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構成
一個平臺(工務資產,以設備臺賬數據庫為基礎)
二條主線(安全監控、生產指揮)
三級管理(段、車間、工區)
四項動態數據庫(病害問題數據庫、施工維修數據庫、機構人員數據庫、機具材料數據庫)
五個功能(資產管理、數據收集與共享、安全監控、生產指揮、輔助決策)
1、一個平臺:以路橋設備臺賬為基礎,建立操作平臺。
線路按公里、道岔按組、股道按條、橋涵按座為基本單元進行唯一的標識認定。每個基本單元包含基礎信息、質量評定、大中修記錄等內容。
(1)基礎信息為設備臺賬數據庫為準,以線路為例,顯示鋼軌、軌枕、道床、鎖定軌溫等基礎信息。
(2)質量評定可采用評分制來進行區分,具體評分標準待定。按其質量優劣評為優、中、差三個級別,分別以綠、黃、紅三種顏色進行標識。
(3)平臺數據庫與動態數據庫實現即時互動,反映當前設備的最新狀況,為領導決策和安全生產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2、二條主線
系統按兩條主線進行日常管理。
一是安全監控系統,包含道口及路外安全管理、安全防護設施管理、安全關鍵卡控、季節性三防工作和安全巡視檢查等。以安全調度科牽頭、其他科室配合。
二是生產指揮系統,包含設備檢查、設備狀態分析、生產計劃管理、生產組織與實施等。以線、橋技術科牽頭,其他科室配合。
3、三級管理
系統按段、車間、工區進行三級管理,實行即時互動,確保平臺數據能真實反映我段安全生產實時狀況。
4、四項數據庫
建立病害問題數據庫、施工維修數據庫、機構人員數據庫、機具材料數據庫四個動態數據庫,即時更新數據庫信息,與基礎設備數據庫互動,詳細記錄設備變化的每一個細節。
(1)病害問題數據庫分為動態檢查問題和靜態檢查問題兩部分,動態檢查問題由軌檢車檢查病害、車載儀病害、添乘儀病害和動態添乘問題組成。靜態檢查問題由車間工區設備檢查病害、巡視檢查病害、月評檢查病害、領導檢查問題組成。軌檢車、車載儀、添乘儀病害信息由線路技術科負責提供電子數據,車間、工區設備檢查病害和問題由車間匯總后在當日16點前向系統平臺提供電子數據,其他檢查病害的信息可通過短信、照片,電子郵件等形式反饋至系統管理人員處。每日17點前,系統管理人員應將當日各類檢查問題和病害錄入病害問題數據庫。病害問題數據庫中的數據是工區提報作業計劃的唯一依據。
(2)施工維修數據庫分為由計劃和完成兩部分組成。計劃由技術科提供數據,完成由作業車間提供數據。次日作業計劃由技術科主管每日18點前向系統平臺提供數據,系統平臺生成作業工單后,在每日19點前下發至各車間工區(工單擬采用電子工單形式發至作業負責人手機)。作業工單分為檢查工單和維修工單兩種。檢查工單下發后次日檢查單位應反饋檢查情況,維修工單下發后次日作業單位應反饋完成情況。
(3)機構人員數據庫由勞人科提供數據,機構人員變動后12小時內,勞人科應向系統平臺提供變動信息。
(4)機具材料數據庫由材料科負責提供數據,當日作業后,系統根據作業使用機具材料情況自動更新機具材料數據庫。
5、五個功能
通過系統正常運作,實現資產管理、數據收集與共享、安全監控、生產指揮、輔助決策五項功能。
二、組織設置及職責
1、成立組織:段成立安全調度科下屬的安全生產指揮中心,配置三至五名專職人員。分別進行安全監控、數據收集、分析、傳遞等工作。
2、職責:負責各類安全生產數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歸檔工作。即時向段領導、各職能科室、車間工我發布各類安全生產數據信息,為安全生產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三、前期工作
1、學習培訓:利用一周時間組織專職人員對系統的運作流程和使用方法進行學習培訓。
2、建立數據庫:利用一至兩個月時間,完成各類數據庫和操作平臺的建立工作。由安調科牽頭,各職能科室抽調人員按部門職責分工完成。
四、工作流程
1、每日安全監控員對全段的視頻、聲頻等監控設備進行不間斷監控,發生問題時安排就近安全檢查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情況錄入數據庫。
2、每日數據分析員對各類數據進行錄入、分析。
3、每日16點前由專職人員負責向各車間收集當日各類安全生產信息,包括安全信息、設備檢查數據、次日作業計劃、材料計劃等,在系統平臺上發布。各職能科室主管人員分別進行審核處置后18點前將信息返回系統平臺,由系統平臺向各車間下發審核后的次日檢查、維修工單,各車間工區按工單安排次日作業。
鄉鎮安全生產明白卡
安全生產明白卡(商貿企業)
中秋假期安全提示!
如何降低高處作業風險?
秋冬季節,這些安全注意事項要牢記
歲末年初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提示
冬季企業生產過程中如何防范事故發生?
冬季安全生產 警惕這8點!
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應注意的六…
圖文詳解雙重預防機制
企業經營的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當前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安全工作思路及重點
淺談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幾點建議
淺談如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四不傷害”的內容及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