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我國自發布GB/T 28001-2001標準,推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以來,獲得眾多企業的響應,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改進企業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降低風險,為員工提供更好的職業健康安全保障。
筆者自2003年開始,先后參與近百家企業的GB/T 28001認證審核發現,大部分企業在初始評價時辨識了危險源后,未按標準要求根據設備、環境、人員、活動等的變化而更新辨識,已較大地影響到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的有效性。本文就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的動態管理進行論述,以提供認證企業正確理解和靈活實施GB/T 28001標準4.3.1要求作參考,也為審核員在審核時評判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的有效性提供參考。
二、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策劃之動態管理的現狀
危險源是導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策劃(4.3.1要素)是整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工作,同時也為體系的核心要素,更是體系運轉中的重要環節。
目前有大量企業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工作主要是在職業健康安全初始評價時實施,其在體系建立并運行后,設備、環境、人員、活動等發生變化時,雖然考慮了相關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但未系統地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的要求進行,導致新設備安裝中、新員工或轉崗員工在操作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一是對標準理解不全,不清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需要持續地進行,即動態管理;二是所建立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策劃程序”中,對辨識、評價的動態管理和更新時機規定不適宜。如:近期調查了不同類型企業的5份上述程序文件,規定的更新識別與評價的時機歸納如下:
a) 新活動、新項目實施;
b) 新工藝、新材料使用;
c) 法律法規變化;
d) 設備變化;
e) 其他引起企業活動、產品或服務的變化。
從以上調查的情況看,對更新識別與評價時機考慮不全或不適宜,對人的變化、工作環境的變化、實施治理措施后等情況未納入,以及受到已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中環境因素識別更新條件的影響(如:e條)。
另外,有的程序文件規定了更新時機,未規定如何實施更新識別、評價的方式方法,也是致使更新不及時,影響控制效果,導致出現事故的原因之一。
有限空間風險辨識及防范措施
冷凍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普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吊車司機崗位安全提示卡
挖掘機、裝載機司機崗位安全提示卡
起重輔助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道岔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拼裝輔助工崗位安全提示卡
危險源辨識及評價方法
危險源識別方法、程序與劃分
危險源辨識、分類和風險評價、分級辦法
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危險源識別與分類
危險源辨識及LEC評價法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辨識方法及內容
重大危險源告知牌(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