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廠企業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職業病防治的責任在企業
2.工廠企業職業衛生工作的主要內容
2.1認真執行法律法規,領導重視管理到位 ;
2.2堅持“三同時”開展預評價,落實各項預防措施。
2.3抓好接觸控制、定期進行作業場所的檢測與評價 ;
2.4認真開展健康監護作好職業性健康檢查 ;
2.5防止職業病發生、作好應急救援準備 ;
2.6職業病危害因素管理 ;
2.7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職業病防治法知識的宣傳培訓
2.1認真執行法律法規,領導重視管理到位 ;
1)建立各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設有專兼職人員全面負責職防工作。
2)制定專兼職人員職責;
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并經常檢查。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作好職業衛生基礎工作。
2.2.堅持“三同時”開展預評價,落實各項預防措施。
1)新改擴建項目必須達到三同時;
2)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及控制效果評價達100%;
3)防塵防毒措施預防措施落實 ;
2.3.抓好接觸控制、定期進行作業場所的檢測與評價
1) 監測種類達標、不缺不漏,
2)作好塵、毒、噪的檢測工作,檢測結果定期公布,
3)未達標的的有害因素應積極治理、加強防護 ;
2.4認真開展健康監護作好職業性健康檢查 ;
1)完成三期體檢即上崗前、崗中、離崗。
2)高溫體檢夏季前完成
3)體檢項目完整、體檢率達100%
4)建立職工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健康監護(體檢)
2.5防止職業病發生、作好應急救援準備 ;
1)職業病發病率0,職業禁忌癥人員應調離與其相關的作業。
2) 作好職業病復查工作,對職業病病人安排復查、治療和康復工作。
3)建立適宜的應急救援預案及突發職業衛生事件的處理程序,有有效的應急救援器材及藥品 ;
2.6職業病危害因素管理 ;
1)企業危害因素情況應有登記;
2)職業危害場所應設警示標識 ;
職業危害警示標志
2.7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職業病防治法知識的宣傳培訓
1)職業病危害知識的培訓(三級培訓);
2)培訓計劃、記錄、考核;
3.工廠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的重點與方法:
1〕職業衛生基本情況的評估與建檔;
㈠作業場所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標:
⒈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⒉生產布局合理
⒊有害和無害作業分開
⒋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
⒌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現場急救用品
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沖洗設備
⒎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應急撤離通道
⒏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必要的泄險區
⒐放射工作場所配置報警裝置
⒑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儲存,配置報警裝置
⒒一般有毒作業場所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
12.高毒作業場所設置紅色區域警示線
13.高毒作業設置淋浴間
14.高毒作業設置更衣室
15.高毒作業設置物品存放專用間
16.女工沖洗室
㈡工作場所管理的核心:控制工作場所的危害
主要方法:
⑴盡可能采用工程控制法
(采用隔離密閉通風替代或改變生產工藝的方法)
⑵突出使用管理控制法
(通過強化管理和行為干預的方法)
⑶并非首選但又必要的最后一種方法
(個人防護方法)
國家衛生部、國家科技部擬在十一五期間對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實施關鍵技術科技支撐計劃: 抓兩個落實
[1]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有效性的評估與管理;
[2]職業健康教育與促進對職業人群職業衛生行為的提高和管理
2008年要求各廠企填好國家下發的
《工作場所職業危害抽樣調查表》
A:填表的方法與要求
B:填表后交回市職防院匯總
C:每間廠電子輸入整理后以光盤形式發回廠企作職業衛生基本情況建檔檔案;
[2]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評估與管理;
定義
職業病防護設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目的,采用通風凈化系統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設施以阻止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影響的裝置和設備。
職業病防護用品是指為保障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采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職業病防護設施
使用防護設施的要求:
a用人單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應當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環境采取有效的防護設施,保障職業病危害因素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
b用人單位應當建立防護設施責任制:
設置防護設施管理機構/組織,配備專/兼職管理員;
制定并實施防護設施管理規章制度;
制定定期對防護設施運行和防護效果檢查制度;
c建立防護設施技術臺帳和檔案:
防護設施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防護設施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
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紀錄
評價報告
d日常維護
用人單位應當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正常運轉;
每年應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
知識培訓和指導
用人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防護設施操作規程、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
指導勞動者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職業病防護用品
為什么要使用防護用品?
必須明白在控制工作場所危害的系列方法中,個人防護不是首選的方法。
已經廣泛使用的方法是盡可能采用工程控制法(采用隔離、密閉、通風、替代,或改變生產工藝)和管理控制方法(縮短在有害環境中的工作時間)來減少危害。
不論是短期的或長期的控制,采用個人防護對減少職業疾病和損傷的危險性都是必要的。
考慮采取個人防護是降低危險性的最后一種方法
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綜合計劃
由二個組成部分,其中包括:
對危害性的總體評價,
正確選擇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
培訓使用人員,
維修和保養個人防護用品,使之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進行全面的管理保證個人防護計劃的實施。
2008年要求廠企在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評估與管理多做工作。
A職業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作業場所,作業場所的重點放在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評估與管理;
B建議大家使用檢查表進行自檢,逐步提高對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有效性;
C如果技術上需要支持可共同進行探討;
3〕職業健康教育的方法與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系統的有計劃社會行為和學習經驗的綜合,使人們獲得控制健康和健康相關行為決定因素,控制影響個人和他人健康的環境條件的能力。
“健康促進”:是指以教育、組織、政策(法律)和經濟等手段干預哪些對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為和環境以促進健康。
職業人群 → 雙重健康問題
↓ ↓
生活習慣 職業危害因素
↓ ↓
一般健康教育 職業衛生教育
用各種形式、行為干預,讓工人達到:
→ 了解自己行為、生活習慣、作業
及環境因素
→ 上述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 參與控制,形成自我保健(護)
以五項原則實施職業人群教育:
→ 職業衛生知識與防護技能健教
→ 職業心理健康健教
→ 對缺乏醫務照顧職業人群健教
→ 一般健康健教
方式、方法
→ 生動、準確,如工作坊(workshop)
→ 安全與衛生
→ 分類、分級職業健康教育的籌備與實施
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必須把更多資源、投放在健康促進中,而不僅僅是疾病的預防,
WHO把它概括為“政策倡導,社會環境支持、授權公眾參與”三大原則,因為健康教育實質上一種行為干預措施。
從八十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已經在企業中實施各種形式的健康促進規劃,對消除減少職業危害和職業病的發生起到重大的作用。
2008年工廠企業怎么做?建議圍繞3H目標開展職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3H:健康的作業場所、健康的作業方式、自我表現健康保護意識)
A:市衛生部門計劃在過去幾年開展廠企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培訓基礎上進亠步強化和擴大復蓋面。
B:市職防院爭取一定的經費支持,幫助工廠企業開展以車間班組長(安全生產責任人)、職業病危害接觸工人為對象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教育,方法是各廠企組織人員場地、預約時間安排、由市職防院無償提供師資和教材以及發放培訓證、進行知曉率評估。
C:有條件和有需求的廠企開展重點職業人群健康職業衛生行為于予的健康促進項目,市職防院給予組織和技術支持。
《關于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通…
一般有毒物品目錄(2002年版)
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
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評價
職業危害防治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
低溫作業人員冷損傷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企業如何做好職工的防寒保暖工作
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
硫酸的危害性和預防措施
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