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故分析
事故的發生具有隨機性,即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后果的嚴重性是偶然的。這說明事故的預防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事故這種隨機性在一定范疇內也遵循統計規律。從事故的統計資料中可以找到事故發生的規律性。因而,事故統計分析對制定正確的預防措施有重大的意義。
做好統計記錄,有助于企業本身和行業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①從事故統計報告和數據分析中,可以掌握事故的發生原因和規律,針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發生的對策。
②通過事故的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可以反映一個企業、一個系統或一個地區的安全生產成績,找出與同類企業、系統或地區的差距。統計數字是檢驗其安全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③通過事故的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為制定有關安全衛生法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④通過事故的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可以使廣大員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訓,提高遵紀守法的安全自覺性,使企業管理人員提高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明確自己的責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⑤通過事故的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領導機構可以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本系統安全生產狀況,發現問題,并做出正確決策。這項工作也有利于監察、監督和管理部門開展工作。
⑥通過對事故的分析研究,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事故統計分析就是運行數理統計方法,對大量的事故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從中揭示出事故發生的某些必然規律,為防止事故發生指明方向。事故統計分析是建立在完善的事故調查、登記、建檔基礎上的,也就是說,是依賴于事故資料的完善和齊備。然而這些完備的事故資料,只不過是一件件獨立的偶然事件的客觀反映,并無規律可言。但是,通過對大量的、偶然發生的事故進行綜合分析,就可以從中找出必然的規律和總的趨勢,從而達到對事故進行預測和預防的目的。
事故統計分析是事故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該項工作,能及時掌握準確的統計資料,如實反映企業的安全狀況和事故發展趨勢,為各級領導決策,指導安全生產,制定計劃提供依據。事故統計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事故資料的統計調查——加工整理——綜合分析。三者是緊密相連的整體,是人們認識事故本質的一種重要方法。
事故資料的統計調查,是采用各種手段收集事故資料,將大量零星的事故原始資料系統全面地集中起來。事故調查項目,應按事故調查目的設置,如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齡、工種、傷害部位、傷害性質、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起因物、致害物。事故類型、事故經濟損失、休工天數等。項目的填寫方式,可采用數字式、判斷式或文字式等。
事故資料的整理,是根據事故統計分析的目的進行恰當分組和進行事故資料的審核、匯總,并根據要求計算有關數值,統計分組。如按行業、事故類型、傷害嚴重程度、經濟損失大小、性別、年齡、工齡、文化程度、時間等進行分組。審核匯總過程,要檢查資料的準確性。看資料的內容是否合乎邏輯,指標之間是否相互矛盾,通過計算,檢查有無差錯。事故資料的綜合分析是將匯總、整理的事故資料及有關數據填入統計表或標上統計圖,得出恰當的統計分析結論。
把統計調查所得數字資料,經過匯總整理,按一定要求填在一定的表格中,這種表叫統計表。即填有統計指標的表格就叫統計表。例如《職工傷亡事故綜合月報表》。利用表中的絕對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可以研究各種事故現象的規律、發展速度和比例關系等。統計表的形式很多,有簡單表、分組表和復合表等。簡單表,如逐月事故統計表,按性別、單位劃分的統計表等;分組表,如按工齡、年齡、文化程度劃分的事故統計表;復合表則為兩者結合的統計表。
統計分析的結果,可以作為基礎數據資料保存,作為定量安全評價和科學計算的基礎。科學的計算方法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系統,如果數據這方面的積累不充分,所應用的評價方法將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