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01),從方針到管理評審包含了17個管理要素,它們各有其功能,都是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體系的實施和保持提供了必要保證。其中,4.3.1(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4.3.3(目標)、4.3.4(管理方案)、4.4.6/4.4.7(運行控制/應急準備和響應)、4.5.1(績效監測和監視)等幾個要素構成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對風險控制的一條核心要素主線。
為了有效控制風險,首先要對組織所有作業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加以識別,然后評價每種危害事件的風險等級,依據法律法規要求以及組織職業健康方針確定不可承受風險,對不可承受的風險加以控制:制定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落實運行控制;準備緊急應變措施;加強培訓、提高職業健康安全意識;通過監控機制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從這條主線我們可以看出,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是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第一要素,是體系的主要輸入,也是其運行的重要動力。換句話說,體系的幾乎所有其他要素的運行均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結果作為重要依據。這也正是這一管理體系有別于傳統安全管理體系,變事后處置為事前預防控制的重要原因。
下面結合我們在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情況,談談在危險源辨識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抓好危害辨識人員培訓是做好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的基礎
GB18001標準,從方針到管理評審包含17個管理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運行控制、應急響應、績效監測,而第一要素是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即對所辨識評價出的重大風險進行的控制。這也是這個管理體系有別于傳統的管理,變事后處置為事前預防控制的基礎。
為了做好危害辨識工作首先必須組建一個精干的工作組,其次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危害辨識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應包括:如何對以往的職業健康事故、事件進行統計分析;如何對現有的職業健康安全制度、規定及工作程序的充分、有效性進行評價;熟悉風險、危害因素的分類及內容;在工廠內開展危害辨識的主要內容;開展危害辨識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項;如何填寫危害因素普查表。
我們在建立體系過程中,通過請老師到工廠講課和送員工出去參加學習班等形式,先后對120余人進行了上述培訓。通過培訓,危害辨識人員既熟悉了危害辨識的基本知識,又具備了實際開展危害辨識的工作能力。
某熱電廠安全評價
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
陸上石油天然氣站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陸上石油天然氣井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
安全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環保管理體系評價辦法
技術管理體系評價方法
木材加工環境風險評估
風險評價的方法
危險源分類
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報告
最小割集與最小徑集在事故樹分析中的…
危險源的分類
幾種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
安全風險評價方法對照表
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