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近十幾年來,我國各類事故死亡人數都在10萬人左右。近年來,重特大事故的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總死亡人數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呈上升趨勢。
造成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十分復雜,除了生產力總體水平較低、監察體制不夠完善、法制不夠健全和企業安全投入較低之外,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落后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長期以來,國家和企業在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安全欠賬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礎工業問題更為突出。由于設備老化,技術落后,一些重大危險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隱患時時威脅著廣大職工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健康,已成為我國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瓶頸。安全技術裝備改造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企業本質安全現狀無法改變,安全生產條件很難得到改善,也不利于盡快扭轉安全生產形式嚴峻的不利局面。
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改造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應是:以企業為主體,以控制重大危險源,治理事故隱患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動力,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改造提升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藝和技術裝備,合理調整地區經濟布局,優化安全技術裝備籌資結構,努力提高我國工業系統的整體安全生產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減少傷亡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近期安全技術裝備發展應堅持以下6條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
支持的重點應是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具有重大影響的高風險行業,主要目標是國內廣泛存在的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技術或安全措施,以及企業安全生產急需的關鍵設備。對一些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技術或產品,應將其作為近期的發展重點。集中資金與技術力量,重點解決問題突出、危害嚴重、受益面較大的安全技術裝備改造項目。與此同時,要堅持制止不合理的重復建設,一般情況下不搞填平補齊和以擴大產量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過支持優勢企業上能力、上水平、上質量,推進安全技術裝備結構調整。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健全優勝劣汰機制,加快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
2.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
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硬件改造與軟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業共性、關鍵、前瞻性技術的聯合開發。優先采用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和相對成熟的技術裝備。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增加必要投入,提高企業安全技術裝備研究、開發、維護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基礎工業、制造業和其他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傳統產業的本質安全水平,加大對具有廣闊市場需求的安全技術裝備的改造力度,優化產品和技術的安全技術裝備現代化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規模經濟優勢,提高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以技術進步推進安全生產的能力。結合本行業和企業生產實際、發展本質安全型產品,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從根本上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安全生產。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術改造同步實施
安全技術改造應與行業和企業的工藝改革、設備更新及產品更新換代密切結合。爭取做到能夠同時計劃投資、同時設計施工、同時驗收使用。通過企業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術改造,完善技術改造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術改造的規模,促進安全技術裝備整體水平的提升。
4.加大企業投入
依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達到安全生產條件的要求,否則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生產安全投入必須得到保證,必須保證生產設備設施的安全運行。企業對安全生產負有全面責任,其中包括對安全技術設備的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業要保證安全技術裝備的投入,應把安全技術裝備資金投入納入生產的成本和全面的生產規劃之中,通過對企業自身的技術改造,提高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保證安全生產。
5.堅持市場導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由“供給制約”轉變為“需求制約”。買方市場的形成,標志著我國工業經濟開始進入一個全面競爭的環境,經濟發展過渡到新的階段。安全技術裝備產業必須加強對市場環境的分析,預測國內、國際技術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安全技術裝備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6.注意協調發展原則
在國家安全生產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注重發揮工業行業整體優勢,提高重大安全技術裝備自主化生產的比重,滿足其它制造業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技術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從設計、制造到推廣使用的技術裝備體系,并盡早形成產業化規模,拉動國內經濟需求;加大技術攻關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產業鏈中影響整體競爭力的“瓶頸”約束;充分利用國內外技術資金和管理資源,為安全技術裝備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引導東、中、西部安全技術裝備產業協調發展,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二、為加快我國安全技術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4點建議
1.加強安全技術裝備方面的規章制度建設
安全技術裝備涉及到國家、地方、行業、企業等方方面面和計劃、財政、科技、經營管理等各個領域。為進一步明確各有關方面的職責、權限和利益,保證安全技術裝備工作能科學有序地發展,應依據《安全生產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盡早制定有關安全技術裝備的規章制度,依法規范安全技術裝備計劃、投資、組織、監管等各種功能,以及設計、制造、使用、維護、推廣等各類活動的行為。這些法規應包括《國家安全技術裝備項目管理辦法》、《安全技術裝備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安全技術裝備重點項目、評價、驗收技術準則》等一系列綜合或專項的管理制度。
這些法規嚴格規定安全技術裝備項目的管理程序,從立項、審批、組織和監管及驗收等各個環節加強計劃和管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積極營造一個快速發展和良性循環的環境條件。
2.研究提出《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指南》
依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我國安全生產現狀和安全技術裝備水平的實際情況,并比較借鑒國外安全技術裝備方面的先進技術,國家安監局每年應研究提出年度的《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在《技術指南》中應提出:我國安全技術裝備的發展目標;安全生產技術裝備發展的重點領域;繼續解決的關鍵技術與裝備;采用先進技術的推廣計劃和淘汰落后生產力、不安全生產設備的清單,并列出優先選擇的項目類別與范圍等。《技術指南》還應提供專業附錄,具體介紹一些先進技術,有推廣價值的技術設備或在這個領域中成功的運行經驗。《技術指南》既是安全技術裝備發展戰略的技術指導性文件,又是企業和其他相關部門制定安全技術裝備計劃和申請立項的主要參考依據。
3.設立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改造項目規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應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協調下,設立《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改造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在廣泛征求各行業企業、各地方與主管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對安全技術裝備的需求和市場導向,以及資金、技術等資源配置的能力,提出當前或中長期的安全技術裝備規劃,要求做到計劃清晰、目標明確、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從國家與企業兩個方面列出項目的具體內容與資源配置作為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安全技術裝備改造工作的實施計劃,是推及安全技術裝備工作中項目組織實施、監管和驗收的主要依據。
4.完善安全技術裝備改造運行機制
注意總結多年來我國安全技術改造措施經費合理的經驗,充分借鑒其他技術改造項目籌資的有效做法,充分發揮國家、地方和企業三個方面的積極性,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資金籌集和運作機制。由于我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較短,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大中型國有企業技術裝備基礎較差,安全技術裝備水平落后,歷史欠帳太多,且安全技術裝備又是涉及到千萬職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業,因此我國應設立國家安全技術裝備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設立專門科目,由國家撥款,專款專用。國家安全技術裝備基金,由國家撥款和貼息貸款構成,年度撥款數額應在2億元以上,地方年度撥款全國累計也應在3億元以上,貼息貸款的總額度應不少于30億。該項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術創新型,推廣價值大,示范作用強,且投資少,見效快,影響大的重點項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術裝備欠賬太多,隱患突出,且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業和企業。
(3)著重解決安全生產技術裝備中一些重大裝備和關鍵技術。
根據《安全生產法》中關于企業必須保證安全生產條件和加強對安全生產投入的規定,國家應支持和要求在企業建立專項資金,用于企業自身的安全技術裝備改造,專款專用,財務專門立科目管理,在生產成本中給予立項。
為鼓勵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對專項用于安全技術裝備改造的資金,國家應設立貼息,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以調動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邢娟娟)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