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企業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來迎接更激烈的競爭。作為風險性較大的建筑企業,更必須在加強企業管理的同時突出安全管理,積極進行企業安全管理文化建設,“向管理要安全”,“以管理要求發展”。
有關企業安全管理文化內容的探討
企業安全管理文化是企業管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對安全工作的日益重視,它也將成為企業管理文化中的關鍵一環。
關于企業安全管理文化的涵義,筆者認為是指企業在安全管理實踐中形成的管理理論、方法和心得,干部職工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素質,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企業安全管理網絡、制度、機構及其運行水平。開展企業管理文化建設,可以使雜亂無章的盲目性自發生安全管理上升到系統化理論的高度,可以由單純的數據分析、管理工具、規章制度等的“剛性”管理,通過安全管理文化的認同,凝聚成一種由共同的心理趨向、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調控的“柔性”安全管理。
企業安全管理文化大體包括下面四個內容:
一、 企業安全管理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企業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主要包括:
1. 對安全管理與企業效益關系的理解。它決定了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的決策、規劃、機構設置、資源投入的取向。
2. 對安全管理與社會效益關系的理解。它決定了管理者責任、精神、層次定位的取向。
3. 對安全管理與職工幸福關系的理解。它決定了安全管理中用工、分工、考核、獎懲、教育、培訓的取向。
二、 企業安全管理風格
企業安全管理風格就是管理人員在實現安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特征,也指企業作為整體的行為特征,它是企業安全管理文化的感性表現。它直接取決于企業最高管理者的個人風格因素,同時又逐漸在安全管理各層次的進行中潛移默化,最終成為整體的行為特征。
三、 企業安全管理動力
企業安全管理文化中的動力因素是安全管理人員借以驅動整個管理活動的內在因素,它直接影響到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這可以有許多方面,表現為不同的性質特點。如“獎勵一激發型”、“懲罰一驅動型”、“理智一引導型”、“情感一感化型”、“成就一推動型”等。
四、 企業安全管理方式
企業安全管理方式,就是企業管理人員在實施安全管理工作時所選擇的角度、手段等。它可以有多種形式“以權制人型”、“以身作則型”等。
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文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一、 全面認識安全管理的意義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認識不到位,認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這完全是錯誤的,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文化的基礎就是合理認識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僅直接關系到國家人民財產生命安全,就從企業的最終目標一追求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企業采取降低資質等處罰,企業招投標受影響;2.一旦發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損,市場減少;3.發生事故導致的經濟賠償、設備損傷。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視。從博奕論來看,安全管理與企業效益和理想狀態是“雙贏”,即隨著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效益顯著增長。
二、 “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
在現代管理哲學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體是人,客體也是人,管理的動力和最終目標還是人。在安全生產系統中,人的素質(心理與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質)是占主導地位的,人的行為貫穿施工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在安全管理過程中,企業必須尊重人,關心人,以人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個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歸屬感,最終形成安全管理“命運共同體”,推動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 民主化的管理方式
安全管理中,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視人、激勵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實行民主化。建筑企業安全管理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企業法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第二層是項目經理,是工作項目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第三層是班組,直接負責施工。三個層次分工不同,管理側重點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須兼顧所有人的利益,一項決策做出之前,應把方案拿出來,由企業法人組織項目經理,項目經理組織一線施工人員逐層進行討論,做出反饋意見,必要時可以跨級進行,這樣才能保證決策正確和實施的順利。
四、 激勵化的管理動力
馬克思有句名言:人們追求的一切,都同他們利益有關。職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動,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職工的內在需求,并予以滿足,從而刺激工作熱情、激發創造力。因此,在企業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種激勵機制,成為安全管理文化現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數企業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負激勵即違章罰款,雖然有激勵效用,但不免單一,且容易使人感覺安全生產很“冷”。因此,企業要注意多運用正激勵,一方面可以在各層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基礎上,對完成情況好的集體和個人進行物質獎勵,數額必須大;另一方面,可以評選安全標兵,從管理層到基層都要有代表,滿足個人的榮譽感。
我國的企業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對激勵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討,并提出了“形象激勵”、“內在激勵”、“榮譽激勵”等方式和方法,各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酌情選擇。
五、 情感化的管理手段
在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精神力量起著極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滲透到行為中,影響著行為目標、行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業內部,每一名職工都擁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溝通和激發職工的內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企業在這方面很注重,常常采取“感情投資”的方法,解決職工的住房、子女入托以及汽車問題??紤]到國情,這些都行不通,但我們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針對施工人員家多在外地的情況,可以在中秋或其生日時致以祝賀,親自送禮品等。總之,要“于細微處見真情”,這樣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諧一致,團結協作,促進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觸情緒。
企業搞安全管理,不能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強,必須從根本出發,根據單位特點,循序漸進,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管理文化,增強全體職工的凝聚力,使其勁往一處使,在和睦的氛圍中實現安全生產,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施巧根 周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