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轉改”作為全國新聞媒體工作的指導方針,有效的改進了工作作風,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系,筆者結合自身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實際,談談安全生產監管領域的“走轉改”。
一是要“勤走訪”。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是動態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企業不去跑,打個電話就算好,認為只要不出事,肯定就沒事,這樣的工作作風是絕不可取的。我們應積極有效的深入基層一線,反復的走訪排查,有效的去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筆者在走訪企業過程中,經常聽到企業安全員這樣的話語:“歡迎你們再多來幾次,好好的督促督促我們。”一方面這是企業對我們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認可,另一面也體現了“勤走訪”的重要性。王鐵人說過“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開展有針對性的走訪排查活動,在履行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同時,也無形中督促著企業和廣大的職工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筆者所在的鄉鎮以船舶鋼構為主導經濟,很多企業職工認為帽帶是一種累贅,往往應付了事,我們在走訪中發現這個隱患后,多次開展“帽帶”檢查活動,通過反復的督促,讓他怕了、煩了,他也就自覺了。如今,戴上安全帽,系好帽帶已成為工人的一種自覺。“勤走訪”這種“填鴨式”“要我安全”的氛圍并非我們的初衷,通過“勤走訪”把安全生產的意識潛移默化的融入日常的生產、工作中,形成一種自發的意識,“我要安全”才是我們“勤走訪”的終極目標。
二是要“善轉變”。基層安監所由于受人員、設備、專業知識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僅憑安監所有限的人力開展“勤走訪”,就想要對轄區安全生產事務大包大攬是不現實的,也是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要求的,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的轉變工作思路,不斷的拓寬工作方式。作為一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我們責不旁貸。我們在認真分析全鎮安全生產形勢的基礎上,把安監所的工作重點放在轄區的規模以上企業及重點行業企業,同時引入村(居)安全生產協管站模式,加強村(居)專兼職安全員的培訓力度,將散落于各村(居)的小微企業也及時的納入我們的監管范圍,從而實現安全生產監管的“全覆蓋”。同時,我們進一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要求企業認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糾工作,每季度向鎮安監所書面提交由企業法人簽字確認的工作報告。根據行業特征并適時開展行業互查活動,讓同行業企業互相比較,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實現安全監管的橫向交流。在此工作基礎上,我們又在全區率先引入安全生產服務外包模式,邀請安全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參與轄區安全生產日常監管,發揮專家在咨詢論證、安全檢查、事故處理、應急救援、安全培訓、課題調研等方面技術支持作用,彌補政府和企業安全監管人力、技術上的不足,實現安全監管提質增效。從而形成“企業負責、政府監督、社會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三是要“重整改”。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及時的將各類隱患排查出來,并不意味著就完事大吉,平安無事了。隱患排查只是開端,關鍵的落腳點還在于消除不安全因素,將隱患整改到位,從而提高本質安全度。安全生產隱患查而不改等于沒有查。這個好比掃雷,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把一個個隱藏的雷區探測出來了,如果就這么聽之任之,這些雷區依然是雷區,踩上去還是會毫不猶豫的爆炸,只有徹底移除藏雷,拔掉引線,安全銷毀,才能確保放心的前行。因此隱患整改是整個安全生產環節的核心。如何確保隱患整改到位呢?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發現的一般隱患,現場督促整改到位;對于不能立刻整改到位,明確整改要求及時限;對于整改難度較大的,要求單位明確整改計劃,確保安全投入;對于那些因客觀原因而形成,無法徹底消除的隱患,我們則在要求企業加強管理的同時,并依托安全中介的專家的專業技術支撐,將隱患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每一次的隱患排查我們都通過書面形式一一指出,并要求企業在規定時限內將整改情況作書面匯報,同時通過多形式的“勤走訪”做好“回頭看”工作,檢查企業隱患整改執行情況,再次排查新的隱患,督促企業進行整改,從而實現“走、轉、改”的良性循環。
走好,意識明;轉好,思路清;改好,隱患絕。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安全生產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全生產,我們永遠在路上!
鄉鎮安全生產明白卡
安全生產明白卡(商貿企業)
中秋假期安全提示!
如何降低高處作業風險?
秋冬季節,這些安全注意事項要牢記
歲末年初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提示
冬季企業生產過程中如何防范事故發生?
冬季安全生產 警惕這8點!
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應注意的六…
圖文詳解雙重預防機制
企業經營的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當前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安全工作思路及重點
淺談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幾點建議
淺談如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四不傷害”的內容及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