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種類
1、按嚴重程度分類
包括正常、異常、緊急情況,正常情況是指正常的生產或工作狀態,異常情況是指在生產活動時運行;停開工、檢修以及發生故障時的情況;緊急情況是指火災、爆炸等不可預見何時發生,可能帶來的重大風險的情況。
2、按照危害類型分類
(1)機械危害,指造成人體挫傷、扎傷、壓傷、倒塌壓埋傷、割傷擦傷、骨折、撕脫傷、扭傷、切割傷、沖擊傷等危害。
(2)物理危害,指造成人體輻射、凍傷、燒傷、燙傷、中暑等危害。
(3)生物性危害,指病毒、有害細菌、真菌等生物對人體造成突發病、感染等危害。
(4)人機工程危害,指不適宜的作業方式、作息時間、作業環境等引起的人體過度疲勞的危害。
(5)化學危害,指各種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揮發、泄漏所造成的人員傷害及設備損壞等危害。
(6)行為性危害,指不遵守安全法律法規,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所造成的人員傷害、設備損壞等危害。
二、危害因素辨識的方法
方法是辨識危險因素的工具,許多系統安全分析、評價方法都可以用來辨識危害因素。選用哪種辨識方法,要根據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壽命以及分析人員的知識、經驗和習慣來確定。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識方法大致可分為直觀經驗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法兩大類。
1、直觀經驗法
適用于有可供參考先例、有已往經驗可以借鑒的危害辨識過程,不能應用在沒有可供參考先例的新系統中。直觀經驗法又可分為對照經驗法和類比方法。
(1)對照經驗法。對照有關標準、法規、檢查表,依靠分析人員的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評價對象的危險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對照經驗法是危害辨識常用的方法,其優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受辨識人員知識、經驗和占有資料的限制,可能出現遺漏。為彌補個人判斷的不足,常采取專家會議的方式來相互啟發、交換意見、集思廣益,使危害因素的辨識更加細致、具體。
對照事先編制的檢查表辨識危害因素,可彌補知識、經驗的不足,具有方便、實用、不易遺漏的優點,但所用的檢查表必須具有針對性,表中所列的檢查項目應包括主要危害因素。因此,檢查表必須在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制而成。
(2)類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統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職業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害因素。
2、系統安全分析法
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的方法進行危害因素辨識。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復雜系統、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樹(ETA)、事故樹(FTA)等。
三、危害因素辨識的途徑
1、辨識危害因素的途徑
辨識危害因素,就是把運行系統、設備和設施存在的缺陷和危害因素以及工作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習慣性違章)查找出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查找:
(1)從本企業、本車間、本班組已發生過的事故中,吸取經驗教訓,分析工作崗位的安全現狀,檢查判斷是否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尚未察覺到的事故隱患。
(2)對本企業、本車間、本班組未遂事件進行分析,檢查工作崗位是否存在著潛在的危險因素,檢查事故預防措施是否真正落實。
(3)將職工的各種習慣性違章行為逐一列出,與操作規程對照,提出具體整改措施。
2、辨識危害因素的內容
辨識危害是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其重點是查找“后天”性隱患,其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
(1)運行設備、系統有無異常情況,如振動、聲響、溫升、磨損、腐蝕、滲漏等。
(2)設備的各種保護,如電氣保護、自動裝置、熱工保護、機械保護裝置等是否正常投運,動作是否準確、靈敏,是否進行定期校驗。
(3)運行設備、檢修設備的安全措施、安全標志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和標準的要求。
(4)危險品的儲存、易燃物品的保管和領用是否存在隱患,動火作業是否按有關規定進行。
(5)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是否達到工業衛生的控制標準,防塵設施是否正常投用;有毒有害氣體排放點的通風換氣裝置是否正常投用。
(6)現場的井、坑、孔、洞、欄桿、圍欄、轉動裝置的防護罩是否符合規定要求;腳手架、平臺、扶梯是否符合設計標準。
