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管理辦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在提高本質安全度的投入方面還遠未到位,技術原因引發的事故發生率較高。究其原因,這主要與管理標準以及監控體系建設的落后有關,尤其是事故隱患監控不力的問題相當突出。
??? 技術原因引發的事故,多數發生在生產型企業。其中發生于大型工礦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的企業)的事故,往往會產生連鎖反應,造成群死群傷,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其實,技術原因引發的事故完全可以控制。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設備、裝置的本質安全度大大提高,這類事故的發生頻度和強度是可以降低的。具體來講,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 一、 建立安全監控體系
??? 安全監控包括兩個內容:第一是與生產過程結合的過程安全監控(包括實時控制及預警),以及現場技術、設備系統為內容的微觀安全監控;第二是以行政監察、社會監督和減災救援體系為主的宏觀安全監控。
??? 微觀察安全監控更多是對生產人員、設備實施實時控制,并在事故發生前進行預警。它具有明顯的現場性、專業性和技術性。
??? 宏觀安全監控,是對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點實施監督、檢查、評估,屬于間接監控,它具有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的特點。宏觀管理依托技術標準和法規體系的完善,偏重軟件技術,同時還關注社會監督、反饋網絡聯系、職業安全衛生培訓和對社會公眾的勞動安全衛生宣傳教育。上述兩個層次既有比較明顯的界限,又有良好的銜接。在數字信息時代,兩個層次的銜接主要通過網絡手段進行。
??? 目前,我國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規體系涵蓋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行業規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法規等,還包括我國承認的有關國際公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要以依法治理和經濟管理為主的方式進行。根據國務院關于機構改革所提出的目標,政府的主要精力必須集中于職業安全衛生的監督責任,集中于依法行政以及執行對職業安全衛生專業的非政府第三方獨立機構的資格認證和注冊、注銷工作。企業內部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只能由企業自己去做。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社會職能的調查、取證、監測、監察工作需由得到認證、注冊的非政府第三方專門機構去完成。國家立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安全管理的前提,地方職能部門要有高效的依法監督手段,包括建立地域監控體系,充分運用地域電子信息網絡提高對重大危險源和隱患的監控力度。雖然有經營自主權的企業,在生產上不應受政府行政干預,而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面卻應該接受政府行政執法的約束,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