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同時也肩負著重要社會責任。公司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促使企業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安全生產標準化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預防事故,保證企業安全發展的基礎性、長期性、前瞻性和戰略性工作。
【關鍵詞】標準化建設;企業安全生產;安全發展;主體責任;安全管理;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1 引 言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有關部委同時下發了多個文件,就如何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提出了各項可操作的措施和方法,并要求2013年底前,規模以上工貿企業實現安全達標。公司正是以此為契機,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推進“三個提高”(提高責任意識、提高知曉率、提高執行力)和“一個養成”(好的行為養成),從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責任追究,堅持深入隱患排查治理,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和職業危害防治等工作入手,進一步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強化基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2 管理現狀與問題分析
公司各單位雖已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運行多年,但與公司現有的綜合安全評價考核體系,存在著標準形式、基本要求、管理模式、考評辦法不統一等問題,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出現認證與運行“兩張皮”的現象,影響或制約了公司健康安全的可持續發展。所謂“兩張皮”,即體系運行與日常管理二者完全割裂開來的現象[1],體系記錄是一套,實際做法卻是另一套,究其原因:一是為認證而認證;二是人員能力和素質還不能滿足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
2.1 對標準的認識不全面、不準確
企業職工對貫標缺乏全面認識,有的對貫標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有的對標準學習理解不深不透,甚至誤解;有的對貫標的標準化管理缺乏激情,“一證到手,別無它求”。于是出現“兩張皮”現象有某種程度的必然性。
2.2 行業管理特點沒有與貫標體系有機結合
公司各單位存在業務屬性多元化,經營模式多樣化,遠離主作業線,點多面廣、分散作業等特點,是一個生產服務型企業。貫標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各單位的行業特性,照搬工業企業貫標的做法,實際管理要求與貫標工作往往存在差異。
2.3 基礎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公司在經歷體制改革和管理優化過程中,各單位的基礎管理水平、綜合安全管控能力與素質參差不齊,諸如管理隨意性大,日常不做、臨時突擊現象;規章制度不健全,修訂不及時,或可操作性不強;部門職責不協調,尤其是職責邊緣點界面不清,造成職責空檔或互相推諉等現象。
2.4 考核方法不統一、不一致
貫標體系是以每年兩次企業內部評審、一次外部評審的方式,以外部評審機構出具管理評審報告作為體系運行評估結果。而公司的綜合安全評價則是以每年二次評價(半年度預評價、年度總評價)的方式,以績效管理模塊、基礎管理模塊、專項管理模塊的內容進行考核。評審從考核內容、評價方式、時間進程、到評審人員等都有所不同,過多的評價體系,會造成各單位疲于應付的局面。
3 提高認識、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
要解決好上述問題,確保企業安全發展,需從多方面入手。公司為進一步提高認識,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通過對各單位進行統一布署、落實責任、明確目標、宣傳推動等一系列達標創建工作,切實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作為公司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前瞻性和戰略性工作來抓。
3.1 安生生產標準化的定義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2]。涵蓋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全局,是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業加強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2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特點
(1)管理方法的先進性: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是企業對管理制度、操作規程、預測預警分析、事故情況、安全績效評定等及時、動態地實現自我檢查、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連續不斷地開展PDCA的動態過程,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具有管理方法上的先進性。
(2)內容的系統性: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從目標、組織機構和職責、安全生產投入、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培訓教育、生產設備設施、作業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職業健康、應急救援、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績效評定持續改進等13個方面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要求,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
(3)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對13個核心要素提出了具體和細化的內容要求,使企業在貫徹安全生產標準化時有較強的實用性、可操作性,規范了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流程標準等。
(4)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總結歸納了已經頒布的多個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準中的共性內容,提出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共性要求,比較適應公司各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又避免了各單位的規范制度缺少橫向協調、自成體系的局面。
(5)管理上的量化性: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歸納了傳統標準化量化分級管理的思想,有配套的評分細則,在自主評定和外部評審中,根據對比評價定級結果,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各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便于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完善。
3.3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優勢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以隱患排查治理為基礎,以預警預測為抓手,采用國際通用的策劃P(Plan)、實施D(Do)、檢查C(Check)、改進A(Act)動態循環的PDCA現代安全管理模式,運用要素化管理,通過企業自我檢查、自我糾正、自我完善這一動態循環的管理模式,強調現場管理、注重效果,促進企業安全績效的持續改進和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由政府強制性推進,由評審組織單位指定有資質的評審單位對企業開展評審;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有量化考評細則;并通過政府公告,實行分級認證,并伴有撤證措施。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