(7)作業場所照明是否充足,是否按規定使用低壓安全燈。
(8)班組成員在作業時是否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工作中有無習慣性違章行為。
(9)班組成員是否按規定使用安全工器具,是否對其進行定期檢查試驗。
由于各工種作業的性質不同,查找隱患的重點也不盡相同。為了便于開展自查活動,可根據查找隱患的原則要求,結合生產作業實際,制定班組的安全檢查表,上報車間。車間把相同或相似工種班組的安全檢查表進行匯總、整理,上報企業,由企業有關部門組織工會、安全技術部門、生產技術部門進行審核,確認后頒發給各班組。班組即可按照安全檢查表中所列的檢查項目一一檢查對照,認定隱患和研究消除措施。
查找隱患可以按每周(旬)、月、季等幾種周期進行,對查找出的事故隱患如實登記,及時上報車間。所填寫的登記表應包括如下內容:隱患登記時間、隱患項目名稱、隱患地點、隱患類型、隱患危險等級、整改方案等。事故隱患危險等級一般分為五級:一級,不能繼續作業,必須停產整改;二級,高度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三級,顯著危險,限期整改;四級,可能危險,需要整改;五級,危險性不確定,需要注意監視。
四、危害因素治理的原則和措施
1、危害因素治理的原則
(1)徹底消除原則。即采用無危險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生產,實現系統的本質安全。這樣,即使人出現操作失誤或個別部件發生故障,都會因有完善的安全保護裝置而避免傷亡事故的發生。
(2)降低危害的嚴重程度原則。若危害因素由于某種原因一時無法消除時,應使危害因素的嚴重程度降低到人可以接受的水平。如作業場所中的粉塵不能完全排除時,可通過加強通風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達到降低吸入量的目的。
(3)屏蔽和時間防護原則。屏蔽就是在危害作用的范圍內設置障礙,如吸收反射線的鉛屏蔽等。時間防護就是使人處在危害作用環境中的時間盡量縮短到安全限度之內,如國家已明確規定了噪聲達到某一數值時,職工在此作業環境中的工作時間等。
(4)距離和不接近原則。對帶電體應保持一定的距離,為此,規定了各級電壓的安全距離。對于危險因素作用的地帶,一般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5)取代、停用原則。對無法消除危害因素的場所,應采用自動控制裝置或機器代替人進行操作,人遠離現場進行遙控;或者停用設備,如離帶電體安全距離不足時,采用停電方式進行檢查。
2、危害因素治理的措施
(1)技術措施。主要包括:采用自動化、機械化作業;完善安全裝置,如安全閉鎖裝置、緊急控制裝置,按規定設置安全護欄、圍欄、護罩等;電氣設備的接地、斷路、絕緣;作業場所必須的通風換氣,足夠的照明,必要的遮光;符合規定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危險區域或設備上設置警告標志。
(2)管理措施。強化現場監督,建立安全流動崗哨;實現標準化作業,規范操作人員的安全行為;開展“三不傷害”活動;堅持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識,加大安全技能訓練;實施安全目標管理;獎優罰責(事故責任者)。
(3)個人措施。操作人員在操作前要進行自我安全“考問”,即每一個操作者在進入現場工作前,首先進行自我安全提問,自我安全思考,考慮作業過程中,“物”會不會發生危險,如出現墜落、倒塌、爆炸、泄漏、傾斜等危險;發生這些危險后,自己會不會受到傷害,如會不會被夾住、被物體打擊、被卷入、燒傷、觸電、中毒、窒息等。其次進行自我責任思考,考慮萬一發生事故,自己應該怎樣做,如何將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損失降至最低。
五、班組開展危險預知活動實例
危險預知法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危害辨識方法,廣泛應用于班組和作業中。危險預知就是預先知道生產或作業過程中的危險性,進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險,保障安全。它是日本企業普遍采用的一種事故防范方法,它以“零災害是大家的心愿,讓工作場所更安全”為口號,將重視人,以人為中心,以零事故為目標作為出發點,通過生動的安全活動,造就良好的安全環境。通過危險預知活動可發現、掌握、解決作業崗位的危險?;顒臃譃椤鞍盐宅F狀”(目前存在什么樣的潛在危險)、“追究本質”(分析什么是危險點)、“確立對策”(應該怎么做)、“設定目標”(按正確的方法去做)四個階段實施。在班前會、作業中要求職工養成查找危險的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然后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消除或降低危險。
1、危險預知的實施方法
根據實踐中的基本做法,危險預知活動是按作業系統、生產班組、作業崗位和工序流程開展的。主要的實施方法如下:
(1)系統危險預知。以一個作業系統或作業區域為單元,對施工現場進行危險預知。施工現場可利用“安全確認板”,對確認的問題進行排序,并懸掛在固定地方。確認合格的畫“√”,不合格的畫“×”。牌板上有“×”的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必須都是“√”時才允許繼續施工或開工。
