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勞動安全衛生管理規定
(1994年5月19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1994年6月14日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批準 1994年6月14日市人大常委會公告公布
根據2002年1月9日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青島市勞動安全衛生管理規定>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保護企業職工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 預防事故的發生和職業病危害, 搞好安全生產,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結合本市實際情況, 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
第三條 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實行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和群眾監督的管理體制。
第四條 企業必須遵守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 建立健全各項勞動安全衛生規章制度。
第五條 鼓勵進行勞動安全衛生的科學技術研究, 推廣先進技術, 改進勞動安全衛生設施, 提高勞動安全衛生水平。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 市、區(市)人民政府的經濟綜合管理部門主管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其所屬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安全生產工作的綜合管理,行使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
和氣象主管機構按職責分工,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
?。ㄒ唬┙M織制定勞動安全生產的有關規范;
(二)擬定安全生產規劃、指導、協調和監督專項安全監督監察工作及行業管理部門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檢查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貫徹執行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技術規范的情況;
(四)組織實施對從事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和有關設備(特種設備除外)的檢驗檢測、安全評價、安全培訓及安全咨詢的社會中介組織的資格認可工作;
(五)指導、協調、監督安全生產檢驗檢測工作,對企業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生產、經營及使用進行監督;
(六)組織、指導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檢查企業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按規定負責企業負責人(包括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廠長、經理、下同)、特種作業人員、企業勞動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資格考核,負責核準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及有關特種作業人員證件;
(七)按規定負責礦山企業及個體采礦者的安全資格認可;
(八)按管理權限組織或參加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負責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的審批結案、統計上報工作;
?。ň牛┴撠煂π陆?、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工程技術措施的預評價審查、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
(十)負責生產企業的危險化學品登記注冊工作;
?。ㄊ唬┮婪ㄌ幚磉`反有關勞動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八條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責:
(一) 組織制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有關規范;
(二) 對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維修、保養、改造等環節和鍋爐、壓力容器進出口進行監督檢查;
(三) 按規定負責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考核發證工作;
(四) 按規定對特種設備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和統計分析;
(五) 參加特種設備科研成果、新產品和新技術鑒定工作;
(六) 依法處理違反有關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九條 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責:
(一) 檢查企業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 對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的設計和竣工進行衛生審查和驗收;
(三) 負責職業衛生以及職業病的統計報告工作;
(四) 負責職業衛生的宣傳工作;
(五) 依法處理違反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十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
(一) 檢查企業貫徹國家有關工時、休息休假制度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 依法處理違反有關工時、休息休假制度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十一條 氣象主管機構的職責:
(一) 負責審查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設計;
(二) 按規定對新建、擴建、改建雷電火災防護裝置進行竣工驗收;
(三) 依法處理違反有關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十二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氣象主管機構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企業及行業管理部門檢查勞動安全衛生工作狀況;
?。ǘ┰儐柶髽I及行業管理部門有關人員, 查閱、復制與企業勞動安全衛生有關的資料;
(四) 發現危及職工安全健康的險情和重大隱患, 有權要求企業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或限期處理解決。
第十三條 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對未出示執法證件的,企業有權拒絕。
第三章 企業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第十四條 行業管理部門對本行業企業的勞動安全衛生實施行業管理。
第十五條 行業管理部門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工作, 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行業管理部門應當有相應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本行業勞動安全衛生的具體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 行業管理部門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職責:
?。ㄒ唬z查企業貫徹執行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情況, 結合本行業的特點制定勞動安全衛生的規章制度和標準;
(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勞動安全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督促企業做好企業負責人和勞動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
(三)參加本行業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工程技術措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
(四)組織行業安全生產檢查,指導、督促企業做好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對事故隱患的整改;
