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也關系到了醫務人員的健康和安全。由于消毒供應中心特殊的工作性質和環境,決定著這種工作對于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有著很大的身體及心理傷害,因此有必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本文從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方面分析了消毒供應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防護策略,以提高大家對消毒供應中心的認識,做好職業防護工作。
[關鍵詞] 消毒供應; 職業危害; 安全防護
前言:消毒供應中心是醫療體系中一個特殊的部門,是醫院消毒、滅菌醫療器具的重要科室,它既承擔著各種器具清洗、保養、消毒、滅菌及發放,也是各種污染物回收的地方,各種病人的污染物及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對工作人員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消毒供應中的工作具有很高的職業危險性。為了有效的防治職業危害的損傷,對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防護策略。
1 職業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高溫、高濕、噪音等是消毒供應中心常見的具有危害性的物理因素。高壓滅菌器、超聲清洗機,大功率排風扇以及清洗器械的流水聲等產生噪音,長期反復在該噪音環境中工作,工作人員易引起煩躁、易怒、疲勞、頭痛、聽力減退等癥狀。清洗工作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程序中得一個重要環節,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可避免的接觸冷水,因此潮濕是危害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因素之一。高溫滅菌鍋消毒完成后釋放大量蒸汽,溫度極高,濕度極大,這些都會影響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更大。
有些紫外照線消毒設備,由于保護不完全或者操作不當,這些輻射對工作人員的皮膚及眼睛會造成嚴重影響,可能出現眼睛紅腫,甚至可能出現皮膚癌癥,同時產生臭氧,吸入可對呼吸道損害。
制作無紡布、敷料、棉球等物品時,其棉絮纖維、粉塵極易被吸入呼吸道,長期刺激呼吸道可能損害呼吸系統功能,甚至形成矽肺。
1.2 化學因素
消毒供應中心化學方面的危害因素主要來自日常消毒操作,由于消毒供應中心對工作環境要求嚴格,需要經常對空氣、超凈臺、地面、墻面等進行消毒,對于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從病房送回的物品,還需要采用特殊的消毒手段處理,才可以廢棄。多酶消毒劑、含氯消毒劑等化學消毒劑均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腐蝕性和揮發性,對人體的眼睛、皮膚,黏膜、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可引起皮膚過敏,支氣管哮喘,頭痛等。
1.3 生物因素
消毒供應中心是集中處理醫院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醫療用品的特殊部門,接受醫院各科室回收的醫療垃圾及器械,包括了被病人感染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護士在每天回收、刷洗、包裝過程中,必須暴露于這些感染因子中,別是剪刀、縫針等鋒利的器械,更是容易劃傷工作人員,導致污染物直接與血液相接觸,易通過血液、體液感染病毒,潛在感染疾病的危險。
1.4 社會心理因素
雖然消毒供應中心在醫院保障供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其工作強度大、工作繁瑣、重復性勞動多、被感染機會大,心理壓力過大,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回報,自身價值無法體現,很容易導致心態失衡,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心理障礙。
工作人員職業安全意識薄弱,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缺乏,認為供應室工作沒有與各種傳染病人直接接觸,有時怕麻煩,不穿戴防護用品,裸露操作而增加職業暴露的危害性。
2安全防護
2.1 物理因素防護
通過基礎設施改善,增大工作環境空間,安裝空氣消毒設備和通風降溫設備。有合適的防護用品,如防水衣、防護鞋、橡膠手套護目鏡、皮膚消毒液等。工作服每日更換清洗一次,并備有淋浴設施。處理無紡布、敷料、棉球等物品時,使用單獨的工作間,工作人員需戴一次性口罩,防治粉塵對呼吸道的損傷。紫外滅菌過程中注意自我保護,紫外光源不可直接照射到人,滅菌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穿戴防護服和眼罩,照射后通風30分鐘以后,方可進入。在處理高溫滅菌物品時要穿戴長袖工作服,防治燙傷。壓力蒸汽滅菌器由專業為人員負責,熟悉性能,專人管理,定期保養,及時維修。使用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程序,開門時不要面對鍋門,應站在門后或門旁,以防鍋內涌出的熱氣燙傷。出鍋時要戴套袖、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高溫物品。為將噪音降到最低,可在壓力蒸汽滅菌器前安裝隔音板,盡量集中清洗器械,清洗人員離開房間,有噪音的房間應隨手關門,以減少污染范圍。
