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大環境相對穩定,大國之間相對平穩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周恩來打開的中美關系新格局,于1979年親自出訪美國,主持實現了中美關系正常化。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鄧小平根據國際形勢發展的總體走向,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新的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形勢判斷,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從此迎來了改革開放和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此后,我國與其他大國關系進一步改善:中美關系雖然曲折不斷,但總體穩定;中俄關系穩步發展,兩國高層互訪頻繁,并簽訂了一系列聯合聲明和友好條約;中日關系發展基本平穩,正致力于構建和平與發展友好合作伙伴關系;中國與歐盟關系保持良好,經貿往來、政治互信不斷加深。
2、我國周邊的熱點地區沖突得到不同程度緩解
我國周邊地區諸如朝鮮、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經爆發過激烈的沖突,我國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沖突。近20年來,周邊地區基本相安無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戰爭以外,其他周邊地區沒有戰事,阿富汗反恐戰爭對我國影響也微乎其微。
3、我國和周邊所有鄰國之間實現了關系正常化
我國和周邊所有的陸地鄰國都曾有過領土紛爭。20世紀60年代,我國先后與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鮮6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或條約;80年代以后,我國與印度和越南也實現了關系正常化;90年代我國又先后與老撾、俄、哈、塔、吉5國簽訂了國界協定;2001年7月,中俄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8年10月,俄方將銀龍島和半個黑瞎子島移交給中國;2008年6月,中日兩國經過磋商同意在實現有關東海海域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在不損害雙方各自法律立場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在東海海域選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共同開發;中印關系不斷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華,兩國簽署了《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這一綱領性文件,標志著中印關系進入新階段,同時兩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也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兩國邊境線中段的爭議區域初步得到解決,為解決整個領土爭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區集團化、區域化合作勢頭不斷上升
我國與東盟睦鄰互信伙伴關系深入發展。2003年10月,我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雙方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2002年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今年建成了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實現了我國與東盟發達的6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零關稅,與其他幾個國家之間將在未來一到兩年時間內統一取消關稅,未來中國與東盟之間統一市場、實現“經濟無國界”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論壇前景廣闊,東北亞地區六國集聚的人力資源優勢,俄羅斯、蒙古和朝鮮的資源優勢以及日本、韓國的經濟、科技優勢,對我國都具有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潛力,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有利于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擺脫大國的壓制和其他區域集團的牽制,更好地平衡我國與其他大國的利益關系。
二、我國未來周邊形勢走向不容樂觀
我國周邊形勢20多年的相對穩定來之不易,短期內不至于發生牽動全局的戰亂。然而,周邊地區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影響和平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周邊安全仍然面臨著不同對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脅和挑戰。對于這種挑戰,我個人認為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理論上的,二是行動上的。對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國防建設,提高防范能力,確保國家安全。
(一)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
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簡要概括為三“多”。一是鄰國多。我國處于東亞中心,幅員廣闊,有世界上第二長的陸界,鄰國眾多,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線分別與15個國家接壤,1.8萬公里的海岸線與11國為鄰,是世界上除俄羅斯外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國東臨太平洋,西接中亞石油能源中心,南瀕馬六甲海峽,北與大國俄羅斯接壤,我國極易陷入各種爭端和利益沖突之中。二是大國強國多。包括以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為代表的幅員廣闊型、經濟發達型、人口密集型國家。不僅如此,世界上人口過億的10個國家有7個都在我國周邊地區,除中國之外世界上6個公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有4個是中國鄰國或亞太大國,擁有核技術以及核生產能力的國家大多在中國周邊。三是問題多。主要是熱點地區多、貧富差距大、意見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藥桶之一的南亞次大陸、當前世界熱點地區中東地區和東北亞地區,都在我國周邊。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既有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日本和韓國、新加坡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也有貧窮落后的老撾、蒙古、孟加拉國、阿富汗等,差距較為懸殊。領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問題沖突愈演愈烈,印巴沖突尚未徹底解決,中亞國家“顏色革命”方興未艾,地區性恐怖事件時有發生。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制度紛爭不斷,教派沖突摩擦不斷。
BP公司的安全黃金定律
體驗美國電力建設的安全施工
直面德國煤礦安全生產
5S推動實戰過程
中美建筑業安全管理的比較研究
美國安全生產監察工作及其特點
國外公共安全危機管理概述
美國地下管線的安全管理
我國國內外安全形勢分析完整版
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
國內外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國外安全生產管理理念
國外安全生產的經驗值得借鑒
國外安全生產法的歷史演變和發展
公司海外辦事處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
國外先進安全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