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
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對施工區域或周邊環境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生產廢水、生活污水、揚塵、噪聲、棄渣及危險化學品等,環境污染事故一般可分為水污染事故、大氣污染事故、噪聲與振動危害事故、固體廢物污染事故等。
1.1.1施工過程中,有大量的設備,這些設備在使用和維修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大量含油廢水,這一部分含油廢水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或地面,將對水質、土質產生一定影響。
1.1.2在施工工地,一般都有貯油設施,如油罐,對這部分設置要嚴加控制,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而造成大量成品油泄漏,給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1.1.3由于施工比較集中、人員較多,工程施工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1.1.4工程施工會產生大量棄土石渣,一般都是按照業主的要求定點堆放。如果處理不當,會因雨水造成揚塵、水土流失等。
1.1.5在路面工程中,瀝青拌合樓拌制理清混合料會產生大量煙塵,造成大氣污染。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
項目部施工現場
生產經營過程中生產、貯存、經營、使用、運輸的危險物質以及產生、收集、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備和裝置。
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環境污染可使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1.4事故可能出現的征兆或條件
設備設施缺陷、崗位誤操作發生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和各類事故,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使環境受到污染。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與職責
2.1.1項目經理是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第一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指揮工作。成員分別由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項目后勤、質檢負責人、處門及施工處負責人組成。
2.1.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有關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與處理的法律、法規和規定;
2、組織制定本項目處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
3、在項目開工后或每季度至少要進行一次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
4、組建項目處應急救援隊伍,并對成員進行培訓,作業人員應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并經考試合格;
5、制定并落實經費保障、設備材料保障、醫療保障、交通運輸保障、信息聯絡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措施,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6、事故發生后,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應急救援,服從上級應急管理機構的指揮;
7、及時掌握現場應急處置情況,并按程序上報所屬公司;
8、展開事故原因調查,并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
9、有針對性地落實整改措施,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2.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機構及職責
2.2.1搶險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建筑工程安全部部長及施工處負責人組成。主要職責是:組織實施搶險行動方案,協調有關處門的搶險行動;及時向指揮處報告搶險進展情況。
2.2.2安全保衛組:組長由項目后勤擔任,成員由項目辦公室、經警組成。
主要職責是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阻止非搶險救援人員進入現場,負責現場車輛疏通,維持治安秩序,負責保護搶險人員的人身安全。
2.2.3后勤保障處:組長由項目后勤擔任,成員由項目設備材料處、辦公室、預算合約處、食堂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調集搶險器材、設備;負責解決全體參加搶險救援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
2.2.4醫療救護組:組長由項目質檢負責人擔任,成員由財務人員、現場技術員、安全員應急救援車輛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現場傷員的救護入院等工作。
2.2.5善后處理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領導班子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做好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2.2.6事故調查組:組長由公司相關領導擔任,成員由項目經理、建筑工程安全部部長、項目安全組組長及有關技術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對事故現場的保護和圖紙的測繪,查明事故原因,確定事件的性質,提出應對措施,如確定為事故,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應急處置
3.1應急處置程序
3.1.1立即報警。事故第一發現人立即以大聲呼叫方式向現場人員報警,并馬上通知現場施工處負責人或建筑工程安全部部長,或直接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項目經理)報告事故發生地點、種類、事故危害程度等。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啟動緊急預案,并及時報告上級領導。
3.1.2事故發生后,立即停止現場作業活動,將傷員放置平坦的地方,現場有救護經驗的人員立即對傷員按照應急措施實施緊急救護。
3.1.3現場施工處部長指揮現場救護工作,在現場的傷員得到急救的同時,立即使用手機或其他通訊設施拔打“120”電話,與急救中心聯系,要求緊急救護,之后應打電話向項目經理、建筑工程安全部部長及其他負責人報告,保護事故現場。
3.1.4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接報后,應迅速趕赴現場,組織協調處理事故,并宣布啟動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按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及相關程序、方法組織事故應急救援。
3.1.5建筑工程安全部部長接到報告后,問清楚事故地點,與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項目后勤落實后勤保障工作,確保傷員能立即得到救護,不因后勤不到位而影響急救。
3.1.6事故調查處置。按照現場事故、事件調查處理程序規定,觸電事故發生情況報告要及時按“四不放過”原則進行查處。事故后分析原因,編寫調查報告,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負責對預案進行評價并改善預案。事故發生情況報告應急準備與響應要及時上級單位。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1油料泄露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1、停止作業,發出警報。
2、實施現場警戒,疏散無關人員。
3、迅速切斷污染源。
4、測定風向,檢測油蒸氣、氧氣濃度,預測油蒸氣影響區域。
5、采取防火、防中毒措施,利用沙子等采取圍、堵等措施控制溢油影響范圍,采用機械回收等方法回收溢油。
6、通知可能遭受地面溢油影響的單位。
7、對土壤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洗消、清運,禁止取用受到污染的地下水。
8、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中毒人員的救治工作。
3.2.2毒氣體擴散事件現場處置
1、停止作業,發出警報。
2、實施現場警戒,疏散無關人員。
3、迅速切斷污染源。
4、迅速了解事發地地形地貌、氣象條件、重要保護目標及其分布等情況。
5、迅速布點監測,確定污染物種類、濃度,以及現場空氣動力學數據(氣溫、氣壓、風向、風力、大氣穩定度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敏感環境目標。
6、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對毒氣中毒人員的救治工作。
7、對污染狀況進行跟蹤監測,預測污染擴散強度、速度和影響范圍,及時調整對策。
3.2.3危險化學品及危險廢物污染事件現場處置
1、迅速切斷污染源。
2、迅速了解事發地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地表及地下水文條件、重要保護目標及其分布等情況,采取措施盡力保護重要目標不受污染。
3、若污染物質污染了水體,則實時監測水體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預測污染物質的遷移轉化規律,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防發生飲水中毒事件。
4、實時監測大氣中劇毒物質的濃度,并預測污染物的遷移擴散及轉化規律,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5、對土壤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消毒、洗消、清運,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
6、做好可能受污染人群的疏散及中毒人員的救治工作。
3.3應急值守電話:
工作時間:
下班、節假日: :
火災:119;急救:120;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路建設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
銀川市交通局
4注意事項
4.1搶險人員應備好工作服及救援裝備。
4.2搶險人員在救援行動中,應時刻注意環境污染現場態勢的變化,做好自身防護,避免人員發生傷亡。
4.3執行搶險任務時,應以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互相照應;帶好通訊聯系工具,隨時保持通訊聯系。
4.4因環境污染造成的人員傷害具有突發性、群體性、特殊性和緊迫性,現場醫務力量和急救的藥品、器材相對不足,應合理使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在保證重點傷員得到有效救治的基礎上,兼顧到一般傷員的處理。
4.5由于環境污染發生突然、涉及范圍大、危害大,應及時指導和組織職工群眾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并迅速撤出環境污染危險區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在撤離過程中應積極組織職工群眾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應注意以下事項:
指導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后,再撤離危險區域。
防止繼發傷害。組織群眾撤離環境污染危險區域時,應選擇安全的撤離路線,迅速、有序地撤離。
高溫中暑人身傷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高溫中暑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物資倉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
鋰電池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船舶保安事件緊急情況的現場處置處置…
化學品船卸載時管系泄漏現場處置方案
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現場處置方案
灼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的現場處置方案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LNG儲罐壓力過高問題處置方案
高處墜落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機械傷害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火災事故(事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