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安全標準化,效果顯著,生產安全事故率有明顯的降幅。
但我們建筑安全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施工企業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績,達摩克利斯之劍卻一刻未離開我們的頭頂。距離本質安全,我們還任重道遠。
本質安全,是指通過各種手段使生產設備或生產系統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誤操作或發生故障也不會造成事故的功能。安全生產標準化,最終目標就是本質安全,即打造本質安全的生產環境、生產設施和本質安全人。
打造本質安全的生產環境、設施離不開安全投入。本質安全人,前提條件必須是經過嚴格安全培訓、具備組織紀律性的產業工人,以及安全生產知識、經驗豐富并具備一雙能敏銳識別安全隱患慧眼的專職安全員。
反觀當前施工企業的實際情況,有幾個能依法依規提取安全費用?有幾個做到專款專用、專項核算?現場安全生產投入,就像身上割肉;產業工人?想多了,基本就是弄不清到底是農民還是工人的“農民工”;專職安全員?冗余閑置人員轉崗頂上!
很多企業負責人根本認識不到安全生產的真正意義。他們怕出事故,不過是怕掉烏紗帽。基于這種無知的認知,本末倒置、偏離初衷的“痕跡主義”正在把安全管理導向歧途,他們想到的根本不是“履責”,而是“免責”。于是,那些本就知之不多的“安全員”,完美躲開最為關鍵的一線安全監督崗位,躲進辦公室電腦前做著各種應付上級檢查的假安全資料。
安全資料也許真能保護某些人,但是現場的安全誰來監督保護?施工人員的生命誰來保護?僅憑一張張虛構的安全教育、安全會議記錄,一幀幀應付式的檢查、開會照片,就可以消除現場的安全隱患嗎?安全管理一旦變味,把免責當成主業,把履責變成應付,就形同虛設,發生事故就是遲早的事。
推行施工安全管理統一用表一類的東西,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一項重要手段,本意是規范施工作業全過程的控制與管理程序,客觀記錄管理過程,但現在完全變了味,你看那檢查情況欄,“合格”兩字代替了應該現場實測實量的數據,檢查、維修保養一類記錄表,“正常”兩字代替了現場本應該發現和糾正的問題。填寫這些統一用表已經完全變成“免責”和應付檢查的手段,成為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痕跡主義。
既然當了安全管理人員,大部分人應該都想淋漓盡致履行自己的職責,奈何項目負責人不重視安全工作,現場人員配置不足,繁重的內業資料和頻繁的迎接檢查又嚴重擠占專職安全員的時間和精力。
君不見,員工爭考建造師、造價師之類證書者趨之若鶩,唯獨對注冊安全工程師不屑一顧。為什么?法理上高危行業的首要崗位安全崗,在這些企業完全被漠視、邊緣化,職務晉升沒機會,經濟補貼沒你份,卻要擔負極大的風險,還被當作勤雜人員,管理諸如民工工資、疫情防控、維護社會穩定等雜事。更有甚者,把消除隱患這種事,都推到專職安全員頭上。坊間有句調侃的話:干安全,就是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怎么辦?新《安全生產法》有良方:一是擺正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作為施工企業第一機構的位置,安全機構由企業負責人直管或者設置專職分管負責人,使其具備權威性、專業性,真正達到安全生產管理的效果;二是保持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獨立性、客觀性,真正把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管理做深、做專;三是讓專職安全員成為施工企業的第一崗位,讓他們有堅實的后盾和晉升空間,敢想敢干敢管,讓專業的人能踏踏實實做專業的事。
安全管理靠實干,不靠編。
作者:惠州市水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經理高級工程師
注冊安全工程師陳泳周(筆名:微音)
安全是一項一本萬利的投資
安全管理的人性悖論:馴化本能與激發…
安全駐廠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國內企業安全管理目前面臨的現狀
安全靠干不靠編
淺談事故管理策略
當好第一責任人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中“可以處” 自由…
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談談“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
我對信息安全的看法
如何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淺談我對食品安全的一點看法
淺談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之我見
墨菲定律給安全管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