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事故,保障人的身心安全與健康。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對事故及事故的統計、分析、預防、控制等方法進行研究。事故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出乎人們意料的意外事件,它具有因果性,隨機性,潛伏性和可預防性等重要的特性。從了解掌握事故這些特性入手,認識事故、預防事故和預測事故,對搞好企業的安全管理,實現安全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果性:是指事故是由系統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事故的原因多種多樣,總體上事故原因分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刺激作用。從邏輯上又分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等,這此原因在系統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突變,即釀成事故。通過事故調查分析,探求事故發生的因果關系,搞清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對于預防事故,防止重復事故發生具有積極作用。
對事故處理的原則是“四不放過”(原因不清不放過,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不放過,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在實際事故分析過程中,大多數只是查找事故的表面直接原因,造成80%以上的事故是由操作者違章造成的分析結論。筆者認為:這結論缺乏代表性、科學性和公平性。因為,事故是人、機、環等因素違背人的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突變,并非操作者獨自違章就可造成的。在分析查找原因時,即使是違章,又有誰深究過他們為什么要違章、不愿意遵守這些規定呢?是規定不合理還是遵守時有什么困難,人、機是否匹配等原因呢;這樣簡單分析得出的結論,將導致忽略了倡導企業要實現“本質安全”在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現代安全科學管理強調人性、和諧,保護弱勢(人與機比較),有效控制異常能量的釋放,實現作業現場的本質安全化。因此,分析事故原因要從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教育三方面入手全面、系統地分析,否則很難達到“四不放過”原則的目的。
隨機性:是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形式、規模和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都是不確定的,何時、何地發生何種事故,其后果如何,都很難預測,從而給事故的預防帶來一定困難。但是,在一定的范圍內,事故的隨機性遵循數理統計規律,即在大量事故統計資料的基礎上,可以找出事故發生的規律,預測事故發生概率的大小。因此,事故統計分析對制定正確的事故預防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據事故的隨機性特性,以大量的工傷事故、“三違”行為和現場隱患等資料為基礎,應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對工傷事故、“三違”行為和現場隱患進行系統的綜合分析,了解和掌握企業某一時期的工傷事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趨勢,探求工傷事故發生原因和有關影響因素,從而為有效的采取預防事故措施提供依據,為宏觀事故預測及安全決策提供依據,為來年的安全工作的方針、決策、重點、措施、方法和手段進行科學的決策和安排提供依據。目前大多數單位和部門在這方面工作有欠缺,比較重視工傷事故、“三違”行為、現場隱患的扣獎、罰款和處理,忽視對工傷事故、“三違”行為和現場隱患等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綜合技術分析工作。例如:經整理分析前段時間的安全工作資料發現,起重傷害事故頻率較高,“三違”行為絕大數是被動違章,現場隱患是電器隱患多等,這些問題和現象發現,將為下階段安全工作重點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否則安全工作失去方向,出現頭痛醫頭,腳痛治腳,使安全工作始終處于被動局面,安全員成為企業的應急小分隊或消防員。不充分利用好這些數據,讓它們“睡”在文件夾里,將使企業這些寶貴的“資源”浪費、安全員的勞動成果得不到有效轉化,傷者流的血警醒作用甚微。企業安全工作跑現場、查隱患、建規章等安全管理固然重要,但對檢查和收集來的資料、規章的執行力的分析等安全技術工作不能忽視,安全技術同樣是第一生產力。
在事故管理中,特別要對事故隱瞞不報、延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現象,要從重從嚴處理,因為上述不良現象將使統計的數據失真,造成技術分析結果片面性,甚至張冠李戴,會誤導安全工作偏離正常軌道,沒有指導性。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等不良現象,是一種違法違規行為,不剎歪風斜氣,將會使單位領導、安全員的安全工作重心轉移,想方設法怎樣隱瞞事故,不去按“四不放過”原則辦;使傷者應享受的保障沒法享受,員工與領導易產生不和諧聲音;更危險是隱患不排除,會釀成更大的事故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等違法行為應引起企業領導、安全員的高度重視。
潛伏性:事故的發生具有突變性,發生之前存在一個量變過程,所以事故具有潛伏性。一個系統或企業,可能長時間沒有發生事故,但這并非就意昧著該系統或企業是安全的。因為它可能潛伏事故隱患、具有危險性,如果這時有一觸即發因素出現,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所以事故的潛伏性往往會引起人們的麻痹大意,特別是企業的領導,就會忽視事故的潛伏性,從而釀成惡性事故。事故的潛伏性告訴人們,工傷事故是潛伏在員工勞動過程中的,任何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都不行,安全工作要警鐘長鳴,即要有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又要有預防為主的具體行動,決不能有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要經常開展安全意識教育,消除員工思想隱患和僥幸心理。
可預防性:盡管事故的發生是必然的,但我們可以通過采取控制措施來預防事故發生或延續事故發生的時間間隔。充分認識事故的這一特性,對防止事故的發生有促進作用,改變人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錯誤的想法,教育員工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通過事故調查,探求事故發生的原因和規律,采取預防事故的措施,是可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的。
由上可知,事故基本特性告誡我們,企業要減少或控制工傷事故發生,事故管理必須做到:
1、查找事故原因要從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教育三方面入手,不能片面、簡單地完成任務型的分析,要較全面、細致科學的分析,不僅找事故直接原因,更要找間接的、深層次的管理,技術和教育等方面原因,隱性隱患不排除,“四不放過”原則的作用甚微。因為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教育是企業安全工作的一只“鼎”,偏向哪一方“鼎”都不穩,事故管理也同樣。
2、對隱瞞不報、延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行為要從嚴管理從嚴考核,決不姑息。
3、從收集、整理事故檔案入手(包括“三違”行為和現場隱患資料),抓好事故管理的基礎工作。定期進行技術統計分析,找出事故的規律,制定針對性預防事故的措施。
4、定期編輯典型事故案例,組織員工學習,吸取教訓,杜絕重復事故發生。
總之,通過了解掌握事故的基本特性,指導員工認識事故,了解事故,探求事故發生的原因,揭示事故發生的規律,制定控制事故的措施,達到預防事故的目的。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