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安全的行為和作業環境中潛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是造成急性職業損傷等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加強化學物品、設備和操作人員的管理,制定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應列為生產中職業病危害控制的重點。如何規范操作行為、改善作業環境及消除潛在事故危險是控制生產中職業病危害的途徑之一。
自2002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部分配套法規頒布以來,職業病防治工作逐漸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道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作為職業病危害的源頭控制重要環節,在職業病防治管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安全的行為和作業環境中潛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是造成急性職業損傷等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加強化學物品、設備和操作人員的管理,制定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應列為生產中職業病危害控制的重點。如何規范操作行為、改善作業環境及消除潛在事故危險是控制生產中職業病危害的途徑之一。所以對于職業衛生管理方面的評價也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中的重要內容。我們主要以職業病危害評價中關于職業衛生管理措施方面所涉及內容加以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 收集和分析現有企業對潛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安全衛生防護措施及組織管理理念和方法;收集國內外職業衛生法規、標準對職業衛生的管理方法。
1.2 方法 歸納和總結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的實踐和經驗。
2 結果
2. 1 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組織 職業衛生管理組織應由單位負責人、工會負責人、安全衛生機構負責人及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人員組成。職業衛生人員應當包括各個層次和級別,如車間工作人員應當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了解本單位的生產工藝、職業病危害現狀和控制方法。單位的負責人應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每個成員都要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
2. 2 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職業病防治是用人單位的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必須要有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將防治職業病的階段目標和總體設想納入到計劃中去。制定計劃前必須對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全面了解本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種類、濃度(強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關防護設施的運行和效能,了解職工健康情況。實施方案應著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應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明確經費投入和實施時間,以預防、消除和控制職業病危害。
2. 3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 3. 1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①應對用人單位有關負責人及職業衛生專管員定期進行培訓,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掌握本單位職業衛生狀況及對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②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和職業衛生知識,告知本單位職業病危害特點及可能產生的健康損害。③指導勞動者如何正確使用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④對勞動者進行遇險時應掌握的自救知識培訓。⑤勞動者培訓考核合格,經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認可,方可上崗作業。
2. 3. 2 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①必須在使用有害物品作業場所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在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業場所,必須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應急通風設施。在高毒作業場所應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②在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必須設置獲救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③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必須在醒目位置公示。④必須保持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正常運行,并有相關責任人進行維護。⑤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要配發齊全,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不得上崗操作。⑥制定作業指導書制度,針對不同職業病危害作業,制定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履行。⑦用人單位負責人、職業病防治機構的有關責任人必須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進行檢查;職業衛生專業人員應經常性對作業場所進行檢查;特殊情況應跟班檢查指導。對查出的問題應以書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見,責成專人落實,制定相應管理規定,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給予處理,檢查及檢查結果要詳細記錄,存檔備查。
2. 3. 3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①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并按規定組織其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如實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②用人單位應當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③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④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職業病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恢復后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妥善安置。⑤職業健康檢查應到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從事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嚴格按規定周期進行,不得抽查瞞檢。⑥職業健康檢查應當視同正常出勤,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⑦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并在其檔案的復印件上簽章。
2. 3. 4 建設項目管理制度 ①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并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②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施工。③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后,建設項目的生產規模、工藝或者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防護設施等發生變更時,應當重新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與衛生審核。④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竣工驗收時,其職業病防護設施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產和使用。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⑥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2. 3. 5 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制度 ①對個人防護用品使用進行評估,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②按規定定期為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配發個人防護用品。③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④個人防護用品損壞或無效的個人防護用品要及時更換。⑤監督個人防護用品使用。
2. 4 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2. 4. 1 職業衛生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2. 4. 1. 1 職業衛生管理資料 ①職業衛生管理方針、計劃、目標、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②職業衛生專(兼)職管理組織、職能及人員分工; ③職業衛生管理方案、程序、作業指導書和其他內部文件; ④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有關資料; ⑤職業衛生培訓教育計劃、培訓內容、授課記錄及考核成績; ⑥建設項目衛生審核資料; ⑦各種監督文書。
2. 4. 1. 2 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 ①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申報資料; ②儲存和使用的化學品清單,包括種類、量、使用的部位、儲存的部位、毒性資料、預防策略; ③各種設備、化學品中文說明書; ④職業病防護用品檔案,包括工種清單、應配備清單、實配備清單和使用情況等; ⑤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資料,包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委托書、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記錄與評價報告。
2. 4. 2 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 ②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的確定、相應工種作業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各工種人員名單; ③個人職業健康監護報告(包括上崗前、在崗、離崗、隨訪) : ④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與分析報告; ⑤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調離情況; ⑥職業病的診斷、處理,治療和療養情況; ⑦職業中毒事故人員的搶救情況。
2. 5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①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對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進行檢測評價。②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由依法設立的取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③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系統正常運行。④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經治理仍然達不到要求時,必須停止職業病危害作業,經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2. 6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針對本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內容應包括: ①確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性質和危害程度。②事故應急的現場措施,如設置報警裝置和應急通風裝置,預備事故搶險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工具。③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④采取醫療救護措施,配備事故急救傷員所需的有效搶救藥品、器械。⑤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考核有關人員在事故發生后的應變搶險、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⑥定期檢查搶險個人防護用品、工具、藥品、器械,及時更換失效的藥品和損壞的器械。
3 討論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過程中,應正確和客觀地分析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各項潛在危害,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從危害源頭抓起,對容易導致泄漏和火災的人、機、物及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控制,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應急防范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防范于未然。
職業衛生管理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對于控制和預防職業病是至關重要的。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的實施階段,應按照評價方案開展職業衛生現場調查,可采用問卷調查、檢查表等方法對建設項目相關的職業衛生管理方面內容逐項進行調查和核實。在調查的基礎上,綜合評價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建設項目職業衛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從而使工程建成后符合職業衛生要求,達到保障生產工人的身體健康、預防和控制職業病發生的目的。同時也為企業完善自身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提高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于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通…
一般有毒物品目錄(2002年版)
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
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評價
職業危害防治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
低溫作業人員冷損傷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企業如何做好職工的防寒保暖工作
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
硫酸的危害性和預防措施
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