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是人身傷害的直接原因
風險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概率)與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組合。事故是危險因素(或危險源)失控及其所導致的后果,經常表現為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等。即使危險因素暴露沒有產生意外后果,但是已經是隱患,極易發展釀成事故或事故風險很高。
人的傷害一般是人和危險因素的接觸,以及帶有一定能量釋放的接觸,或者人的身體暴露在未控制的危險因素中。小刀傷手是因為尖銳的物體與手指接觸、高溫燙傷是因為高溫物體與身體接觸、高空墜落是人的身體與硬的地板接觸、老虎傷人是人與老虎牙齒的接觸、玻璃杯碎了是脆的玻璃杯與硬的表面的接觸,最復雜的“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也是船殼與冰山接觸,以及人與低溫的海水接觸等等。所以我認為: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和有效避免“接觸”危險因素是控制事故事件發生的兩個“底層邏輯”。
“有效識別和控制風險(危險因素)”及“有效防護和避開風險(危險因素)”是日常安全生產管理重點工作內容。但是風險無處不在,存在不確定性,只要有危險因素就有暴露的可能。從個人角度僅采取個人防護措施是不夠的,PPE不是有效防止物體打擊和夾擠燙傷的本質安全屏障。PPE是必要措施,但不充分。所以從本質安全角度控制風險(危險因素)和有效避開風險(危險因素)是避免傷害或事故隱患的有效途徑。
n?風險的本質安全控制需要“硬措施”
正因為風險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要對風險保持“敬畏之心”,這有助于我們識別風險,并從保護人身安全和資產安全的角度,避免危險源暴露和控制與人/物的接觸。對危險因素的控制要采取本質安全的控制方式??刂骑L險隱患避免造成事故的方式有:消除、替代、控制、隔離、管理、PPE、警示與教育等,但本質安全的控制方式只有消除、替代、控制、隔離。我們發現風險隱患后,布設警戒帶、懸掛標識、提醒提示、開安全會告知等,包括完善制度和個人防護用品(PPE)都是“軟”措施,這些是必要措施,但不充分。需要我們采取“硬措施”進行“硬控制”才能有效控制風險、遏制危險因素暴露。比如孔洞可能造成墜落,那么就鋪上鋼板或木板并固定;比如利用腳手架填補缺失的欄桿;比如高空墜物及時移除或硬固定;對帶電設備采取斷電隔離再施工;對旋轉的設備采取停電停轉后再接觸;對流程隔離進行截斷加盲板或硬拆除等。如果需要掛鏈、掛鎖,那么也要真的起到鏈住、鎖住的作用,不得只做表面的隔離鎖定。如果不采取本質安全的“硬措施”,而只是進行提示、警示、開會、培訓等,無法有效控制風險,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事故仍有再次發生的可能。
n?“避開風險”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意識(風險意識)
即使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最低可接受范圍),我們也要養成避開風險的意識,何況風險不可能完全為“零”。只要有危險因素(或危險源)就有暴露的可能。
一輛失控的汽車沖著我們急速行駛過來,我們一般會立刻避開,否則后果也不難想象。所以,我們要謹記“避開物體運動方向、避開能量釋放方向”,避免與危險因素接觸。
為了防止我們自己被運動的(動能)或存在運動趨勢的(勢能)物體撞傷、砸傷、夾傷、擠傷,我們首先要能夠看到正在運動的物體和識別到那些勢能釋放可能運動的物體,凡是運動方向是沖著我們身體來的,我們要有及時避開物體運動方向的意識和習慣。比如不能站在吊裝物體的下方,又比如在吊物平移的時候,避開吊裝物體運動的方向。我們開展工作的時候,也要駐足向高空觀察一下或周邊觀察一下,觀察是否存在可能的高空墜物或飛濺物體對我們造成傷害。我們更不能徒手或用身體去直接接觸對我們可能造成傷害的物體。比如不能觸碰高速旋轉的物體;比如徒手觸摸帶有毛刺的鋼絲繩或其他尖銳的物體;還比如,一個重量較重的物體向我傾倒,我會下意識地躲開,而不是徒手托擋。有個案例,一個人看到一卷鋼卷滾落,他試圖用身體阻止鋼卷滾動,結果被鋼卷碾壓致死。還有個案例,一個人看到汽車向后溜車,也是試圖用身體阻擋,結果被車輛擠壓到后方墻壁致死。某平臺建造場地一個廠家服務人員用身體托擋傾倒的盤柜,結果被擠壓到墻壁上,肋骨骨折。等等。所以,我們要避開物體運動的方向。