(五)組織本行業勞動保護科研成果、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匆幎ńM織和參加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 檢查企業的事故處理意見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 負責本行業職工傷亡事故的統計上報。
第十七條 企業應當按規定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責任制和勞動安全衛生保障制度,對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工作負責。
第十八條 企業應當依法設置勞動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兼職管理人員,具體負責本企業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工作。
第十九條 企業負責人和分管生產、安全的副廠長(副經理)應當接受安全技術業務培訓或具備安全生產知識,具備領導安全生產和處理生產事故的能力。
企業職能部門負責人、車間主任、工段長、班組長應當接受安全技術業務培訓或具備本職工作需要的安全生產專業知識。
第二十條 企業必須定期對職工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和培訓;按規定做好職工三級安全教育(廠級教育、車間教育、崗位教育)和調換工種人員、復工人員的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培訓;未經教育培訓的職工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一條 企業特種作業人員和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參加專門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后,方準獨立作業。
取得操作證的人員,必須按規定定期進行復審。
第二十二條 企業制定的生產技術工藝規程和各工藝、工序的安全作業規程以及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等,必須符合勞動安全衛生標準與技術規范要求。
第二十三條 企業必須根據生產特點,針對危險作業環節制定事故防范措施計劃,其內容包括:防災技術措施,材料設備和經費計劃,事故應急措施,人員組織措施等。必要時,應當定期進行模擬災害事故處理演習。
第二十四條 企業使用的設備、材料、勞動防護用品用具、救護器材等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安全標準;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五條 企業必須按規定對雷電災害防護裝置、安全衛生保護防護裝置和安全檢測儀器儀表定期檢查、維修、檢驗,保證使用安全可靠。
第二十六條 從事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修理、改造的單位,必須取得相應資質。特種設備投入使用前,必須辦理注冊登記手續。
投入使用的特種設備必須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單位進行檢驗,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使用。
從事氣瓶充裝業務的單位和瓶裝氣體及氣瓶經銷的單位,必須按規定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辦理充裝注冊和安全注冊登記手續。
第二十七條 企業必須按國家或行業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定期對作業環境進行檢測;對不符合要求的,應當采取措施治理。
第二十八條 企業必須按規定向職工發放勞動防護用品以及保健津貼,并檢查督促職工按規定使用。
第二十九條 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職工,企業應當按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企業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職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職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企業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治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欺騙。
第三十條 企業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對未成年工、女職工按國家規定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第三十一條 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休息休假制度。
第三十二條 企業不得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相應資質的企業或個人。
第三十三條 企業負責人應當定期向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勞動安全衛生工作,接受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的監督。
第三十四條 企業工會應當依法維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的合法權益,組織職工對企業勞動安全衛生工作進行監督。對企業違反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企業工會有權要求企業進行處理。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職工冒險作業或生產過程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病危害,有權提出解決建議;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企業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企業召開有關安全生產會議和開展安全生產活動,應當有工會代表參加,工會有權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三十五條 企業職工在勞動安全衛生方面有以下權利和義務:
?。ㄒ唬┳袷貏趧影踩l生的法律、法規、規章和企業的規章制度;
(二)有權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三)參加企業以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生產活動;
?。ㄋ模┘皶r報告、處理勞動過程中的危險情況;
(五)有權制止任何人違章作業, 有權拒絕任何人的違章指揮;
(六)對企業領導違反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四章 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第三十六條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和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建成驗收投入生產使用。
第三十七條 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 應當有勞動安全衛生內容; 建設項目的計劃任務書應當有勞動安全衛生技術措施所需投資計劃。
建設項目設計必須符合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技術規范的要求。
引進項目、技術、設備, 應當同時引進勞動安全衛生的技術、設備或使用國內制造相應配套的防護設備, 并符合我國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必須編寫“勞動安全衛生專篇”。專篇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ㄒ唬┙ㄔO項目工程基本狀況和生產工藝流程說明;
?。ǘ﹦趧舆^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 造成危害的因素分析和產生危害因素的設備數量;
?。ㄈ﹦趧舆^程中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以及危害程度;
?。ㄋ模┽槍β殬I危害所采取的勞動安全衛生技術措施和預期達到的治理效果。
第三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有關部門對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和初步設計審查時, 必須通知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參加。建設單位或有關部門應當在初步設計審查的二十日前按規定報送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勞動安全衛生專篇”和有關圖紙資料,并填報《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衛生初步設計審批表》。無勞動安全衛生危害因素的建設項目除外。
按規定對建設項目需要進行安全、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預評價機構進行預評價,并分別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提交預評價報告,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作出審核決定。
