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基高邊坡開挖控制措施
1.1土質路塹開挖技術措施
(1)路塹開挖前,定出路基地界樁和路塹塹頂、截水溝、棄土堆等具體樁位,并將路基范圍內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溝、電力設施、上下水道、墳墓及其它建筑物拆遷或改造。清除路基地界內的全部樹叢木或灌木。移挖作填路塹的原地面種植土,清理干凈,集中堆放,妥善處理。
(2)高路塹邊坡開挖自上而下進行,開挖坡面一次性成形,且開挖一級防護一級,對于設有錨固工程的高邊坡工程開挖,嚴格按照從上至下的開挖施工順序逐級開挖,待上級邊坡錨固工程全部實施并產生加固作用后進行下級邊坡的土石方開挖作業,逐級開挖,逐級加固,直至全部防護工程結束,防止邊坡失穩產生滑坍等高邊坡災害,嚴禁掏洞取土,嚴禁采用爆破施工。
(3)在高路塹邊坡地段一般山體含水量大,在滲水量大的部位及時有針對性地按設計要求施打排水平孔。為確保高路塹地段路基穩定,在邊溝底設置復式滲溝,防止山體水滲入路基,產生隱患。
(4)開挖面高度每3-4m在挖掘機作業高度范圍內對開挖坡面進行一次修整,按設計坡率、線形,采用機械進行,同時采用全站儀對已開挖邊坡進行一次復核,以確保開挖坡面不欠挖不超挖,方可繼續施工。
(5)現場施工技術人員配備坡比架、卷尺等隨時對開挖邊坡進行檢查,以指導機械操作員。
??? (7)在沿溪及山坡不能橫向棄置廢方的開挖路段,制定可行的措施,防止廢方侵占良田、河道,損害民房及用地范圍以外的其他構造物。
??? (9)土方路塹開挖時,若短而深的路塹,可采用橫挖法施工;若較長的路塹,可采用縱挖法施工;若路線縱向長度和挖深超過20米的路塹,宜采用混合式開挖法。
??? (10)土方路塹開挖時,設不小于3%的縱向排水坡,待按此施工貫通之后,自線位較低處起縱向整修路槽。
??? (11)修筑路拱、整修邊坡、整平路基面時,采用機械作業,人工配合。
??1.1.2 施工質量要求
??? (1)路基表面平整,邊線直順,曲線圓滑。路基邊坡坡面平順,穩定,不虧坡,曲線圓滑。
??? (2)取土坑、棄土堆、護坡道、碎落臺的位置適當,外形整齊、美觀,防止水土流失。
?1.2.1石質路塹邊坡開挖技術控制措施
(1) 為保證邊坡穩定和平順,石質邊坡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方法施工以降低爆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2)爆破法開挖施工程序為:施爆區管線調查 → 炮位設計與設計審批 → 配備專業施爆人員 → 機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已覆蓋層和強風化巖石 → 鉆孔 → 爆破器材檢查與試驗 → 炮孔檢查與廢碴清除 → 撤離施爆區和飛石、強地震波影響區的人、畜 → 起爆 → 清除啞炮 → 解除警戒 → 測定爆破效果。?
光面爆破開挖自拉槽的兩端中部首先起爆,形成數個臨空面,然后采用深孔梯段爆破,向拉槽中部推進,拉槽施工必須采用豎孔爆破方式,嚴禁采用平孔爆破的方式施工。在距設計坡面3-5米范圍內時采用光面爆破。光爆坡面豎孔炮眼的間距不大于1m。
??? (3)爆破法開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纜線,應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還應調查地下有無管線,應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設深度;同時應調查開挖邊界線外的建筑物結構類型,完好程度、距開挖界距離,然后制定爆破方案,必須確保空中纜線、地下管線和施工區邊界處建筑物的安全。
??? (4)根據設計的炮位、直徑和孔深打眼,使用潛孔鉆鉆孔。??