(2)班組危險預知。已班組為單元,由班組長在生產現場組織組員開展全面的隱患排查,并以此為基礎分析危害因素,制定整改及防范措施,實行全員確認簽字?;顒又?,要充分發揮組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自我保護、自我管理。
![]()
![]()
![]()
![]()
(3)崗位危險預知。職工上崗操作前,必須對安全裝置、作業環境、工具器具進行安全確認。在現場檢查?? 發現問題?? 制定措施??? 排除隱患?? 確認安全這五個環節中,必須用“安全確認板”予以確認,做到不進行危險預知不開工,不安全確認不開工。
(4)工序危險預知。將工作項目按工序細分成若干具體操作環節,針對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職工在完成一個操作環節后,依據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予以確認,之后方能進入下一道操作環節。
要搞好危險預知,就要加強職工的危險預知訓練。對班組成員應有計劃地進行安全技術輪訓;分析研究事故案例,事先推測和估計每項工程、每項操作的危險因素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模擬常見的設備故障,有針對性的采取技術防范措施,找出安全對策,營造良好的班組安全文化氛圍。
2、危險預知的實施程序
以班組危險預知來介紹危險預知的實施程序。職工上崗前特別是各類檢修、施工項目作業前,必須開展危險預知活動,做到“三不開工”,即沒有危險預知不開工,沒有技術交底不開工,沒有安全監護人不開工。
(1)根據作業內容進行辨識。職工按照相關的技術標準,查找作業場所中的危害因素,從而了解可能產生的危險。具體措施是:班組長在班前會上,檢查組員的工作服穿戴是否規范和作業前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班組長總結上一個班的工作,分析是否會給本班帶來危險;安排布置本班工作任務,進行安全交底,明確責任人、安全監護人、作業時間、作業地點和環境狀況;班組長向組員詢問,干此項工作有什么潛在的危險(包括固有的、作業中產生的);組員想象自己已置身于作業當中,盡力找出危險因素(包括人、機、物、環境、管理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大膽地發言,不論是否正確;推想找出的危險因素會引發的事故(可能不止一種后果,應盡可能找全),進行討論;班組長就大家找出的危險,逐一進行宣讀確認,避免漏掉不是主要的卻是危險的項目。
(2)對找出的危險因素進行分類。通過討論,從諸多危險中找出大家一致認為是危險且易造成傷害的因素。具體措施是:班組長對每個組員進行詢問,檢查確認是否都對找出的危險有所了解和重視;對查出的危險因素進行適當分類。第一類:“這個危險不會造成傷害”,第二類:“這個危險可能造成傷害”。剔除第一類問題,對第二類問題再次分類,找出大家認為最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因素。班組長第二次向大家確認,要求組員對這樣的危險因素記清楚。
(3)制定安全措施。針對找出的重要危險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并進行確認。具體措施是:對第二類中的重要危險因素,開展班組成員間的集體討論,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具體措施進行分類,把“作業前必須馬上采取的措施”作為重點實施項目確定下來;把班組的安全目標定位在“危險狀況下必須采取措施實現安全作業”;班組長就確定的內容對組員進行最后的確認,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危險和措施。
危險預知后,要根據預知結果進行逐項落實。如果作業現場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還應適時糾正預知結果,并及時通知每一個作業職工。班組成員要在作業前靜思一分鐘,即靜思危險預知中確認的作業危險的特征、原因及應采取的措施,思考自己如何在作業中避免危險,在有心理和行動上的把握后才可以開始作業;作業中沉思一分鐘,即檢查作業中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崗位作業標準》《安全檢查表》以及危險預知結果的要求;作業后反思一分鐘,反思作業中是否按危險預知的要求進行了作業,對沒有做好的工作,提醒自己下次注意,并在下次的班前會上加以說明,與其他組員進行交流。
3、危險因素的防范措施
(1)危險因素的防范措施。危險預知中,對查找出來的危險,應采取下列四種措施加以有效的防范:一是直接安全技術措施,即生產設備本身具有本質安全性能,不出現任何事故和危險;二是間接安全技術措施,即若不能或不能完全實現直接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為生產設備加裝安全防護裝置,最大限度地預防、控制事故的發生;三是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即在間接安全技術措施也無法實現或實施時,須采用報警、警示標志等,警告提醒作業人員注意,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或緊急撤離危險場所;四是若間接、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仍不能避免事故發生時,則應采用崗位作業標準、安全教育和個體防護等措施來預防和降低系統的危險、危害程度。
(2)危險因素的防范手段??刹扇∠铝芯唧w的技術手段來消除和減弱危險因素的影響。
