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水平西翼懸移工作面于2007年4月開始回采,該工作面共推進了67m,(當年該工作面作為本礦向綜采工作面過度實驗采區),在將炮采改造成高檔普采工作面后,又為該工作面訂購了320采煤機和630刮板運輸機,轉載機等設備。該工作面提前做一些防火工作,又提前留設了兩道寬度達8米的防火隔離煤柱后、礦領導又安排井隊和救護人員在工作面后部留煤柱的下方用黃土袋子碼起一道隔離墻,并不斷向采空區內注入氮氣,為防止發火,于9月28日又對該工作面架后黃土隔離墻以里和下隅角注入羅克休防火材料,主要目的以減少向采空區漏風,從而達到防止煤炭自燃發火。9月30日開始安裝已到設備。10月8日工作面的設備安裝完成,因主皮帶斜井一直不能正常運轉,所以該工作面一直沒有推進過。到11月4日,礦調度室值班員接到專職安全員報告,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56架頂部發現有熱氣溢出,并伴有煤焦油味。當時回風巷和工作面沒有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未超限,因此決定11月7日對工作面隔離墻繼續注入羅克休,以達到防止一氧化碳大量涌出。決定加快主井皮帶的調試,讓主皮帶盡快的轉起來,把該段危險區通過推進甩到采空區窒息帶內。
該煤層的發火期為2—6個月,且地處F2斷層附近,屬特厚煤層,工作面停產2個多月沒有生產以達到發火期,于是在2007年11月7 日凌晨4點多回風巷的一氧化碳達到50ppm,工作面在下風口16號架和上風口的21號架上部發現明火,當時火勢很大,而火是從黃土袋和羅克休墻的頂部燒起來的,于是決定對該工作面進行封閉,同時在進、回風上了兩道板閉并注羅克休以防止漏風、擴大災情。18日夜班進風巷進行永久性封閉,回風巷也進行永久性封閉。這個工作面從去年11月封閉以后沒有打開過(密閉以到10個月)因密閉上沒有測氣孔或其他原因使檢測氣體工作一直沒有進行落實。
經礦上研究決定對這個工作面開始啟封,最后進行全工作面設備的回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發火示意圖)
本礦的各煤層發火期是2--6個月。當時工作面發火的火勢特別大,在當時采取封閉以后對這個工作面沒有做過防滅火工作,為保證啟封以后能順利進行回收。準備啟封工作分3步落實:
1.先把進風巷的密閉壓縮到新開切巷以里的密閉前,壓縮方式是在均壓的保護下進行氣體排放。7.5×2千瓦風機一臺。風筒直徑為¢45cm40節,變接頭一個。均壓風門2道,水注計一個,測壓膠管(10米)一根,進行氣體排放后,開始檢查工作面里的各種氣體含量。(附示意圖)
2.壓縮密閉完成以后應在新開切巷內做一些滅火工作,每10米一個鉆場,每個鉆場里布置3個鉆孔,共計需要向架后打注水鉆孔9個,鉆孔內下¢25的鋼管,最前面是花管,后面是每根2米的2頭帶扣,用管箍連接,一直送到架后終孔位置。用水泥封孔后連接主防塵管路向里注水滅火。要求每個鉆孔間距5—8米,架上7米—9米,架后7—8米,濕潤架后已燃過的干煤。同時增加封閉區內的空氣濕度。在座談會上得知工作面上風口16號架到54號架后全是火,所以鉆孔要多布置到3—4個,減小煤層復燃的可能性性。雖經過了10多月的封閉,但工作面的熱量散發不出來,如有大塊煤燃燒的比較深,而啟封后沒有及時發現這樣的情況,且又沒有在逆化帶內,這樣在新鮮風流的作用下有3—6天就能重新燃燒起來。因為工作面的搶撤要用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滅火工作要先完成,保證留有比較長的時間。
回撤工作需要的設備:150型75鉆機一臺、鉆桿¢42mm每根1.2米帶接頭、鉆頭2個,成孔應100mm,鉆桿50根、接頭60個、還應加工4個支柱,高度4.5米等。在打成滅火鉆孔后可直接向著火點注入氮氣。(附圖)
3.以上的工作做到位后檢查各種氣體,如果符合啟封條件,還應選好均壓風門,留好調節窗,嚴格控制進、回風量。同時還應采取均壓和注氮,架后淋水降溫等綜合防滅火手段,以保證啟封后的正常回撤。啟封以后的防滅火技術措施和防火方案應制定專項措施,并開會討論確定。
4. 啟封以前礦上應召開啟封工作專題會,共同審定回收方案和人員組織,并編制專項安全措施,專人負責工作的落實,以快速回收為目的。
742水平懸移工作面啟封方案
11002回風巷掘進過老巷安全技術措施
斜井臨時水倉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基巖段扶29u型棚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某礦1101綜采工作面安裝方案
11901運輸斜巷揭穿煤層技術安全措施
北斜井上人車庫及聯絡巷達標改造安全…
辛置煤礦上跑蹄進風立井井筒井筒掘砌…
習慣性違章作業產生的原因、危害分析…
露天礦開采工藝
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礦井停產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非煤礦山常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礦井下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探放水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
冬季“三防”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