(5)光爆后,清刷邊坡,從開挖線往下分級清刷邊坡,對于軟質巖石邊坡可用人工或機械清刷,對于堅石和次堅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藥包法爆破,然后清除邊坡上松石、危石,松動部分的巖石。對于探頭孤石,在評價其穩定性后或考慮景觀設置或采取相應技術措施,確保安全時可考慮予以保留。如過量超挖,采用漿砌片石襯砌超挖的坑槽。
??? (6)石質路塹路床頂面采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標高低于設計標高10—15cm,裝藥時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裝藥量按松動爆破計算。
(7)對石質路床出現的裂隙水,采用滲溝連通,滲溝寬大于30cm,滲溝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小于6%,使出現的裂隙水或地表水由淺坑洼滲入深坑洼,并與邊溝邊接。如滲溝低于邊溝則在路肩下設縱向滲溝,溝底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寬不小于60cm;縱向滲溝由填方路段引出。滲溝填碎石,并與路床同時碾壓到規定的要求。
??? (8)石方路塹的路槽底面標高如過高以人工鑿平,過低采用開挖的石屑或碎石填平并碾壓密實穩固,嚴禁用土整平。
1.2.2施工質量要求
??? (1)上邊坡施工后無松石,路基邊線直順,曲線圓滑。
??? (2)豎孔炮眼殘留率不低于85%,。對于中硬質巖石,凸出于設計邊坡線的石塊,其凸出尺寸不大于20cm,超爆凹進部分尺寸不大于20cm。對于軟質巖石,凸出及凹進尺寸不大于10cm。???
二、高邊坡錨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邊坡錨固工程施工是一項地質條件變化復雜、關鍵工程隱蔽和施工技術難度較大的特殊施工作業,經理部選擇受過專業訓練、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專業施工隊伍承擔,各主要施工工序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邊坡錨固工程施工前,認真檢查原材料型號、品種、規格及錨筋體各部件的質量,并檢查原材料的主要技術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按照施工圖設計規定進行錨索或桿基本試驗,即抗拔拉破壞試驗,以便及時調整和修正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如果考慮應急搶險工程,則可以在設計單位認可的條件下安排同步試驗替代,即驗證性試驗。
?
主要施工工藝:施工準備?? 錨孔鉆造?? 錨筋制定??? 錨孔注漿??? 砼結構鋼筋制定??? 砼澆灌?? 錨孔張拉鎖定???? 驗收封錨。其中兩個主要環節,一是錨孔成孔,二是錨孔注漿,錨孔成孔的技術關鍵是如何防止孔壁坍塌、卡鉆;注漿的技術關鍵是如何將孔底的空氣,巖(土)沉渣和地下水體排出孔外,保證注漿飽滿密實。
2.1施工準備
進行預應力錨索(桿)施工前,根據錨固地層錨固噸位做破壞性抗拔試驗。每工點錨索(桿)采用3個試驗孔,試驗孔錨索(桿)長度為20米左右(具體以全部錨固段深入設計錨固地層1米以上控制),錨固段長度分別為8米、6米、4米,其自由段不注漿,錨固段注漿遇土質或砂土狀強風化巖層且富水時須采用二次變壓劈裂注漿法。試驗孔自由段不注漿,錨固段與自由段之間設置止漿袋,錨固段外側應設引排水管,排氣管伸入錨固段內5~10cm,其注漿方法與充滿標準與工程孔相同。試驗時記錄各級荷載及錨頭位移等詳細數據,并在工程錨索(桿)施工前及時向設計單位提交試驗報告,以驗證與調整設計。
2.2錨孔鉆造
(1)錨孔測放:將錨孔位置準確測放在坡面上,孔位在坡面上縱橫誤差不超過±50m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順或特殊困難場地時,報經設計監理單位認可,在確保坡體穩定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定位精度或調整錨孔定位。
(2)鉆孔設備:根據錨固地層的類別、錨孔孔徑、錨孔深度、以及施工場地條件等來選擇鉆孔設備。巖層比較完整時采用潛孔沖擊成孔,在巖層破碎或松軟飽水等易于塌縮孔和卡鉆埋鉆的地層中采用跟管鉆進技術。
(3)鉆機就位:根據坡面測放孔位并準確安裝固定鉆機,錨孔開鉆就位縱橫誤差小于±50mm,高程誤差小于±100mm,鉆孔傾角和方向傾角誤差小于±1.0度,方位誤差小于±2.0度
(4)鉆進方式:錨孔鉆進采用無水干鉆,禁止開水鉆進,以確保錨固工程施工不惡化邊坡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和保證孔壁的沾結性能。并根據使用的鉆機性能和錨固地層情況,嚴格控制鉆孔速度,防止鉆孔扭曲和變徑,造成下錨困難或其它意外事故。
