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發生10天后,黃島石化基地周邊區域安全與環境影響專項評估于11月2日正式啟動。此次事故共造成 62人死亡,百余人受傷。有媒體評論說,該事件重新引發人們對建在人口密集區域的工業設施的擔憂。對于那些已經完成工業化進程的國家和能源大國而言,是否 也曾遭遇類似難題,工業設施和能源產業如何兼顧安全?從日本、德國和加拿大的經驗和教訓中,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鑒的“他山之石”。
日本:規范工廠選址嚴格安全管理
日本的大型化工企業等不僅有嚴格的檢查,而且根據相關法律,對于工廠的選址等要進行嚴格限制,必須要首先保護環境和周邊居民的安全。
近些年,除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嘯發生嚴重事故外,雖然一些工廠導致人員死亡的小事故依然存在,但是已經很少有工廠發生引發嚴重災害的大型事故。
日本在1959年就制定了《工廠布局法》,該法多次修改,最近的一次改動是在2010年12月。該法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工廠的選址能夠保護環境,為國民經 濟健康發展和提高國民福利做出貢獻。其中規定,經濟產業大臣要預先就調查對象、調查方法和其他與調查有關的重要事項,聽取產業結構審議會的意見,并對工廠 布局是否合理、工廠布局的動向以及如何防止公害等進行調查。
建設工廠時,經濟產業省需要事前調查地區內的住宅區,收集地形、地質、其他自然條件和用水情況、運輸條件等數據。制造業、電力企業、天然氣企業和供熱企業的主要工廠還要對其設置情況和長期展望進行單獨調查。
為了防止公害,在預計會有大規模工廠集中設置的地區和周邊地區,經濟產業省要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當地地形、風向、潮位、土地利用現狀、環保和開發方針等資料,并根據資料,利用電腦和模型等進行分析。
在日本,設置有排煙設施、污水排放設施、噪音產生設施、粉塵發生設施和振動發生設施的工廠被稱為特定工廠。這些特定工廠包括制造業、電力企業、天然氣企 業和供熱企業等,新建設“特定工廠”或者在原有工業區內加蓋廠房,都要向設置地點所在的地方政府首腦提出匯報,包括設置地點、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生產設 施、綠地和環境設施的面積等。
如果判斷新建“特定工廠”的位置有可能導致周邊地區的工廠和企業受到顯著危害,或者根據都道府縣制定的準則,判斷特定工廠的建立會對周邊的生活環境造成障礙,可以向其發出勸告。
嚴格的安全管理是日本工廠事故低的另一個原因。
位于東京灣東岸的千葉石化區占地26平方公里,這片工業區緊挨著市原市的市區,距離千葉市僅8公里,距離東京不到20公里,且位于地震多發地帶。在這片 工業區的中心位置,開設有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下屬的“千葉制油所工廠”,年產26萬噸對二甲苯(PX),自從1963年建成至今,這家煉油廠從未發生過 重大安全事故。
在管理方面,管道公司實施嚴格的檢查。每周至少兩次全線巡邏檢查,以確認安全,并且定期實施泄漏檢查和腐蝕檢查,以確認管道的健全性。而且,如果降水量超過每天140毫米或者發生烈度4級以上的地震,還會實施緊急巡邏。
對于天然氣的流量和壓力等,管道公司利用通信衛星線路進行24小時監控,公司還建立了遠程遙控裝置,控制中心的顯示器隨時顯示管道各處和終端的情況,在緊急時刻可以通過遙控切斷天然氣。
德國:慘烈事故推動安全立法
作為最早實現工業現代化的國家之一,德國在工業化進程中留下的教訓并不少。1921年9月,萊茵河畔路德維希港的奧堡發生了一場慘烈的化工廠爆炸事故, 造成了561人死亡。隨后,1928年漢堡斯托爾岑貝里爆炸、1948年的巴斯夫爆炸、1968年比特菲爾德化工廠爆炸……接二連三的工業事故讓公眾、學 者、政府認識到制定統一規范和國家法案的重要。
1974年6月,意大利北部城市塞韋索發生蒸汽云爆炸,28名工人在事故中死亡。一個月 后,該市一家化工廠反應堆泄漏了含有高濃度的劇毒致癌物質二惡英,數十平方英里的土壤和植被遭受污染,2000余人接受了二惡英中毒治療。塞韋索接連發生 的這兩場“人禍”震驚了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讓當時以化工為支柱產業的德國心有戚戚。
1980年,德國特別頒布了《化學事故條例》詳細規定了企業有安全管理、上繳報告等方面的義務和具體步驟措施,政府有監督和防止其他連鎖反應的義務,公民有及時獲知信息的義務,對化學計量也有詳細列表,如今該條例已經是修訂的第12版。
塞韋索事故的發生,還直接推動了1982年歐共體(歐盟的前身)頒布了針對特定行業活動重大事故災害的82/501/EEC指令,后來通常被稱為《塞韋索指令》。
1996年12月,《塞韋索II指令》出臺。它完全替代了最初的版本,包括修改和擴大了指令的適用范圍,對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土地使用規劃和成員 國進行檢查需遵從的規定均增加了新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土地使用規劃一項的規定,是從印度博帕爾事故中吸取的教訓。博帕爾事故被稱為世界上最嚴重的 一次工業事故,1984年12月,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泄漏事件。至少有2萬人死于這場人禍,還有20萬當地居民因此永久致殘。
《塞韋索II指令》在立法過程中應考慮使用規劃對重大事故災害的影響。成員國有義務通過控制新企業的選址、現有企業的整改和其他新的發展計劃(如運輸通 道、公眾經常出入的場所、工廠周圍居民區等),以便實現此指令規定的目標。就長期而言,土地使用規劃政策應保證存在有害物質的工廠與居民區保持一定的距 離。
《塞韋索指令》的第三版在2012年出臺,其對技術指標進行了更多更新,如要求官方向居民公開信息,有義務告知周圍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普及事故突發時的應對措施,對企業進行每年至少一次的專業安全評估和檢查,在土地使用規劃等方面也引入了公眾的監督力量。
BP公司的安全黃金定律
體驗美國電力建設的安全施工
直面德國煤礦安全生產
5S推動實戰過程
中美建筑業安全管理的比較研究
美國安全生產監察工作及其特點
國外公共安全危機管理概述
美國地下管線的安全管理
我國國內外安全形勢分析完整版
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
國內外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國外安全生產管理理念
國外安全生產的經驗值得借鑒
國外安全生產法的歷史演變和發展
公司海外辦事處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
國外先進安全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