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安全文化建設 推進企業安全發展
作者:楊慶生 李豪文 解士英
評論: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24日
????? 摘要:最近,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政策法規司、國家煤礦安監局安全監察司會同山東煤礦安監局組成調研組,對山東省棗莊礦業集團的安全文化建設進行了調研。通過調查發現,棗礦集團在安全文化建設中所表現出的全新的安全理念,以及指導安全生產實踐所產生的獨特的管理方式,全面系統,效果突出,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性,體現了安全發展的要求。山東省人民政府先后兩次在棗礦集團召開現場會,提出在全省開展“工交系統學棗礦、國有大礦學棗礦”的安全生產“雙學”活動。
????? 主題詞:安全文化 準軍事化管理 安全發展
?
????? 棗莊礦業集團公司有120多年的開采歷史,是原全國94戶國有重點煤礦企業之一。同大多數煤炭企業一樣,在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長時期沒有走出安全狀況差、職工士氣低落、經濟效益低下、發展后勁乏力的困境。1999年,百萬噸死亡率高達1.50,企業內外債近30億元,負債率達81%;過去曾發生多起重特大事故。
????? 2000年集團公司班子調整后,他們針對煤炭企業的高危特性,堅持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并延伸覆蓋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地面和井下的各個環節,集中體現出安全文化建設對煤礦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安全形勢好轉,企業發展迅猛。百萬噸死亡率由2000年的0.75、2001的0.57、2002年的0.28,降為2003年的0.18,2004年實現零死亡;2005年產煤2001.6萬噸,百萬噸死亡率0.1,職工人均收入達到2.7萬元,實現利稅14.7億元,分別是1999年的4.1倍和5.6倍。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棗礦集團在安全文化建設中所表現出的全新的安全理念,以及指導安全生產實踐所產生的獨特的管理方式,效果非常突出,是煤礦企業安全發展的典型代表。山東省政府已先后兩次在棗礦召開安全生產現場會,開展“全省工交系統學棗礦、國有大礦學棗礦”的“雙學”活動。
????? 一、實行準軍事化管理,錘煉執行力
????? 棗礦集團通過綜合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得出規章制度落實的“折扣定律”。即安全生產的有關規章制度從集團公司、礦、區隊、班組到現場每名礦工,層層下去,也往往是層層“折扣”,根源在于“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貫徹執行不力”。也就是講到、部署到,而沒有做到位。為此,他們從軍隊“絕對服從”原則中受到啟發,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操作規程、安全質量標準化規定、崗位安全責任制、工作部署要求必須像軍人服從“命令”一樣,一絲不茍、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制定并實施《準軍事化管理細則》,提出了“把礦山打造成兵營,把職工塑造成軍人”的目標,集團公司最高領導層率先垂范,在礦區上下全面展開,培養“沒有任何借口”、“絕對服從”和定時復命、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的作風。6萬多名職工統一著裝,從開會人離椅正、日常舉止文明、工作區兩人成行三人成縱隊等點滴“小事”做起,訓練習慣養成,以至到乘罐下井、現場每個崗位生產工序都按部就班,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充分體現嚴謹的執行力。
執行力的錘煉,進一步引伸到人的安全行為的可控性,就是集團公司實行的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按照目標、執行、監督、反饋,再到執行的流程,制定了人人、事事、處處、時時有標準,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性運行機制,把隱患按等級分為四種類型,實行A、B、C、D卡制管理,上、下道工序互為負責,并引入海爾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管理模式,保證隱患得到及時解決。如為有效遏制“三違”,他們僅在幫教這一環節上就要使其過“六道關”,即單位幫促教育關、個人反思亮相關、組織教育引道關,“三違醫院”診治關(“大夫”由安全管理人員承擔)、家教親情感化關、陪護傷員警醒關,時間總計31天。一般輕微的“三違”也要過三關,時間為9天。在規定的時限內,每一項都有具體的內容。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所產生的直接效果是“三違”現象大幅減少。棗礦集團通過現場數據對比分析,“三違”率自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后下降了60%,人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 二、實施科技興安戰略,強化保障力
????? 棗莊礦區開采歷史悠久、埋藏深,平均井深達460米,有的深達1000米以上,受水、火、瓦斯、煤塵、頂板威脅嚴重,是山東省重點監控的六個區域之一。2000年以前,突水淹井、沖擊地壓引發的礦震、煤塵爆炸都發生過。“災害是矛,科技是盾”“科技是安全生產的鎧甲”的理念使棗莊集團更加注重安全投入和科技裝備水平在安全生產領域的作用。自2000年以來,堅持走技術自主創新之路,設立了技術創新獎勵基金,實行課題項目承包制,鼓勵各單位和廣大員工大膽創新。5年累計投入安全生產資金十多億元,用于改善裝備和安全生產技術研發。礦區采、掘機械化程度已分別達到90.7%和100%。其中,有??6對礦井雙雙達到100%。先后有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廢棄礦井高強滲流水害綜合治理技術與礦井安全生產”等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安全監視、監測、監控為主體的數字化系統構成了企業信息化管理體系,礦井達標率為100%,礦區內實現礦礦聯網。
圍繞薄煤層綜采工藝、綜合機械化采煤、綜掘配套設備研發、頂板支護改革、礦井水患治理、井下防滅火、水體下安全采煤等方面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廣泛應用安全生產實踐,產生積極的作用。如,與國內高校、科研單位聯合將柴里礦防滅火列為通風安全重大攻關課題,綜合運用探測、注漿、注水技術對火源點進行有效控制,實現了8年連續不發火、不封面。他們組織力量進行科研攻關,自主研制了ZY2400型支架,成功應用薄煤層生產,不僅強化了頂板維護,改善了安全環境,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最高月產達到10.4萬噸,是使用前的4倍。目前棗莊礦區??12對礦井,有5對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雙十佳礦井”、6對被評為“全省科技興礦先進單位”這些礦井中,有?4?對實現安全生產1000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