(5)鉆進過程:鉆進過程中對每個孔的地層變化,鉆進狀態(鉆壓、鉆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況作好現場施工記錄(附表1)。如遇塌孔縮孔等不良鉆進現象時,應立即停鉆,及時進行固壁灌漿處理(灌漿壓力0.1—0.2MPa),待水泥砂漿初凝后,重新掃孔鉆進。
(6)孔徑孔深:鉆孔孔徑、孔深要求不小于設計值。為確保錨孔直徑,要求實際使用鉆頭直徑不小于設計孔徑。為確保錨孔深度,要求實際鉆孔深度大于設計深度0.2m以上。
(7)錨孔清理:鉆進達到設計深度之后,不能立即停鉆,要求穩鉆I~2分鐘,防止孔底尖滅,達不到設計孔徑。在鉆孔完成后,使用高壓空氣(風壓0.2~0.4MPa)將孔內巖粉及水體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漿與孔壁巖土體的粘結強度。除相對堅硬完整的巖體錨固外,不能采用高壓水沖洗。若遇錨孔中有承壓水流出,待水壓、水量變小后方可下放錨筋與注漿,在周圍適當部位設置排水孔處理。
(8)錨孔檢驗:錨孔成造結束后,經現場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孔徑、孔深檢查采用設計孔徑鉆頭和標準鉆桿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驗孔,驗孔過程中鉆頭平順拍進,不產生沖擊或抖動,鉆具驗送長度滿足設計錨孔深度,退鉆順暢,用高壓風吹驗不存明顯飛賤塵碴及水體現象。同時要求檢查錨孔孔位、傾角和方位,全部錨孔施工分項工作合格后,錨孔鉆造檢驗合格。(錨孔底部的偏斜滿足設計要求,用斜孔測斜儀控制和檢測。)
錨孔鉆造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
項 次 | 項??? 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1 | 孔位 | 坡面縱向 | ±50mm | 用經緯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
坡面橫向 | ±50mm |
孔口標高 | ±100mm | 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
2 | 孔向 | 孔軸線傾角 | ±1.0度 | 用測角儀或地質羅盤檢查 |
孔軸線方位 | ±2.0度 | 用經緯儀或地質羅盤檢查 |
孔底偏斜 | 滿足設計要求 | 用鉆孔測斜儀檢查 |
3 | ? | 孔?徑 | 滿足設計要求 | 驗鉆和尺量檢查 |
4 | ? | 孔?深 | >設計深度20cm | 驗鉆和尺量檢查 |
?
2.3錨筋制安
(1)錨筋體材料:錨筋材料采用低松弛全長無粘結φ15.24-8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錨桿選用φ32、φ25高強精軋螺紋鋼筋。對因錨固地層松散破碎而導致成孔困難的情況,采用自鉆式錨桿,即桿體材料一次性鉆進植入,內空反壓注漿。
(2)錨筋體組裝:
a、高強精軋螺紋螺紋鋼組裝前,鋼筋平直,并經除油和除銹處理合格。錨桿接頭采用YGL專用錨桿連接器。沿錨桿體軸線方向每隔0.5m設置一個對中支架,與錨桿體綁扎牢固。錨桿體自由段用HDPE塑料管裹套,與錨固段聯接處用鉛絲綁牢和封扎嚴實,并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處理。
b、低松弛全長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錨索編束前,每根鋼絞線或高強鋼絲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每股下料長度誤差不大于±50mm。鋼絞線采用機械切割,嚴禁采用電弧切割,經除油和除銹處理,并剔除死彎、機械損傷及銹坑材料。鋼絞線平直編排;沿錨索體軸線方向自由段每1~1.5m設置一個隔離支架,錨固段每1.0~.5m設置一個隔離支架,并在錨固段兩隔離支架之間中部設一道緊箍環,采用不少于兩圈的16號鐵絲繞制,保證錨索體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0mm。錨索編束(包括注漿管)捆扎牢 固,錨索體自由段采用HDPE塑料管包裹,與錨固段相交處的塑料管管口應密封并用鉛絲綁架。同時進行防腐處理。采用壓力分散型錨索時,錨索編束由多個單元錨索組成,每個單元錨索分別由兩根等長無粘結鋼絞線內錨于鋼質承載體組成,鋼絞線通過特制的擠壓簧和擠壓套對稱地錨固于鋼質承載體上,單根的連接強度大于200KN。鋼質承載體采用45號鋼材加工制作,其厚度大于2cm。對于壓力分散型錨索的錨固段,不設緊箍環。
(3)在錨索體完成隔離支架和緊箍環的組裝之后,在錨索體底端接裝導向帽,以便下錨順利。導向帽尺寸制作誤差為±5mm,接裝定位誤差為+20mm。導向帽鐵絲綁接牢固,不能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