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四川省瀘州市部分行政機關將“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表述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并啟動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該做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甚至引發行政訴訟,對營商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筆者通過研讀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政府發布的《納溪區永寧街道“5·10”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發現報告雖對事故經過、原因及責任認定等內容進行了闡述,但在法規適用、調查程序、信息保護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現從七個關鍵維度深入剖析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旨在為完善事故調查流程提供參考,確保后續事故處理合法、公正、科學。
一、“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稱呼的法律糾錯建議
原報告中“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表述存在法律適用滯后問題,其依據為1991年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該辦法將交通事故分為輕微、一般、重大、特大四類)。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該辦法已于2004年5月1日廢止,現行分類標準不再適用。
當前有效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46號)第三條明確,道路交通事故分為財產損失事故、傷人事故和死亡事故。鑒于本次事故造成馮經嵐死亡的核心事實,為確保表述與現行法規一致,事故名稱應統一糾正為“納溪區永寧街道‘5·10’死亡道路交通事故”。
二、本案不應啟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的分析
(一)核心法律適用原則
依據《安全生產法》第二條,道路交通安全屬于有專門法律規范的特殊領域,處理此類事故應優先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專門法規,而非直接依據《安全生產法》啟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這體現了“專門法優于一般法”的法律適用原則。
(二)事故性質與啟動調查的關鍵條件
1.?事故核心事實:2025年5月10日7時許,李光友駕駛安全設施不符合標準、超限的貨車,在黃燈剩余1秒時越過停止線通行;馮經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違反標志標線駕駛兩輪輕便摩托車,雙方在斑馬線處相撞,馮經嵐經搶救無效死亡。交警部門已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第510503120250000***),認定雙方承擔同等責任。
2.?啟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的法定標準: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二條,生產安全事故的核心界定標準為“事故直接原因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即需滿足“事故直接誘因是生產經營單位或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中存在失職瀆職、故意違章操作行為(如駕駛員明知剎車失效仍強行運營、未取得超限運輸許可超載導致制動距離延長等),且該行為與事故發生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同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條明確“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案中,交警已完成責任認定,現有證據未顯示生產經營環節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不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構成要件。
3.?案例對比佐證:參考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五分局類似案例(案號:第510105120250000***),該案中貨車存在第四軸輪胎花紋不一致、后轉向燈失效等多項安全隱患,但事故由雙方交通違法行為(貨車違法右轉、共享單車闖紅燈左轉)直接導致,最終未啟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本案與該案例性質一致,均為典型交通違法行為引發的事故,并非生產經營責任事故。
(三)結論
本案不應啟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有權機關應以交警部門查明的事實為基礎,重點核查事故直接原因與生產經營活動失職、瀆職的關聯性,避免過度擴大調查范圍,確保行政資源合理使用。
三、事故調查組成員單位回避制度的執行問題
原調查組組成違反回避規定,需調整成員構成以保障調查公正性。根據《四川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25號)第二十二條“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規定,以下單位因與事故存在責任關聯,應依法回避:
- 永寧街道:作為納溪區政府派出機構,承擔事故屬地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屬于本案被調查責任主體,若參與調查組可能影響調查公正性,不應納入成員單位;
- 納溪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隸屬于納溪區交通局,履行屬地道路運輸行業監管職責,與事故存在監管責任關聯,屬于潛在被調查對象,應予以回避。
若調查需交通運輸領域專業技術支持,建議邀請瀘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非屬地監管單位)參與,既保障專業能力支撐,又避免利益沖突。
四、事故調查報告公開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問題
原報告公開時完整披露公民個人信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需全面脫敏處理以防范信息泄露風險。原報告中公開了李光友、馮經嵐的完整姓名、公民身份號碼(如“李光友,公民身份號碼510502197111114716”)、戶籍地址(如“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鄰玉鎮興隆村四社51號”),此類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公開后易引發身份盜用、騷擾等風險。
脫敏表述標準示例:
- 李光友→李**,公民身份號碼510502197111******,戶籍地址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鎮村社號;
- 馮經嵐→馮**,公民身份號碼51050320090*******,戶籍地址瀘州市納溪區鎮村組號。