另外,我們自己也是一個時時刻刻處于運動狀態的“物體”。雖然一些設備、甲板、鋼結構等是處于靜止狀態,但是如果我們身體運動過快,也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如我們高空墜落或跌落、摔倒或無意磕碰等。那么也是需要我們在行走的時候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并適當遠離設備和那些容易造成傷害的桿件和結構。養成這種習慣,就是在你行走、轉身或伸手之前,要先看一下是否會誤撞誤碰。三思而后行、五想五不干。比如我打飯轉身回座位的時候,一般是先回頭看一下是否有人在身后,然后再端著盤子轉身行走。再比如,上下樓梯的時候,我都是盯著下一個或幾個臺階再行走,一旦我的目光從樓梯臺階移開,我會先停下來,絕不會盲走。有一個案例,一個工人坐在一個鋼材上休息,結果不慎掉落在運送渣土的傳送帶上,被送入攪拌器致死。還有個案例,一個人在吊車中層格柵上行走,沒有注意到爬梯口沒有格柵,結果從梯子口墜落摔傷。還有個人試圖用腳把一塊需要粉碎的石塊踩入粉碎機,結果一個趔趄,腳和石塊一起進入了粉碎機,失去了左腳等等。所以,我們要避開物體運動的方向,也要考慮自己的運動方向,更不能用身體任何部位去推送一個物體進入更危險的運動設備或帶電設備中。當然,那些運動的設備或部件也要用本質安全的防護罩、防護欄等進行硬隔離,避免危險因素直接暴露于人、或人可能接觸的風險。
“物體運動方向”比較好理解,有橫向的、有縱向的、也有旋轉的、還有繩索橫掃或卷繞的,凡是如果這些物體運動方向直接指向我們身體的,我們要盡快避開。“能量釋放”其實包括了“物體運動”,比如存在運動的勢能,但也有壓力釋放、電能釋放、熱能釋放、化學能釋放等。比如帶有合頁連接方式的門窗或蓋板等,它可能運動的方向比較明確,我們要避開;比如我們在打開管線法蘭,內部可能存在壓力釋放,那么流體釋放的方向要避開;比如繩索繃直或纏繞時也有明確的運動方向,我們要及時識別并避開;比如已經存在高溫的物體表面,不能徒手觸碰??傊覀儾荒苤苯咏佑|,且要避開可能的釋放方向。
為了避免用自己的身體直接接觸危險物體(危險因素),我們也要學會“正確使用正確工具”。比如我們使用防墜落安全帶高掛低用;比如我們用驗電棒接觸可能帶電的物體;比如我們用防腐手套和全面罩、防酸圍裙等去接觸化學品;比如我們用推拉桿去接觸和移動吊物;比如我們用牽引繩去拖拽一個物體。為什么叫“牽引繩”,其實就是讓我們避免采用推、托的方式接觸物體,多采用拉拽、牽引的方式,即使物體運動了,也是向著相反的方向運動。但是我們在使用扳手的時候,可能也會采用向內發力的情況,即使如此也要避免臉部直接對著工具可能滑脫的方向,身體與工具間保持一定的緩沖距離,還要保障自己身體不能失穩趔趄造成碰撞或墜落,避開可能碰撞的尖銳物體等。以上我們為了避免接觸危險因素而正確使用正確工具,其實只要我們用得上各種工具,都要正確使用正確工具。歷史上因為沒有正確使用或沒有使用正確的工具而造成傷害的也很多,比如使用自制工具的、沒有正確使用加力桿的、工具質量欠佳而未被發現的、工具被錯誤使用的、以及沒有控制好工具運動的等等。
總結起來就是避開物體運動方向、避開能量釋放方向,正確使用正確工具,簡稱為“兩個避開、一個工具”,有人調侃用“2B1G”記憶,當然,安全意識強且快速“避開”的行為我們也可以豎起雙拇指(2big)。
有效避免傷害,需要我們有效識別和控制風險(危險因素),避開危險因素更需要我們提高風險意識,發現危險所在,做到自我保護。希望“兩個避開、一個工具”能成為大家自我保護的潛意識和“第六感”,并結合“五想五不干”,在開展工作和采取任何動作之前,真駐足、真思考,多用“硬措施”。只有我們每一個“個體”保護了我們自己,那么組織的安全績效才能得到保障?!白晕冶Wo”和“我要安全”是我們對家庭和社會負責的具體表現。
兩避開一工具避開物體運動方向、避開…
安全“一票否決”制與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制度管理的閉合
織染企業汛期防汛工作注意事項
如何增強科研對安全工作的引領作用
地質災害防治行業“十五五”安全管理…
標準化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嚴查嚴處四不放過 追責問責絕不含糊
如何提高安全意識
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是什么
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知識
安全意識及安全的重要性
當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淺談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
公司目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