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開發區危險品倉庫爆炸特別重大事故的事這里不談了,因為我不是事故調查的專家,也不是消防專家。電視的報道已經讓人落淚和心疼不已!這里想談點比事故現象深層一點的問題。
中國擁有13多億人口、國土和海域面積遼闊、總體生產力處于發展中國家水平、人民的安全素質總的來說還不是很高,因此,種種原因造成了中國是一個事故大國,每年有無數的大大小小的事故發生。按正常推理,事故多必然有利于事故概率的統計,有利于風險的計算與預測,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有利于公民了解更多的風險。因為由慘痛的血的代價換來的事故教訓從某一角度來說也是非常寶貴的風險研究資源。
可事實上,當人們需要運用到這些事故率數據庫做風險分析時,卻往往找不到科學有效的數據可用,反而需要從發生事故較少的發達國家中查找和選用。研究者尚且如此,普通公民對風險的感知和了解就更加知之甚少。出現上述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1)管理機構和企業公司害怕公開事故發生的概率會產生負面影響,或是對某一小集體和個人有不利影響,故意隱瞞事故率數據,甚至這些數據當作保密資料儲存起來。因此,更談不上開展事故率數據庫的建設和研究工作。盡管近十多年政府部門開始公開了一些事故數據,但大都是宏觀的統計結果,對分析判斷具體工作的風險基本沒有作用,而且有些數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安全是每一個人的事,安全需從我做起,安全需要靠每一個人。實際上,公民都應該有了解各種事故率的知情權,只有讓廣大公民了解各種事故的發生概率與生活和生產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大家才能積極主動的去減低風險和擔當起預防事故的主人,才能構筑起基層防控事故和減低風險的萬里長城。政府鼓勵公民了解風險就要做到像了解天氣預報和近年空氣質量預報一樣透明。
(2)我們國家的安全科技和管理工作者長期以來對事故的研究側重于事故直接教訓的汲取,比如,對事故的調查、分析、責任追究、處理、教訓和預防措施等還是非常重視的,但對事故本身的科學價值層面的利用研究卻做得非常不夠。以至于我們在做風險分析和預測時,仍然需要參考借鑒國外的一些事故概率統計數據;很多事故盡管我國發生過多次,但其發生概率數據庫還是空白,從而導致我們對風險準確預測和風險管理無的放矢。保險業的基礎數據缺乏,進而影響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上述問題不僅在安全領域,安全科技和管理工作者的這種研究習慣與其它領域的中國科技和管理工作者一樣,我們太過于就是論事、太過于講究直接效益,從而忽視了規律的總結、基本數據的歸納、更深層次資源的挖掘等。實際上,即使有國外事故發生的概率可參考,但外國人與中國人的文化習慣有較大的差異,在處理問題和所犯錯誤的行為意識往往有所不同,加之中國的國情特色,運用事故發生概率時還是需要以本土化的為準。還有,事故發生概率數據具有很強的時間相關性,老掉牙的事故發生概率是不能用的。
(3)我們的國民和領導對事故的遺忘實在是太快了,不知道是否大家對各種事故見多以后麻木不仁了?還是人性的遺忘規律所致?比如前天晚上剛剛發生的天津開發區危險品倉庫爆炸特別重大事故就把前幾天陜西五洲礦業公司發生山體垮塌還未處理完的重大事故蓋沒了。兩三個月前才發生的6.1長江游輪“東方之星”沉船的442人死亡慘案、5.25河南魯山縣38人死亡的重大火災、5.15陜西淳化縣35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等,現在許多人幾乎都遺忘了。這與國外比較起來差距太大了,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迄今有些人還在研究它,《泰坦尼克號》還被拍成電影為世人所追憶。
作為事故大國的公民,只有當所有的人對事故的風險了解多了,事故自然就會減少下來。讓公眾了解風險是事故預防和從我做起的有效途徑。讓事故大國卻需要從事故小國進口事故概率數據的滑稽事實盡快結束。這才是事故預防的長久之計。
用安全科學辯證法看這個問題:事故大國公民對風險知之甚少,事故小國公民對風險知之甚多。這是符合事故與認知的客觀規律的。
安全是一項一本萬利的投資
安全管理的人性悖論:馴化本能與激發…
安全駐廠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國內企業安全管理目前面臨的現狀
安全靠干不靠編
淺談事故管理策略
當好第一責任人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中“可以處” 自由…
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談談“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
我對信息安全的看法
如何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淺談我對食品安全的一點看法
淺談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之我見
墨菲定律給安全管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