脫敏時需確保:姓名保留首尾字、身份證號保留前6位與后4位(共10位)、戶籍地址隱去鄉鎮以下具體信息,平衡報告公開性與個人信息安全性。
五、事故事實認定與直接原因分析的模糊性問題
(一)事實認定的關鍵細節缺失
報告中“7時4分17秒,李光友在黃燈1秒時駕駛事故貨車緊跟前面大貨車輕踩剎車越過停止線向前緩行”的表述,未明確影響責任劃分的核心事實——李光友是“故意搶黃燈”(明知黃燈即將熄滅仍加速越線,屬交通違章),還是“因前方大貨車遮擋視線誤闖黃燈”(因視線受阻無法預判信號燈變化,不屬違章)。該細節直接關系李光友違法行為的主觀過錯程度,需補充調查以下證據:
1.?事故現場監控視頻拍攝角度,判斷是否能完整反映貨車駕駛員視線范圍;
2.?事故貨車與前方大貨車的縱向距離、兩車高度差,判斷是否存在視線遮擋;
3.?事故貨車行駛速度變化(通過行車記錄儀數據),判斷是否存在加速搶行行為。
(二)直接原因分析的邏輯漏洞
原報告認定“李光友駕駛安全設施不符合標準、超限車輛及黃燈時通行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存在三方面邏輯缺陷:
1.?未舉證“車輛安全設施不符合標準、超限”與碰撞的直接因果關系,僅指出車輛違章,未提供剎車性能鑒定報告、超限與制動距離關聯檢測數據等證據,無法證明該違章行為直接導致無法及時避險;
2.?未明確“黃燈時通行”的性質,該行為是否屬于違章尚未查清,直接納入原因認定缺乏事實依據;
3.?未突出馮經嵐行為的直接性,其“未取得駕駛證、違反標志標線”是碰撞發生的直接觸發因素,原報告未明確該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主導作用。
直接原因優化表述:“馮經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違反標志標線駕駛兩輪輕便摩托車,強行進入事故車道與李光友駕駛的車輛發生碰撞,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李光友駕駛安全設施不符合標準、超限的貨車,對事故損害后果的擴大存在次要影響。”
六、事故責任劃分的公平性問題
交警部門認定雙方承擔同等責任,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及《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規則》(川公交發〔2014〕70號),存在責任失衡。
(一)法律依據與責任劃分的核心要素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條及《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規則》第五條、第六條,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劃分需綜合考量“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大小”“過錯嚴重程度”兩大核心要素,且“作用大小”優先于“過錯嚴重程度”。
- 馮經嵐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且違反標志標線越過道路中心分道線,侵犯李光友駕駛貨車的通行權利,直接導致事故發生,其行為對事故發生作用較大、過錯嚴重,依據《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規則》第十條,應承擔主要責任;
- 李光友“駕駛安全設施不符合標準的車輛”“超限行駛”“非故意搶黃燈”等情形,屬于一般過錯行為,對事故發生作用較小,依據《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規則》第十二條,應承擔次要責任。
(二)責任劃分的調整建議
結合法規及本案事實,責任劃分應調整為:
1.?馮經嵐存在“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違反標志標線”兩項嚴重過錯行為,其違法變道是碰撞直接觸發因素,對事故發生起主導作用,應承擔主要責任(建議責任比例60%-70%);
2.?李光友僅存在“駕駛安全設施不符合標準的貨車”“超限行駛”兩項一般過錯行為,對事故發生起次要作用,應承擔次要責任(建議責任比例30%-40%)。
(三)補充說明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已通過“交強險優先賠付(無責也需賠付醫療費用限額)”“過失相抵原則(根據責任比例減輕賠償責任)”,對非機動車、行人等交通參與弱勢方進行傾斜保護。交警部門在責任認定時無需額外突破法規“加碼保護”,否則既違背“過錯與責任相當”原則,也可能引發“無證駕駛、違章通行無需擔責”的道德風險。
七、事故處理建議的職權主體糾正
原報告建議由納溪區應急管理局對相關單位及人員進行行政處罰,存在職權主體錯誤,需明確法定處罰機關。
(一)法律依據明確處罰主體
1.?《安全生產法》第二條、第十條、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專門部門”負責,應急管理局僅承擔綜合協調職責,無直接行政處罰權;
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七條、《四川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進一步明確,道路運輸企業及從業人員的行政處罰權,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行使,應急管理局不具備該領域執法主體資格。
(二)處理建議的調整方案
1.?對詹琴(三石物流公司總經理)、張國容(副總經理):由江陽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約談;
2.?對梁少紅(三石物流公司信息科科長):維持“由公司按內部規章制度給予警告、降職等處理”的建議;
3.?對三石物流公司:由江陽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四川省道路貨物運輸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五項“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隱患的”規定,作出罰款20000元-50000元、責令限期整改的處罰。
通過對納溪區永寧街道“5·10”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的全面分析與建議,期望為今后類似事故的調查處理提供有益參考,推動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處理工作更加規范、科學、公正。
作者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個人,供學習交流使用,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本文為原創,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用于商業用途。
作者:段禮春
2025年9月16日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報告及行政批復應當…
安全是一項一本萬利的投資
安全管理的人性悖論:馴化本能與激發…
安全駐廠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國內企業安全管理目前面臨的現狀
安全靠干不靠編
淺談事故管理策略
當好第一責任人
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談談“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
我對信息安全的看法
如何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淺談我對食品安全的一點看法
墨菲定律給安全管理的啟示
淺談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