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安全管理具有系統性強,因果鏈復雜等特征,目前單純依靠安全人員經驗進行現場安全監督、參照施工安全技術方案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和控制等常規方法進行安全管理存在隨意性大、非結構化,無法對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進行動態管理等問題,無法適應建設工程大規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在建設行業,如何以職業安全健康生產為首要目標,拓展建設項目管理先進理念,對建設項目現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實施以信息化和IT技術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構建標準化安全管理系統,通過基于時間維和空間維的現場危險源管理核心技術理論模型研究為基礎,構建建設項目現場施工危險源管理標準體系,研究開發時間連續、空間連續模式下的動態危險源辨識系統和基于知識積累、知識集成的危險源評價系統中的關鍵技術、模型方法,并最終完成內含知識系統的先進安全管理體系的項目建設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是運用科技創新提升我國建筑業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它的實現,能加快我國與先進發達國家接軌,提高我國基礎產業對災變事故的控制能力、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能力以及事故分析能力和應急管理能力。
一、國外建設安全管理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考試就到考試大
從世界范圍來看,建設項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遠遠高于其他行業。在安全管理堪稱典范的英國,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達項目總成本的3%~6%;而根據美國1996年的一項研究,美國工程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已占到其總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設領域的事故發生率,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和迫切等待解決的任務。
在大量參閱國外文獻資料基礎上,我們總結出目前國外在工程項目安全管理領域的先進思想和理論創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這些先進理念和方法正逐步為我國學者所意識,但尚需要消化吸收并根據現實情況加以創新應用。
(一)確定了危險源辨識、評價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得到認可和正式應用。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認證,但形式重于實質。構建一套具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實質內涵的應用型建設安全管理體系則是當務之急,唯其如此,才能夠真正提高危險源的辨識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
(二)系統管理的思想和主動安全管理思想,用來爭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險消除和危險預防時間。我國現存的安全管理指標大部分是事后指標,主動性指標數量不足,同時存在局限性大、指標不健全、難以反映整個安全系統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趨勢等問題,需要我們改變整個安全管理體系和辨識、評價系統,重新構建科學的安全管理指標體系。
(三)將項目管理理論和安全管理實踐有機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探索和有益嘗試。一直以來,學者和企業管理者將兩者歸為兩個互不相干的領域,甚至認為安全管理是進行有效項目管理的障礙,降低了勞動生產效率。但最新的理論提出,良好的現場安全管理往往意味著較高的施工生產效率,而通過應用項目管理理論將時間維和空間維集成到靜態安全管理中實現動態、連續的危險源辨識、評價過程,可以使得現場危險源的全面、充分辨識成為可能。
(四)在安全管理體系構建和安全管理技術開發方面,信息化和IT技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手段。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歷經近10年時間,積累了大量豐富經驗,并仍在發展。如何將3D模型、GIS和虛擬現實等先進信息化工具應用到安全管理中,實現智能化安全管理,是目前發達國家研究的熱點,并將成為一種潮流。
BP公司的安全黃金定律
體驗美國電力建設的安全施工
直面德國煤礦安全生產
5S推動實戰過程
中美建筑業安全管理的比較研究
美國安全生產監察工作及其特點
國外公共安全危機管理概述
美國地下管線的安全管理
我國國內外安全形勢分析完整版
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
國內外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國外安全生產管理理念
國外安全生產的經驗值得借鑒
國外安全生產法的歷史演變和發展
公司海外辦事處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
國外先進安全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