2.2 化學因素防護
通過安裝大型風機,增強室內空氣流通。盡量減少化學捎毒劑使用,掌握正確配置方法和濃度,注意事項。配制使用各種消毒劑過程中,必須戴口罩、帽子、眼鏡及手套等防護用具,配制完成后保證容器密閉,如不小心出現噴濺,立即在自來水下沖洗,然后給予治療。同時,加強廢棄消毒液管理,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污染環境。
2.3 生物因素防護
消毒供應中心實行劃區管理,分為去污區、清潔區和潔凈區。人流物流分開,離開去污區應脫去隔離衣、口罩、帽子和鞋套,洗手,回污染區穿特制雙層防護服,佩戴口罩、帽子、眼鏡和橡膠手套,如發現手套有破損跡象,立即更換。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在回收清洗手術器械等物品時按標準做好自身防護,物品分類放置于防滲漏防刺的密閉容器中運輸,特殊感染的化學物品應遵守先消毒一清洗一消毒原則。在處理鋒利刀剪針的時候,要格外小心,針頭、刀片用持針器取下,分開放置,沖洗時針尖、刀鋒朝下,避免刺傷。一旦發生職業暴露(手被刺破)應立即在傷口旁輕輕擠壓,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流動水沖洗后,用0.5%碘伏消毒。被暴露的黏膜應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如被HIV、HBV等病毒污染的利器刺傷,如暴露源為HBV感染者,必要時接種乙肝疫苗,如暴露源為抗一HIV陽性,經專家評估傷口暴露級別,如需預防用藥,盡可能在1—2h內服用。按要求做好登記、上報院感染科,并醫學隨訪6—12個月。進行高壓水槍或者高壓氣槍的過程中,要嚴格保護自己,防治高壓水流或者氣流沖破防護裝置,這種操作對于防護著裝有著更高的要求,必須嚴格執行。
2.4 心理學保健
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專業素質。由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繁瑣、工作量大,要給予工作人員充分的休息時間,組織各種活動,通過體育鍛煉或者娛樂活動,調節心理承受能力。并定期進行職業損傷和防護知識培訓,加強職工安全管理,增強職業感染危害性認識,減少不安全隱患的發生,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同時,醫院領導要給予消毒供應中心足夠的重視,主動慰問工作人員,解決與各科室之間的矛盾,以增加工作人員的自我滿足感,更好的完成消毒保障工作。
總之,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強的職業危害,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供應室人員自我防護意識,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嚴格保護自己,降低可能的危害,正確做好職業防護,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損害發生,醫院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工作環境、勞保設施等多個方面給予關照,保證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梁瓊. 消毒供應中心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0,27(5):627-628.
[2] 褚文娟, 郝偉. 供應室護士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j]. 魯護理雜志, 2006,12(16):1594-1595.
[3] 潘淑琴, 吳俊霞, 王建斌等. 臨床護士發生銳器傷調查與預防[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6,16(4):415-417.
安全管理在術后留置導管護理中的作用
安全型靜脈留置針配合聯接導管降低針…
30例HI/VAIDS合并口腔疾病拔牙術的安…
有關玻璃工廠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的幾…
西安市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現況調查
職業防護微型課程改進對提高在校學生…
HIV感染者的外科治療與醫務人員職業…
改善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
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與防護措施
某企業源頭控制職業病危害追蹤觀察
職業安全教育論文
淺談落實職業健康檢查的難點及對策
企業職工安全健康管理系統分析
淺談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危害及安全防護
石化企業職業健康管理現狀與分析
淺談礦山職業安全衛生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