1)消除。即通過合理的計劃、組織和操作,從根本上消除物、機、環境中存在的危險及有害因素,努力消除人的思想和行為上的不安全因素,實現本質安全化。
2)預防。即當消除危險有困難時,可采取預防性技術措施,如增加防護罩、高處作業系好安全帶、按《崗位作業標準》作業等防護措施。
3)減弱。即在無法消除危險源和難以采取預防措施時,可采取減少危害的措施,如降溫、降噪、高溫作業間斷休息等。
4)隔離。即在前者都無法實現的情況下,應將有害因素與人員隔開,如加隔離欄、防護棚等。
5)聯鎖。即當操作者失誤易造成傷害或設備運行達到危險狀態時,通過聯鎖裝置,終止危險進行,如皮帶的聯鎖系統。
6)警告。即在易發生故障、事故或危險性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識別標志,必要時,可采用聲、光等報警裝置,如設置標志牌等。
4、班組開展預知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1)班組長和安全員要對危險點了如指掌,明確指出班組管轄范圍或承擔的作業項目。
(2)班組成員應對所承擔的項目、任務、可能發生的事故、造成的傷害,如觸電、起重傷害、落物墜入、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在作業前仔細預想,并明確防范對策,防患于未然。
(3)班組成員應會寫危險報告,從人、機、料、法、環幾個方面細化分析,認真填寫危險預知報告書后,交班組長或安全員批準,并在作業前的準備會上作出交底。要著重從作業狀況、發生事故因素、潛在危險、重點對策、預防措施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事故處理能力。
(4)就每一具體作業項目而言,班組長和安全員都要按照“人員是否足夠、素質是否適應、配合是否默契、方案是否可行”的要求,精心組織,合理安排。
5、班組開展危險預知活動的要求
(1)調動職工參與的積極性。危險預知可根據事故征兆,預知事故的來臨,從而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班組危險預知活動是作業前的預測,通過對各種危險因素的預測,如冶金生產作業的班組,可對作業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物質、粉塵、毒物等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預測,提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將其作為職工的作業指南。如果每一名職工都積極參與,各級管理部門都高度重視,群策群力,研究落實方案,便可以預防事故的發生。
(2)發揮安全員的作用。危險預知活動往往利用班組安全活動日,在安全員指導下進行。安全員的主要工作是:首先,調動班組成員參與此項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點和優勢,協調彼此間的異同。其次,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發職工參與此項活動的熱情,讓所有的組員自由發揮,踴躍發言,使班組危險預知活動總是在一種活躍、興奮的氣氛中進行。
(3)有條不紊地開展活動。穩步、細致、扎實地落實四個階段,即發現問題、研究重點、提出措施、確定方案四個階段。各階段不應混淆,要循序漸進??梢杂脠D例或現場查看等多種形式,從“人、機、環境、管理”四個方面排查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設想危險因素可能引起事故。由于考慮“要控制什么危險”比考慮“有什么危險”更為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抓住重要危險因素,重點解決那些對班組最重要、最緊急的危險。根據工程作業條件、人員素質等情況,結合安全操作規程和職工提出的意見來確定措施,并將控制措施落實到人。
(4)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對班組危險預知活動開展考核,應以表揚獎勵為主,批評懲罰為輔。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對于那些積極參加,用于解決疑難問題的職工,應適當給予獎勵;對于不參加活動的職工,應適當予以懲罰??陀^公正地獎懲,并將獎懲結果及時兌現,這樣就能時職工在思想上、行動上重視這個活動。
作業場所危害辨識與治理
習慣性違章行為的控制
現代安全管理方式
作業環境與條件的改善
企業主要風險告知欄
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表
雙重預防機制風險評價、分級管控和風…
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流程方法
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應注意的六…
圖文詳解雙重預防機制
企業經營的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當前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安全工作思路及重點
淺談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幾點建議
淺談如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四不傷害”的內容及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