
幾種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
安全風險評價方法對照表
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