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危險源辨識問題與危險源分類
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規范》中,把危險源定義為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危險源的分類方法很多,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各組織的定義不同或描述把握不準確,導致其找出的危險源五花八門。
1.存在的問題
(1)錯把設備設施當作危險源。如在對危險源進行描述時,應明確危害在于設備的某些部位缺乏防護罩、某部位的安全閥失靈、法蘭泄漏等,而不是設備、安全閥、法蘭本身。
(2)把一套工藝當作危險源。描述時應該明確危險源在于工藝的某一過程溫度、壓力超過設計值等。
(3)對于可能導致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危險源未能及時加以識別。
(4)遺漏可能導致疾病或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危險源,如高溫、低溫、振動等。
2.危險源的分類
事實上,對危險源、危害因素進行分類,是為了便于進行相關辨識和分析。根據建立實施管理體系的實踐過程,我們認為,按下面兩種分類方法進行,是比較合適的。
(1)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即按《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16-92)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害因素分為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理心理性危險危害因素、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和其他危險危害因素等六大類、36小類。
(2)參照事故類別、職業病類別進行分類。首先參照《企業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發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危險危害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放炮、火藥爆炸、化學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16類。
其次,參照職業病的有關規定,將危險危害因素分為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其他危害因素。
?
某熱電廠安全評價
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
陸上石油天然氣站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陸上石油天然氣井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安全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環保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技術管理體系評價方法
木材加工環境風險評估
風險評價的方法
危險源分類
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報告
最小割集與最小徑集在事故樹分析中的…
危險源的分類
幾種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
安全風險評價方法對照表
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