設計單位與建設單位應當按預評價報告和審核決定中提出的勞動安全衛生措施進行設計和實施。
第四十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衛生初步設計審批表》和有關圖紙資料后,必須分別在十日內根據國家規定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通知建設單位或有關部門。
建設單位或有關部門必須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的審查意見進行研究處理。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未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 不得開工建設。
第四十一條 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準文件, 應當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備案。需要變更或修改勞動安全衛生方面的設計, 必須由原設計單位提出修改意見和方案報經原審批部門審查同意。
第四十二條 施工單位必須按批準的設計進行施工。施工中必須作好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的隱蔽工程施工以及檢測檢驗的原始記錄。
在生產設備調試階段, 應當同時對勞動安全衛生設施進行調試, 并對其效果作出評價。
第四十三條 建設項目竣工后, 負責組織竣工驗收的單位或部門必須通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和有關部門參加竣工驗收。建設單位應當在進行竣工驗收的二十日前將試生產中勞動安全衛生設施運行情況、措施效果、檢測數據、存在問題以及采取的處理措施寫出專題報告, 連同《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衛生驗收審批表》報送審查。
未經驗收或驗收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四十四條 對大、中型建設項目和對職工安全健康有較大危害因素的建設項目,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在正式竣工驗收前, 對有關勞動安全衛生設施進行預驗收。
對預驗收提出的問題, 建設單位必須在正式竣工驗收前妥善解決。
第四十五條 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對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按各自職責實施分級管理。
第四十六條 工全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加建設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工作。
第五章 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第四十七條 職工傷亡事故按國家有關規定分為: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別重大事故。
第四十八條 企業發生職工傷亡事故, 負傷者或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企業行政領導以及有關部門。
對三人以上的輕傷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別重大事故, 企業必須按規定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勞動保障等部門報告; 屬重大死亡事故、特別重大事故, 必須立即同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
因特種設備造成的傷亡事故應當同時報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業病危害事故,應當同時報告衛生行政部門。
第四十九條 職工傷亡事故發生后, 企業必須立即采取措施, 搶救受傷人員和財產, 防止事故擴大, 保護事故現場。因搶救需變動事故現場時, 應當做好標志、拍照、錄相或繪制現場圖。
對三人以上重傷或發生死亡的事故現場, 必須經事故調查組同意后, 方要清理。
第五十條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發生后,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國家、省有關規定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事故調查組應當由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專長并與所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組成。
第五十一條 事故調查組的職責:
(一)查明事故發生原因、過程、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
?。ǘ┐_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者;
(三)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的建議;
?。ㄋ模懗鍪鹿收{查報告。
事故調查組有權向發生事故的企業和有關單位、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和查閱有關資料, 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向調查組提供有關資料,反映實際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撓、妨礙事故調查組的正常工作。
第五十二條 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責任者的處理等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時,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有權提出結論性意見, 如果仍有不同意見, 應當報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商有關部門處理, 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 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 但不得超過規定的事故處理時限。
第五十三條 事故調查組提出調查報告后, 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應當按重傷事故二十日內、死亡事故四十日內的時間要求, 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送《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特種設備事故的調查報告,應當同時報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報告,應當同時報送衛生行政部門。不能按時報送的, 應當提出延期報送的申請, 說明延期報送的原因和需延長的時間, 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二十日。
第五十四條 《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經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后, 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應當認真落實處理決定以及防范措施, 并在職工中公開宣布批復意見和處理結果。
第五十五條 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對職工傷亡事故審批結案,按下列規定實施分級管理:
?。ㄒ唬┮淮嗡劳龆艘韵碌氖鹿省⒅貍鹿驶蜉p傷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業、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規定的權限審查,按有關規定報批;
?。ǘ┮淮嗡劳觯持粒谷说氖鹿? 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結案;;中央、省屬企業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查, 按有關規定報批;
山東省可燃液體、液化烴及液化毒性氣…
山東省安全工程技術專業高級職稱評價…
關于實施《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定…
山東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總監制度實施…
山東省燃氣安全檢查監督辦法
青島市安全生產條例
山東省地方儲備糧管理辦法【2022年修…
山東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
山東省消防條例
山東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山東省液氨儲存與裝卸安全生產技術規…
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暫行辦法
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
山東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關于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